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领导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政治意识,把握政治方向,锻造坚强政治能力,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借助网络为媒介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参与政治的行为,其表现形态如网络政治交流、网络政治传播、网络政治宣泄、网络政治选举、网络政治结社等;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将构成了新型的作用关系,它既可能缓解政治冲突,促进政治稳定,也可能激发政治冲突,解构政治秩序;其关键是政府和公民能否利用好网络媒介,能否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政治文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政治人,传播主流政治文化。高校党建工作可以借鉴政治社会化理论,创新大学生党员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晓峰 《奋斗》2021,(3):33-36
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政治能力强,需要政治领悟力强,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能否有效对接,关键在于政治领悟力。政治领悟力是深刻理解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到融会贯通,正确分析形势、推动工作的能力,是一种政治把脉力、把握力、控制力。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类政治生活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客观的政治根源。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政治意识形态、协调政治关系、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内在需要。政治文化的传播、政治关系的协调、政治行为的规范,既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深层政治动因。  相似文献   

6.
吴建华 《唯实》2007,(2):78-80
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研究政治资源的配置,必须与政治资源的流失、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政治资源的流失原因,包括“经济人”理性、路径依赖、信息不对称、制度短缺和素质低劣等。加强政治资源的开发,必须灵活运用诸如政治支配、政治使用、政治沟通、政治转化、政治妥协等多种形式,重在整合、参与、引导、自治、创新,确保政治资源配置的公平、高效。  相似文献   

7.
实现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建设系统过程的核心。由于政治意识文明本身所具备的阶级性、民族性和包容性的特征,政治意识具有影响政治主体对政治制度的态度和看法、左右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调整政治主体的关系等功能。我国在构建政治意识文明体系中,必须培养正确的政治思想、规范的政治道德、共同的政治价值取向、健康的政治心理、与时俱进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传统政治认同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迁,政治和谐、政治公正、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效率和政治包容成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这些价值取向,应对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的主体和客体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话语体系,向全党提出了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理想、政治纪律、政治定力、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功能等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明确强调全党在新时代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当前,科学分析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蕴涵及核心要义,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林 《前线》2020,(4):8-11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根本性规范,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政治建设提供了规范、惩戒和动力保障,政治建设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了方向指引、问题导向和检验标准。新时代要从增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进行政治监督,促进形成良好政治文化等方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政治行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在表现。调查表明,大学生政治行为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少数大学生存在着政治认知模糊、政治效能感偏低、政治疏离感较强、政治取向功利、政治知行脱节等问题。高校要有效引导大学生政治行为,必须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全面提升大学生政治理论认知水平;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发挥党团组织引导大学生政治行为的核心作用;营造良好政治文化氛围,拓展大学生政治实践渠道,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了当前我国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的基础上 ,指出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淡化 ,主要原因是人们漠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脱离实际、思想政治工作泛政治化、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为此 ,文章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包括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法律制度、管理制度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等等  相似文献   

13.
彭丽丽 《世纪桥》2020,(4):51-54,64
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需要。政治心理与政治能力具有很强的契合性,二者具有共同的目标指向、共同的对象主体。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提升要深刻认知政治心理对政治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要多角度、宽视野找寻政治能力的提升路径。具体而言,要增强政治定力、强化政治认同、加强政治实践、提升党性修养和注重政治监督。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重政治、懂政治,必须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必须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这一切都取决于理论上的清醒。很难设想,一个不注重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课题组对珠海市三所独立学院大学生政治认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总体情况趋于稳定,对政治关心程度、政治认同概念的了解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强,但对政治参与满意度、基层民主选举活动的满意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减弱。民办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心理特征,完善政治认同心理机制;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力度,优化政治认同培育体系;增设政治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规避网络自由化风险,防止不良因素腐蚀,以促进大学生关心政治、学习政治、了解政治、参与政治进而认同政治。  相似文献   

16.
依据生态政治本身的系统组成,其价值系统应分为自然-社会-政治价值系统、社会-政治价值系统、政治内系统价值系统。生态政治自然-社会-政治价值系统具有政治化的自然工具价值、政治化的自然享用价值、政治化的自然生态价值(有的学者认为也具有政治化的自然自价值)。在生态政治社会-政治价值系统中,“社会政治化”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社会政治化”又与“市民社会”、“政治社会”的彼此消长紧密相联。在生态政治的政治内系统价值系统中,则需着重探讨生态政治中的政治主体、政治理论、政治道德、政治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态价值秩序是系统化、整体化的政治价值观,决定着政治主体的政治参与、政治角色、政治态度、政治行为和政治选择。中国政治生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标识,转型期以权力运行为核心的矛盾运动成为其基本演化动力。政治价值观及其价值秩序对于良好政治生态的建构具有决定意义,正确区分政治价值、政治价值观及其实现形式是构建合理政治生态价值秩序的前提。在政治生态价值秩序的建构中,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状态形构着民主的序位,多元社会和公共责任的选择界定着自由与和谐的维度和尺度,而公正、民主与法治在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中的含义不同、实现形式迥异。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政治伦理观。建立在以"礼"、"仁"结合为本体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体现为儒家学说的传播、延续、变化和发展。传统政治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文化的因素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治认同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个从政治心理认知到政治参与实践的动态过程,文章认为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受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任、政治参与及政治行为等五个构成要素的影响。因此,政治认同度的提升要考虑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强化理论教育、完善社会管理、提高政府公信力、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和增强危机意识等措施,来促进社会成员政府认同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辉 《求实》2008,(2):62-64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现存政治体系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利益分化、政治分层、文化变迁以及全球化国际环境正在消解人们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重构应从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政治和谐、政治公正、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效率和政治包客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增进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公民政治社会化程度以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