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城中村综合改造不一定就难难倒重来,上策乃花较少的投人获得较大的改善面对城中村综合改造这个“烫手山芋”,武汉市委,市政府拉动“利益引擎”, 力求多方共赢,提出不急于求成,不搞运动式的冒进。目前,已完成47个城中村  相似文献   

2.
章梅 《瞭望》2002,(49)
城市“包围”农村,是中国城市化加速以来各大中小城市独特的普遍现象。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各个城市也加快了首先消化“城中村”的步伐,北京市在12月初就把石景山区所有的农民转换为城市居民。 仅仅是转换户籍,靠一个政策就能解决。但要真正把“城中村”变换为真正的城市社区,是艰难甚至漫长的。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聚各方合力推动其发展,政府在其中无疑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然而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抉择,却面临着种种困境和局限,特别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体现提出了更高诉求,迫切要求政府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城市有条不紊、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祥敏 《求知》2006,(10):34-35
随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扩展时期.市委市政府确定了2010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80%的奋斗目标。在城市化全面加速的今天,出现了一个困扰众多城市政府的难题,即“城中村”。深入研究城中村问题.探索城中村转型发展的出路,是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6,(Z1)
由于处于“三不管”状态,城中村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社区组织,就业缺乏引导,生活缺少关心,形成无政府的散落形态,难以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6.
县域"城中村"隐含社会转型的各类矛盾,其治理难题主要有:社会发展滞后于城镇化进程,村级管理滞后于民主化进程,制度设计与"城中村"管理不相适应,主体缺位制约"城中村"治理,村情复杂影响"城中村"治理。县级政府应当以包容性治理为价值目标,培育多元治理变量,实现"城中村"多元主体共治;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实现"城中村"公共服务均等;平衡各方利益分配,实现"城中村"发展成果共享;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实现"城中村"文化共兴。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市化中的“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即为在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征地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被城市所包围,但管理体制、居民身份、土地制度与社区传统文化仍未加以转变的一种社区类型。一、城乡二元隔离政策首先是城乡二元户籍政策。迄今为止,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身份壁垒尚未打破,二元社会还没转变为一元化社会,而是暂时处于“三元社会”的过渡状态。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被城市所包围,虽然村民过上城市居民的生活,但仍无法完成其身份的转型,农民依然只能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村。城中村的居民虽享受着市政公益事业的便利条件,在物质形态上…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2)
"城中村"不仅影响城市的美观,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成为扩大城市现代文明辐射力、影响力的一个"瓶颈"。各城市的"城中村"情况不尽相同,但具有比较高的共性。因此,以南通的"城中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城中村"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出路。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在城市市域内的农村性质的社区。它是农村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深圳的“城中村”,是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是深圳进入一定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加以分析,深圳“城中村”的房屋租赁业在拉动房地产市场、激活房地产消费等方面发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4)
"城中村"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改造"城中村"也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过程。本文以郑州市为例,通过对"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改造模式以及郑州改造模式特点分析,对郑州市的"城中村"改造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区规模的扩张,临沂市的"城中村"治理问题日益凸显。临沂市在"城中村"治理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民的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城中村"不仅仅是一种房屋形态,更是一种社会形态。"城中村"的治理是一个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度、集体资产处理、村民自建住宅政策、投融资体制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借鉴总结已有的经验,临沂市在"城中村"治理问题上,要更注重"城中村"社会形态的改造,把加强"城中村"改造与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促进"村民"向市民的转变。在治理时要注重民意,关注民生,坚持依法处理土地权属和改造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另外,要坚持"城中村"改造与保留城市历史相结合,注重城市历史记忆的开发,建设具有自己独特历史发展轨迹的文化名市。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6,(Z1)
“城市包围农村”的运动正在使城中村越来越多。飞速膨胀的都市张开大口,吞噬着周边的农地。城中村成为城市对撞农村的渗烈“战场”。在这些都市村落里,“三农问题”几乎一个不少,城市病也是沉疴难愈。城乡  相似文献   

13.
一、城中村:概念及概况 1.什么是城中村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对于城中村,目前已有很多定义,有从土地关系和形成原因角度的定义,如“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将一些距新、旧城较近的村庄包入城市建设用地内,这些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本文将其称为‘城中村’”。有从房屋建筑的角度的定义,如“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在原农村居民点范围内形成的与周边城市环境构成鲜明反差的以原农村居  相似文献   

14.
2005年的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法国巴黎骚乱事件,被学界分析为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心理隔阂、弱势群体边缘化所致。而在中国的不少城中村,这类问题也许比伦敦、巴黎严重得多。现在的城中村,已处在社会矛盾爆发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5.
一“、城中村”的特征城中村是我国体制转轨时期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独特现象,它从出现开始,就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而存在。作为“都市里的村庄”,与城市社区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具有以下典型特征。1.社会经济结构二元化城中村的产业、就业基本非农化,但没有同步带来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消解。城中村往往拥有庞大的集体经济,从产权关系、经营管理方式、利益分配等生产关系性质上看,仍然维持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与此相对应,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仍延续着传统的农村管理体制,有的城中村虽然已经挂上了社区居委会的牌子,但其经济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是一种介于农村与城市社区的过渡形态。"城中村"本身的存在与发展又是具有生命周期的,"城中村"改造应该建立在基于对"城中村"性质与作用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城中村"不是城市的毒瘤而是城市的伤口,不是进行简单的切割就能痊愈的,它需要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目前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的茹岗、杨岗、尚庄三城中村的改造现状,总结出三种改造特色即基层党组织主导型改造、“实业公司-村委会”主导型改造及政府、村委会、开发商多方合作型的改造特色,并对今后展开的城中村改造进行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柴林  王锁柱  高英 《求知》2010,(9):28-29
<正>"城中村",是指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原先位于城区边缘的农村逐渐成为城区范围,但是在行政管理体制、农民身份、土地权属等方面依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庄。这些"城中村"和城区形成了明显  相似文献   

19.
袁钰 《理论探索》2011,(4):102-10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村庄被圈入城市范围,成为"城中村"。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其居民由于失去土地,从业身份发生了转变,绝大多数人融入了城市体系,职业分流就是最典型的体现。就太原市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城中村居民进入了二、三产业,其职业大体分为普通农业劳动者、工人、服务人员、知识分子、社区或企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兼业劳动者和无业者八种类型。在城中村居民的职业分流中,面临着整体收入偏低、难以实现身份转换、职业不稳定、分流不充分等问题。为此,要加强对居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指导,努力打破二元结构,促进居民充分就业,转变居民观念,摒弃先赋性条件。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8,(9):39-40
随着天津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规模扩张.我市部分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户籍管理等特征仍保留着原有农村形态.即城中村的存在形式.这严重阻碍了全市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及居住环境提升.与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要求,以及我市要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定位极不相符。因此.我市的城中村亟需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