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就是将深奥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可亲可感的具体形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应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象化的基本内容,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真实的生活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刻的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学界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文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华北电力大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探索方法、创新手段、拓展途径,以"学工课堂"为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辅导员的课堂教学,抓好认知、认同、践行三个环节,通过明确"学工课堂"思路、构建"学工课堂"体系等举措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保障、有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础等。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党员干部起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在全社会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5.
吕健  林琳 《世纪桥》2014,(11):73-7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弘扬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科学的培育目标,创新思路与方法,建立长效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出发,通过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来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方式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四个方面为出发点,弘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13):7-7
要立足人民团体实际,抓好重点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带好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广大青年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通过少先队的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用形象化、榜样化、行动化的方式,帮助少年儿童从小养成好思想好品格。融入家庭,引导广大妇女主导文明家庭建设,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6,(3)
正近年来,桦南县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美丽新桦南的重大举措,全面启动"美丽桦南从我做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营造"三个氛围"、注重"四个融入"、强化"五个结合"入手,量身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平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2015年桦南县被评为全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县。营造"三个氛围",增强培育和践行核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19):7-7
要认真贯彻《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抓好贯穿结合融入,努力实现工作全领域覆盖、全方位推进。要在工作内容、领域、载体上抓好贯穿结合融入,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大力培育传承优良家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切实抓好党员干部“三严三实”教育,打造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载体,综合运用舆论宣传、理论阐释、文化传播、社会宣传、政策法规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有三个着力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是关于定义、"三个倡导"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关系的讨论,二是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以及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问题,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研究表明,以下问题还需要学界继续深挖、释疑解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提炼,根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5,(12)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大学生是未来各行业的中流砥柱和骨干力量,在高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的认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则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和重要使命。高校首先要在学生的认知、体验和认同三个环节上下工夫,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灵的罗盘;其次要从榜样示范、实践活动、融入生活和制度保障等维度着手,努力使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这三个维度来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文章从十九大报告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来论述加强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生成于人们精神追求中的内化与自觉行动中的外化这一特定交往实践场域,即理解共识场、价值引领场、道德体验场。要通过抓好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生活转向、丰富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生活话语表达、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交往生活色彩,构建融入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4.
凝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凝练“理想、责任、诚信、成才”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探索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有:第一,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着重解决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第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独特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第三,构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体制机制,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纪任 《学习导报》2014,(17):18-18
探索和形成“抓好党建、产业报国、以人为本、责任担当”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特色思路。集团以抓好党建来倡导核心价值观,将“听党话、跟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进股权证和《自然人股东管理条例》。以产业报国来践行核心价值观,在产业发展上紧跟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提出“三个加快”,加快产业发展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变。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时再次强调了三个自信: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三个自信"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可以在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得到有效落实,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坚定又可以在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有效落实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2):5-5
要抓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任务,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增强大学生走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信念,焕发投身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追逐青春梦想。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价值境遇,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社会认同的作用机理,探索社会认同实现的合理路径:倡导先行,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共识;宣传推动,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教育促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实践养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制度保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娟  李厚刚 《理论导报》2014,(11):50-53
在当今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做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使他们能够认知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更要使其能够内化为坚定的信仰、外化为实际的行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握好引导思想认同、引领精神追求和促进行为养成三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7,(11)
增强中国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依靠显性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隐性教育,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自内心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隐性教育特征入手,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借鉴西方隐性教育的成功经验,从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途径三方面,对加强隐性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