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林华生 《南风窗》2007,(21):82-85
福田政权组阁后,取得了60%左右的高支持率,但若是2008年秋天(在日本北海道举办G8峰会后)以前解散国会的话,民主党有可能乘胜前进,击溃自民党。所以自民党无论如何都要挺到G8峰会后,才可能解散国会,与民主党决一死战。  相似文献   

2.
世人关注已久的自民党总裁选举,终于以福田康夫的高票胜出得见分晓.9月26日,天皇对新内阁的"认定",日本政局也随之翻开了新的一页.由此,福田带领着由他自己命名的"背水一战内阁",开始了挽回自民党政权因安倍政府垮台造成颓势的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华 《南风窗》2014,(25):72-74
<正>若安倍在明年9月连任自民党总裁,则至少可以担任首相至2018年9月;若其得以成功修改党章,则还可以通过再次大选的形式延续自己政权的寿命。11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前解散了"寿命"未满两年的本届众议院。其实,从今年夏季开始,就有传安倍将在明年提前大选,民主党等在野党也在做相关准备。但是,9月以来的政局变化,促使这一进程大幅加快。按照现行计划,新的大选将于12月14日举行。这一轮政坛"洗牌",将左右今后一段时间日本政经形势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2009年民主党政权的成立使日本两大政党制的发展迎来高潮.日本短期内再度实现两党政权轮替的可能性较小,但政党竞争在选举层面形成了主要在两大政党之间展开的格局.以2012年民主党政权的崩溃为转折点,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向极端多党化.安倍时代形成并延续的"一强多弱"政党格局或将成为日本政党政治的"新常态".进入"后安倍时代",自民党与公明党间的执政联盟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并具备长期可持续性.第一在野党的再度崛起成为难题,在野党的政治重组将呈周期性循环态势.  相似文献   

5.
沈雅梅 《当代世界》2013,(11):65-67
从民主党鸠山内阁到自民党安倍内阁,日本对美国战略东移的因应,经历了一个调整、呼应、进而加以利用的过程,体现出较强的战略连续性,表明日本因应美国战略东移的基本思路是,在国际权力转移特别是东亚力量结构发生转变之际,对日美同盟关系进行再定义,重新确立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定位,寻求对东亚地区秩序的重塑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锋 《南风窗》2013,(1):72-73
安倍复出后誓言完成的所谓"未竟之志"——摆脱战后体制,在2016年夏季参院改选前恐无法达成。而至迟2016年冬季之前,众院又将重新选举,自民党还能否维持现有席位,得打一个大问号。2012年12月16日,日本众议院第46次大选重演了上次大选的政权更替剧情。民主党遭遇滑铁卢,仅获480个议席中的57个(选前有230个);而自民党获294个席位,加上公明党的31个,超过了众议院席位的2/3——这意味着时隔3年零3个月夺回政权的自民、公  相似文献   

7.
林锋 《南风窗》2012,(21):84-85
对于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称,不对日本内政作评论。而韩国政府则公开说,比起期待,我们更多的是担心。9月26日,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举行党首选举并于当天公布选举结果:前首相安倍晋三在由国会议员进行的决胜轮投票中最终胜出,任自民党第25任总裁。之前媒体普遍看好的前政策调查委员会会长石破茂,虽然在第一轮投票中领先,但是安倍在第二轮投票中实现了惊天大逆转,成为自民党有史以来首位有两次就任  相似文献   

8.
朱艳圣 《当代世界》2013,(11):68-71
日本自民党是一个拥有近60年历史的老牌政党,并曾连续单独执政38年之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坛陷入动荡,各政党之间重组不断,寻求击败自民党并获得执政的机会。1993年,自民党首次失去政权,但一年后就与社会党联手,组建联合政府。2009年民主党击败自民党,实现日本政治的权力交替,但是,三年之后的自民党以巨大的优势获胜,再次崛起。  相似文献   

9.
"拥立女性"是民主党这次选举的核心策略之一。据统计,民主党推出的28名女候选人中有19名是新面孔,其中更有12位新人去挑战有入阁经历的自民党候选人。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挑战自民党大人物的女刺客",《日刊现代》这种小报更戏称之为"挑翻老丑政客"。  相似文献   

10.
赵博渊 《南风窗》2008,(7):85-87
如果说,民主党提议取消汽油税还有点为民请命的架子,那么,当福田果断而强硬地打乱民主党的算盘后,民主党简单地驳回央行人事任命就是彻头彻尾的意气之争了。  相似文献   

11.
在2013年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中,日本共产党取得了历史性跃进。为"大力发展跃进态势","阻止安倍政府失控","加强与自民党的正面对决",针对安倍政府加速右转并企图使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疯狂行动,日共在二十六大上通过了誓与安倍政府"对决到底"的大会决议。同时,决议明确提出在反对提高消费税、反对重启核电、反对修宪、反对美化侵略战争、反对"两个异常"等斗争中,要敢于亮剑、直击要害。决议还就下一步地方和全国选举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选举策略的实施等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日本政治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民党和民主党朝野换位。民主党与社民党、国民新党联合组阁,取代了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出现以两大保守政党为主体的政权更迭,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两大政党轮替。大选总体上强化了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格局,但与冷战后自民党内鹰派保守势力得势不同,这次是具有自由派倾向的民主党温和保守势力占据上风。日本政治思潮出现"脱右倾化"趋势,这对日本改善同亚洲邻国的关系有利。鸠山首相对内主张建立"友爱社会",在外交方面也要发扬"友爱"精神,在巩固日美关系的同时,加强同亚洲关系,推行"美亚并重"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前原诚司的当选,使如今日本政坛第一次出现了40岁年龄段的党首。这不仅会改变民主党,也会影响自民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智新 《当代世界》2008,(11):31-33
2008年9月22日,在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宣布辞职3周后,日本自民党举行总裁选举,前干事长麻生太郎高票当选。这是自民党两年内的第三次总裁选举,也是两年内出现的第四位总裁。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国际舆论,普遍关心与之相关的系列问题:两位前任安倍和福田的政权寿命都是一年,面对已坐拥参议院多数的反对党强有力挑战,麻生政权的前途命运又将如何?他的上台对于日本政坛及其内外政策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9月,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并组成新内阁后,提出要推进"有主张的外交".日本对外政策也因此而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赵博渊 《南风窗》2012,(16):41-43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国会表示将争取明年4月达成钓鱼岛国有化。这或是经验不足的误操作,或是为吸引民意的姑且为之?抑或是政策主张起了变化?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民主党豹变如斯?中国在过去40年都在跟自民党打交道,对于执政不过3年的民主党非常陌生。而这一切,都是民主党上台后出现的新变化。6年前,国人提及中日关系,多异口同声地将症结归因为历史认知问题,认为是以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鹰派为代表的自民党保守势力在捣乱,并大致确立了一个共识:中日关系的矛盾是结构性的,源于两个同处转型期的国家在利益和价值取向上的巨大分歧。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44年里,东京一直是自民党保守势力的堡垒,民主党在东京都议会选举中获得大胜,加上这之前在名古屋市、琦玉市、千叶市、奈良市、横须贺市以及静冈县选举中的胜利,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导致自民党非常惊慌失措,分崩离析,无策以对。  相似文献   

18.
廉德瑰 《当代世界》2008,(10):18-18
议套根据日本宪法,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日本的国会(即议会)分众议院和参议院,众议院设480个席位,任期4年,可以中途解散,现在自民党拥有304席,民主党拥有114席,公明党拥有31席,其他由共产党、社会党等占有;参议院共设242个议席,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现在民主党拥有120席,自民党拥有84席,公明党拥有20席,其他被共产党、社会党等占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日本国内政治格局及政治生态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安倍一强"格局未变但隐忧渐显,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保持"一党独大"地位且朝野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日本民主制度遭到削弱但依然坚韧有效。"安倍一强"与自民党独大体制下的日本保守政治集团实现超长期连续执政,既展现了有别于西方政治困境的治国理政成效,但也存在着其自身固有的弱点和问题。近年来,日本保守势力强力改变国家政治生活范式及外交战略风格,正在将日本引向一条与之前大不相同的发展路径,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周边     
《南风窗》2012,(18):23-23
日首相提议11月初大选据共同社报道,多名日本自民党高层人士8月22日透露,日本首相、民主党代表野田佳彦曾在8月8日党首会谈前后向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方面暗示,有意在11月上旬(4日或11日)举行众院选举。自民党则坚持要求在本届国会9月8日闭幕前解散众院,已拒绝接受野田的提议。野田佳彦8月早些时候与自民党达成妥协,挽救极力争取的营业税增加案,但为此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