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以三种形式存在个体的人、群体的人和类的人,即"人"、"从"和"众".因此诠释人的本质就应该从这三个角度全面理解而非从某个角度单一的去理解,本文旨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研究方面有所尝试,愿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以人为本"中的"人"有三层涵义,即"人"是人类、"人"是现实的个人、"人"是指人民群众。正确地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的涵义,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草根"究竟是什么人呢?其实"草根"并不能和人民大众划上等号.我在一篇名为《"草根"是谁》的文章中,略略申说今天所谓"草根",不是当年我们理解的群众,而是一个依赖互联网构成的新的、模糊却影响巨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内和谐"这个命题,是党在系统总结了"党内团结"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梳理党在自身建设方面从"党内团结"到"党内和谐"的历程,对于全面理解"党内和谐"的科学内涵,扎实稳步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众多哲学家对"人"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了抽象的水平上,忽视了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所处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因而都把"人"理解成了"抽象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萌芽、发展到创立,乃至进一步发展,其对"人"的理解逐渐摆脱了抽象的方面,从自由自觉的劳动和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方面规定了人的本质,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先人的理想,而且是今人的追求、后来人的实际生存状态."人的全面发展"由"理想社会的人的理想状态,到社会主义国家生存实践的理性要求,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这一存在状态的演变,从人的本质,到人的思想文化,再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内容的演变,深刻凸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问题的孜孜以求和不懈探索,也进一步彰显了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成熟和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7.
浅析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论述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理解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解。事实上,马克思的论述不是对"人的本质"的定义,而是揭示了人所表现出的善恶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社会属性决定的;马克思的观点不是环境决定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更好地打击制服罪犯和控制犯罪,达到减少或避免民警在执法战斗中的伤亡,公安工作应力求时时、事事、处处掌握主动权,因此,充分理解和运用"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谋略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应在公安领导层面,在社会治安管理、在公安抓捕工作以及预审工作中正确应用这一谋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后马克思主"思潮的兴起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含义理解、类型划分、特征及影响等方面都进行深入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梳理和评价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研究"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目的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后马克思主义"者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是要取其所长,在新形势下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荀子>出现之前,儒家典籍中无"教化"一词,"教"与"化"连用,在儒家典籍中首次出现在<荀子>中."教化"作为一个双音词,既有"教"的涵义,又有"化"的涵义.可是现在流行的许多辞典中,把"教化"之"化"解释为"感化",此解不合于荀子的原意.荀子所讲的"化"是指人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他原有的思想道德面貌就逐渐会被环境所改变,"化"是环境对人的道德思想所产生影响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人是感觉不到的.荀子提出的既"教"又"化"思想,是对先秦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完善.他纠正了只重视"教诲"而忽视"教化"的倾向.理解荀子的这一思想,对于改进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为近代西方哲学建立了"主客二分"范式,不过也存在着内在的矛盾,特别是无法解释人的身心如何协调的问题。斯宾诺莎试图通过实体一元论来克服笛卡尔二元论的内在矛盾,力图超越"主客二分",然而没有成功。后来,斯宾诺莎哲学中缺失的自我意识的主观方面被莱布尼兹的个体性原则补全;客观方面被洛克的经验论所弥补。虽然斯宾诺莎最终没有能够克服主体与实体的分离状态,但是他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解"进程,形成了实体从普遍到特殊再到个别的"下降之路",为德国古典哲学的进一步综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坚持继续解放思想。特别正值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解放思想问题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理论界的一个热点,主要涉及解放思想的内涵、解放思想的历程、解放思想的动力、解放思想的视野、解放思想的经验启示、解放思想的具体举措研究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4.
庄子自由理性的特质及其影响--以"游"为中心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政治性的动物",而庄子则是"非政治性的动物";老子的自由主要体现为政治上的"自治",而庄子的自由则表现为精神领域的解放和超越."逍遥"和"游"是庄子的两个非常独特的观念,二者体现了庄子自由精神的基本形态.庄子以"游"和"逍遥"所确立的独特的"精神自由"、"精神乐园"和"精神故乡"极具诱惑力.庄子为中国知识阶层追求自由精神不仅奠定了"诗意性"的观念基础,而且也以自己的行动为士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15.
“尊重他人”是青少年必备的品行。“尊重他人”教育对青少年品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尊重他人”体现为尊重父母、尊重同学及尊重其他与自己交往的人。青少年“尊重他人”的途径是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克服嫉妒心理和培养宽容意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由传统文化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不少青年人在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时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孤独无助感。对此,德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纯工具化”理性,赋予当代青年更多的人文关怀,如生命情感关怀、终极信仰关怀、社会责任感关怀和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等,引导他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然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自然"是指事物所拥有的一种状态,"无为"则是指对待事物时的一种心态。本文从"自然"和"无为"两方面入手,论述老子的这一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四个方面,也就是胡锦涛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精辟指出的“四个坚定不移”。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思想虽然以反传统为其主要特色,但由于其在社会、历史方面的复杂的现代性转型,传统思维在其中仍然扮演着错综复杂的角色。梁启超、王国维的思想涉及到这一传承的系谱、内在理路和外在环境,落实到人格说的现代性转化这一重要的契机上,他们从不同维度对传统资源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扬弃。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动态的社会现象。 2 1世纪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层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思考 2 1世纪我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问题 ,反对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人类心态失调 ,导致人性扭曲 ,是青少年犯罪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必须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理论调节人的心态 ,对人的教化抓小抓早 ,同时抓紧执法机关内部的廉政建设等 ,从而控制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