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北京民间索有“秋补”习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几忌:  相似文献   

2.
一谈到进补,许多人都会认为夏季不宜。其实不然,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古代医学家曾有告诫:暑邪极易耗气伤津,使人正气不足而引发各种虚症。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适当合理的进补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关键问题是要分清虚实、对症补益。如果夏天饮食过于清素、清淡,哪里还会有胃口进食呢?再说,一味进食蔬菜,人体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就会不足,势必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也就达不到补养的目的。因此,夏季同样需要荤食和补品,只不过饮食在补养的同时应兼具解热消暑的功用,以对抗酷热的气候。  相似文献   

3.
一谈到进补,许多人都会认为夏季不宜。其实不然,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古代医学家曾有告诫:暑邪极易耗气伤津,使人正气不足而引发各种虚症。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适当合理的进补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关键问题是要分清虚实、对症补益。如果夏天饮食过于清素、清淡,哪里还会有胃口进食呢?再说,一味进食蔬菜,人体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就会不足,势必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也就达不到补养的目的。因此,夏季同样需要荤食和补品,只不过饮食在补养的同时应兼具解热消暑的功用,以对抗酷热的气候。  相似文献   

4.
沐沐 《台声》2008,(1):94-95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冬季食粥,在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热呼呼、香美可口的粥,是下班回家的大人们、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以及在家休养的老人们的美餐。煮粥通常用大米,大米性味甘平,而其它米如小米、糜子米、薏仁米都是性味甘、微寒,因之,冬日食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之功效。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5.
《道术》 :“虚者 ,言其精微也。”⑤ 可见“虚”博大精深 ,是玄之又玄的道。“谦”和“虚”虽然经常合用 ,但笔者从对谦卦六爻的分析中发现 ,由“谦”到“虚”其实有一个循环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 :     有→盈→平→轻     ↑     ↓     征←虚←让←下“有”的发展趋势很可能是“盈”。而天道“亏盈”,地道“变盈” ,鬼神“害盈”,人道“恶盈”。“盈”是非常不利于“有”的。“有大者不可以盈 ,故受之以谦。”(谦《序卦传》) 因此 ,要以谦使有与无、多与少达到一种平衡。《象传》 :“地中有山 ,谦。君子以裒…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日益注重物质的“进补”。诸如,人参、银耳、鹿茸之类均为“药补”之良方。海鲜、山珍、甲鱼等为“食补”之佳品。科学提示,人的新陈代谢需要不断补充体内所必需的营养素,无论是“药补”,还是“食补”,只要“补”之得法,都是有益的。如果说物质“进补”为人之必需的话,那么,精神“进补”同样为人之不可缺少。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比物质的“进补”更为重要。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共产党员,包括领导干部,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尤需要精神“进补”,以不断增强自己的“体质”,促进精神的健康。现在,有那么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看相识女人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此言差矣,人可以貌相。但此“貌”非彼“貌”。貌有表里之分、形神之分,外内之分。中国人历来重视相面,自《易》以来,相书卜书不断流传, 但深谙其中真谛者大多沉默,因为他们遵循的是“先知者不祥”的古训,反倒是有些人读了几本相书,刚触到了皮毛,便打出“相士、大师”的旋号,到处兜售贩卖,替人看相算命,败坏了识人大术的名声。但是,大师还告诉人们面相不是一成不变的。看人的面相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例如“一身之气具乎双目”、“一身之相具乎头骨”这就是根本。现在说看女人。大师的做法是看脸。女人的脸有三种基本的相:皮相、骨相、肉相。类似于给人印象中的皮感、骨感、肉感,但又不是,这需要认真体会,是可意会而很难言传的。  相似文献   

8.
张小姐是我的一个朋友,人较瘦弱。她虽然长得五官端正。但是面色苍白,连嘴唇、指甲的颜色也是苍白的。在一次闲聊时,我为她搭了脉,觉得她脉搏细而无力:又看了她的舌头,舌质较淡,我说:“你是不是经常觉得头晕、手足发麻,容易失眠,还动不动就心慌?”她一听,连忙称是,问我怎么会知道。我说:“中医看病‘望而知之谓之神’,从你的表象看来,是典型的血虚证。”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或多或少都有体虚的表现。尤其是体质本身就虚弱的老人,在初秋合理进补,可以补充夏季的虚损。进补食物:红薯夏季,人们大多贪食冷饮冷食,脾胃功能还没有恢复过来。此时,若是大鱼大肉进补,会增添脾胃负担,影响消化吸收。用一些营养素食来进补,  相似文献   

10.
颐养堂     
猪肉别和四种食物搭配1.猪肉和牛肉。猪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说法由来已久,从中医食物药性来看,猪肉酸冷、微寒,有滋腻阴寒之性,而牛肉则甘温,能补脾胃、壮腰脚,有安中益气之功。两种食物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故不宜同食。2.猪肉与羊肝。这主要是因为羊肝气味苦寒,补肝、明目,治肝风寒虚热。“猪肉滋腻,入胃便作湿热”,从食物药性讲,二者不宜配伍。羊肝有膻气,与猪肉共同烹炒,则易生怪味,从烹饪角度讲看,亦不相宜。3.猪肉与大豆。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是祖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药是利用自然界动植物、矿产等物质的性味之偏,以纠正人体脏腑功能之偏,以达到补偏救弊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学讲究辨证施治,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剂型有汤、膏、丹、丸、散、贴等。由于汤剂吸收快、作用强、加减灵活,对于病情较急者,多采用汤剂。故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历史上中药处方用药最为严谨者首推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组方精妙,君臣佐使条理分明,且药不过数味,药量几钱几分。亘古至今,被推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鼻祖。他创立的麻仁丸、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等等沿用至今,屡…  相似文献   

12.
何谓英雄?《人物志》上有云:“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拔群者为雄。”《文中子》上宣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辞源》中的解释则为:“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的人物。”关于英雄的解释如此多样,但英雄奉献人民,造福社会、推进历史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大富大贵者未必英雄,位卑职微者未必不英雄。真正的英雄不是哪个人能够封赐,而应获得群体的、社会的乃至历史的承认。  相似文献   

13.
张鹏 《群众》2018,(14):71-71
“圈子”是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和好坏之别.只要参与社会交往,人人都会有“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应坚决抵制庸俗的“圈子文化”,以向上文化涵养淳化三圈”.  相似文献   

14.
《就业与保障》2014,(10):54-54
正俗话讲"一夏无病三分虚",进入秋天后,很多人神清气爽、食欲大增,这是进补的好时候。天一转凉,有些人就开始猛吃牛羊肉,想要补充体力,提高抵抗力,不料吃得口干舌燥、便秘难耐,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秋冬季节应注意补阳抗寒、增强活力,不过进补也应适度,大家可适量吃鱼,因为鱼肉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益。  相似文献   

15.
姜少勇 《政策》2007,(2):60-60
地方换届选举,人们还是习惯画“正”字唱票。一位代表说得好:“这个‘正’字,可以提醒当选人自觉做到心正身正行正。”虽然说有点望文生义,但细细揣摩却发人深思。正,即不歪不偏。心正身自端,心歪行易偏。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心正是第一位的。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立心宜正,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所谓心正,就是指做人做事的心态、动机和出发点不偏向、不倾斜。心正,是一种优秀的品格、人格的力量,是一个人思想、信念、情操、意志的高境界。春秋时有一个叫黔娄的小官,毕生追求“宁可正之不足,决不斜之…  相似文献   

16.
周范才 《小康》2010,(8):96-99
炎炎夏日,你是否所处“火炉之城”? 城市的标签不只有地域之分,同样也有季节之分。 热到何种程度才能称之为“炉”呢?据称,气象学上早有过定义:  相似文献   

17.
青年整容热方兴未艾,波及面广,影响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年整容也无可厚非。但为了男人的目光,“打造”女人的身体,为美丽而献身,是否有身体他化与物化的嫌疑?  相似文献   

18.
睡眠与健康是“终身伴侣“.中医历来重视睡眠科学,明确指出:“睡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   一切有生之伦都少不了睡眠的调剂.良好的睡眠是大脑皮层充分抑制的结果.虽然睡眠各不相同,但每个人的睡眠结构是相同的,其中有一个核心睡眠,谁都不能缺少,它又叫深睡眠.……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秋冬季节的天气比较干燥、寒冷,人们的身体抵抗能力会有所下降,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在这样的季节更应该注重身体健康等方面的保养。在饮食上秋冬季节也是进补调养的最佳时节,暖融融的靓汤可以调养身体,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靓汤虽然营养美味,但繁忙的都市职业族,却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每天守在厨房炖一碗新鲜美味的汤而遗憾。那么,就找个闲暇的周末,在暖暖的阳光里和我们一起,来亲自动手享受一下靓汤的美味吧!  相似文献   

20.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宇宙洪荒时期,天空有缺,女娲炼五色之石补天。宋代苏轼流放海南,在儋耳山的道路旁边,所见尽是"补天遗"的石头,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诗意深远。道光《琼州府志》载,自隋唐至宋元明历代"谪宦"、“流寓”海南者共66位之多。这些人不正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