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化型抢劫罪可以分为消极转化型抢劫罪和积极转化型抢劫罪。消极转化型抢劫罪以携带凶器为先行行为,以抢夺行为为后续行为。携带凶器包括显露携带和暗藏携带。积极转化型抢劫罪以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为先行行为,但立法和司法解释不统一。先行盗窃行为发生在户内,后续暴力行为发生在户外,不应认定为入户抢劫。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标准应与典型抢劫罪的标准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也就是说,抢劫罪所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那么,抢劫欠条能否构成抢劫罪呢?刊载,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在一起案件中,认为被告人戚道云等人为消灭债务,采用暴力、胁迫手段抢回欠款凭证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  相似文献   

3.
王鹏飞 《理论探索》2015,(1):115-119
抢劫致人死亡是否意味着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罪过仅限于过失,刑法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该问题需要结合法条竞合和想象竞合等刑法学原理进行体系解释。如果对为劫取财物而故意杀人的行为按照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会导致杀人行为受到双重评价。承认抢劫罪的方法行为包括故意杀人,则会避免定罪的混乱。如此,以杀人的方式劫取财物,即使未发生加重结果也适用升格法定刑。而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形态并非以是否发生致人重伤、死亡的结果为判断标准,应当以抢劫罪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是否齐备为根据。  相似文献   

4.
论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型抢劫罪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抢劫罪 ,由于涉及基本罪和转化罪两个方面 ,在理论上比较复杂。特别是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犯罪形态 ,理论上存在着多种观点 ,实践中难以认定。认定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形态必须明确三大理论前提 ,并将转化型抢劫罪划分为基本构成的转化型抢劫罪和加重构成的转化型抢劫罪 ,才能准确认定它的犯罪形态。  相似文献   

5.
王永国 《学理论》2010,(29):151-152
转化型抢劫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又称为转化犯。由于转化犯及共同犯罪本身的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是否构成转化的共同抢劫罪还是转化犯的实行过限问题较难认定。结合司法案例,依据犯罪时的客观情形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分析转化型抢劫罪中的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6.
《行政与法制》杂志2003年第1期刊登了洪春《抢劫欠条能否构成抢劫罪》一文,笔者认为洪春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李云林 《学理论》2012,(33):87-88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罪处刑。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在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罪后,往往会为了摆脱被害人或者他人的追捕而实施一定程度的暴力行为,所以,对其暴力程度的认定成为是否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995年11月18日,黑龙江肇东市发生一起特大持枪杀人案。这个市四站镇农民冯万海和个体药店业主姜晓明持平管双筒猎枪和健卫20型11连发小口径步枪,先后闯入酒店和民宅,共杀死32人(其中派出所所长一名),杀伤16人,抢劫“七七”式手枪一支。 两案犯作案后抢劫吉普车逃跑,接到报案后公安干警迅速出动。 当晚21时40分,在肇东市西八里乡公路旁的草甸子内,公安干警将拒捕的冯万海当场击毙,将姜晓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犯罪构成的既遂标准替代加重构成的既遂标准,既有悖法理、缺乏理论上的自足性,实践效果也欠佳.应当全面贯彻“基本构成要件齐备说”,在普通的犯罪构成和加重犯罪构成的既遂判断上坚持一致性的标准,以基本犯和加重手段所需要件的全部齐备作为抢劫罪手段加重犯整体既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抢劫案件之基本特点 ,运用诱惑侦查手段是提高其侦破效率的关键。适用诱惑侦查的抢劫案件应有其特定的范围 ,并须是系列抢劫案件 ,且在通过其他手段无法发现犯罪嫌疑人线索时才允许采用。侦查诱饵的设置应考虑被害人角色扮演、抢劫目的物或随身携带物特征、适合抢劫行为的时空环境等三项因素。运用诱惑侦查手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确定和缉捕犯罪分子 ,终止系列抢劫行为 ,以此为基准 ,可以从行动方案的拟定、化装守候行动的展开和适时抓捕行动的实施等构建诱惑侦查的方略。  相似文献   

11.
卢臻 《学理论》2010,(11):130-131
飞车抢夺具有不同于传统抢劫、抢夺的特征,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将其定性为抢夺。为了严厉打击飞车抢夺,近年来,我国打击"飞车抢夺"的刑事法律政策,经历了从量刑从重到定性从重的演进,但还是不能有力打击"飞车抢夺"。针对与人身具有紧密连接的物品进行的"飞抢"完全符合"以其他方法抢劫"的主客观要件,应当认定为抢劫罪。  相似文献   

12.
林婷婷 《学理论》2012,(9):85-86
犯罪客观要件在犯罪构成诸要件中占据核心地位,而犯罪的客观行为是犯罪客观要件的基本内容,它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把握一个罪的实质,进而更清楚地比较两个罪的异同。在具体文字的表达方式方面,抢劫犯罪和强奸犯罪的手段、方法行为虽然相同,也就是两者均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但这两种行为在实质内涵和实际表现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1)
盗窃罪和抢劫罪作为最古老的财产性犯罪,一直是实物界和学界关注的重点,自《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以独立的犯罪形态成为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之后,"入户盗窃"更成为学界的讨论重点,将该"户"与"入户抢劫"中的"户"进行比较也是刑法学的热点问题之一。入户盗窃和入户抢劫中的"入户"一个作为入罪条件,一个作为家中条件,应该存在一定的区别,在认定的过程中也应存在差异,这样才能做到罪行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不同历史时空中,政治参与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适应不同历史时空中的社会变迁趋势,自觉转换和更新政治参与样态是任何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因为这是影响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管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参与的历史嬗变,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域分析,不难发现,我国政治参与呈现革命动员型、内爆私域型和对话博弈型的图式变奏。  相似文献   

15.
刘克梅 《民主》2012,(9):54-54
据2012年5月15日《北京晨报》报道,曾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如今已从技校毕业并就业的小刘和小陈(化名),在广州市黄埔区法院聆听法官宣读《犯罪前科档案封存决定书》。对他们来说,  相似文献   

16.
3.城市环境中的青少年与暴力行为 30.有些人强调,政府正越来越关注青年的暴力行为。他们指出抢劫是一种特别令人不安的现象,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大城市地区没有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那部分人当中可以找到。这种罪行的发生,特别是街头抢劫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司空见惯的。据报道,流浪街头的儿童往往结成小集团来进行暴力行动。 31.镇压措施不是长期解决的方法。建设性的解决耍求社会和经济结构进行改革和城市有计划发展。由于不可能制止城市的膨胀,因此必须提供适当的教育、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7.
刘彩霞  张光明 《学理论》2010,(27):79-80
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所提出的新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论述了"两型社会"的提出和内涵,着重探析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春节前,广州市东山区连续发生了两宗入室抢劫杀人案,凶手都是广州市的青少年,其中最小的仅15岁,而被害者都是他们的同学或同学的家长。这些少年杀人犯虽然年纪轻轻,但杀人手段却非常残忍,而作案动机却又相当简单:抢劫钱财→杀人。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花季少年铤而走险,杀人犯罪呢?笔者最近采访了这几个少年杀人犯和他们的家庭。 700元钱夺走一条人命 这几个青少年杀人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可以说与他们家长的娇宠迁就、包办代替、放任自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未江涛 《学理论》2015,(7):22-23
城市总是处在动态的演化进程中,与经济发展周期伴随而行。当经济进入繁荣或衰退期,城市发展也会随之发生转型。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城市职能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做出历史贡献的同时,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在对资源型城市内涵和特征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系,本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政府部门由职务变动引发的腐败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的现状之下,含有经济租金的一些政府部门职位成为一些人追逐的目标,加上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晋升制度还不够完善、政府组织的职位派生能力有限、政府组织与官员个人在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在补偿机制方面政府职位与经济福利待遇联系紧密等,为以谋取政府职务为目标的腐败行为提供了条件。谋位型腐败同时还成为引发谋利型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采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将谋位型腐败与谋利型腐败糅合在一个模型中加以分析,得出了如下一些结论:谋位型腐败发生的概率与参与同一职位竞争的人数负相关;工作能力弱的备选人相对于工作能力强的备选人更加倾向于采用行贿的手段谋取职务晋升;在两个备选人的工作能力和绩效相当的情况下,谋位型腐败发生的概率上升;谋位者个人、特别是握有人事安排决策权的部门负责人的腐败倾向性是谋位型腐败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职位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越大,越易引发谋位型腐败。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