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自从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开始并存于世界之上。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一对矛盾,双方处于对立统一体之中,这对矛盾在社会主义最终取代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以前将一  相似文献   

2.
洪波 《理论导刊》2004,(8):60-6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出现了新形式和新特点。两者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矛盾斗争性也具有新的历史形式。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应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快速发展自己,坚持国家民族利益是最高行动准则的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以沉着应对来自资本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来是在继承资本主义成就基础上建立的、克服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但是,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原先资本主义不太发达甚至很不发达而封建主义传统又转为深厚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理应着重清除封建主义影响,大力吸取资本主义精华;同时不能急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长期以来犯的历史性错误,形成了高度集权、个人专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同时又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十几国,苏联模式推广到社会主义各国。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重复了苏联的历史性错误,因此不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屡受挫折,甚至出现动乱。痛定思痛,沉痛的历史教训促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总结,幡然醒  相似文献   

4.
刘越 《学理论》2023,(1):75-80
二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引发了生产集中趋势的退化,使得全球生产网络和金融化相统一的孪生关系逐渐演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枚“硬币”的“一体两面”。二者的对立统一,已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上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和资本形式的必然结果,而二者相统一的实现是以全球范围内技术变革、劳动组织变迁以及从全球到地方的社会空间范围内生产网络吸纳小生产方式为路径的。进一步地,这一现实矛盾的运动引发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和蜕变,给出了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导的社会形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列宁虽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但他却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孕育和形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6.
姜佳杞 《学理论》2009,(31):162-163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一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并必然要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采取了“借重私人资本主义”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都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  相似文献   

7.
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在相互比较,相互斗争中存在和发展的。因此,讲社会主义,就必须讲资本主义,必须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与斗争。斗争的结局,是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怎样看待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从它诞生起,就带有一个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李志凯1多年前,我国理论界就“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主要观点大体有三种:一是“大过渡论”,即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它包括整个社会主义时代;二是“中过渡论”,即向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尚未走上或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落后国家,是否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完整阶段而向社会主义过渡?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这个问题是列宁首先作出肯定回答的;马克思、恩格斯并无这种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有了发展,通过研究证明: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阐明了发达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不够发达类型以及落后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即已经形成了三种类型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后,列宁探索出一条落后国家利用资本主义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路。我国与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利用资本主义问题上发生的曲折,与忽视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忽视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有关,并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有内在联系。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要吸收和借鉴列宁利用资本主义迂回过渡的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继承物、取代物、创新物。在人类社会形态发展序列上,社会主义是继承资本主义各种积极成果、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新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然而,社会主义社会具体是什么样子,以及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人们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不继加深、提高认识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科学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矛盾及其解决办法认识的产物,是对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400多年来,随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是新中国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难题,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彩答卷。他们向全世界证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内仍要利用资本主义;可以用和平赎买的办法,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更加大胆地利用和改造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李婷 《学理论》2014,(8):10-12
在马克思创建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一方面自觉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另一方面又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原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及其实践,都是对这一原理的成功运用和创造性突破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时代,社会主义的命运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矛盾运动发展趋势;二是原苏东地区尤其是俄罗斯的政局变化;三是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改革走向。本文仅就全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前景和中国改革的走向问题略谈几点看法。一、全球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系统的论述,指出在生产力上升发展的推动作用下,社会形态的更迭是历史的必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而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封建国家之所以能够越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因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优秀成果和劳动者的觉醒为其过渡奠定了基础。现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调节劳资矛盾、阶级矛盾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使其在生产力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平稳发展,但它仍然逃脱不掉被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取代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历史争论与当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两种基本方式。对于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在当代,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各国具体国情的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也必然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道德和法是一对辩证的矛盾 ,它们虽有相互区别的一面 ,又有彼此同一的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道德和法的相互渗透影响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论述道德和法的这种具体的同一性 ,是阐明德治与法治之间密切关系的基础性工作 ,并有助于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一、道德和法对社会的作用具有同向性同一性是指事物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 ,它是一个事物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道德和法在社会主义社会也构成一对矛盾 ,既有同一性 ,又有差异性。在一…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一论述,一方面充分肯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肯定了劳动价值理论作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其经济运行矛盾和特点的最锐利思想武器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有四种类型 :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一般存在的矛盾 ;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同封建的、资本主义的腐朽势力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内部融合、心理调适等方法来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20.
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最高和最后阶段的时代逻辑论断发自不同语境、具有不同内容侧重点,他主要是从垄断代替自由竞争的角度说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强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战争对革命起促进作用的语境宣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后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和帝国等论说,并没有完全超出列宁对帝国主义时代的理论研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