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界经济浪潮──知识经济已经在创造着世界,创造着新的未来,它已拍岸而来。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马克、鲁普、伯拉特和贝尔在6O年代提出。它是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国留、生产、分配和使用力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形态。下个世纪,将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世纪,景“知识经济”占绝对主流的时代。这一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近岸来学术界、经济并的一个热门话题。70年代以托夫勒《第三天浪潮》为知识经济的切声,1982年奈斯比特在他的《大趋势》中提出“信息经济”的概意,随后1986年英国福莱斯特在《高技术社会》-书中又提出“高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上关于知识经济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动向引起了中国科学院专家们的注意。1996年,总部设在巴黎、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一系列报告,首次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在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  相似文献   

3.
方新:1955年生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毕业。主要著作有《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创业与创新———高技术小企业发展之路》、《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等。断进行创造、发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知识和智慧一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为什么到现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特别提出‘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方新打开了话匣子。方新认为,知识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之所以最近才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是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主要的生产要素。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过农业经济、工…  相似文献   

4.
今年一月,贾庆林市长在北京市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首都经济这一概念,明确指出“首都经济是立足首都,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经济;是充分体现北京城市性质和功能,充分发挥首都比较优势,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是向结构优化、布...  相似文献   

5.
《新华文摘》1986年第11期转载了晓亮同志《经济理论三题》一文,文中提到了“产品经济”这一概念并不科学的观点,对此我有不同看法。第一,“产品经济”概念是近几年出现在我国经济理论界的。按使用这一概念的通行说法,指的是商品经济消亡后的社会化生产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里,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以直接的社会劳动、社会生产和产品分配为特征的经济形式或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6.
名词解释     
创意经济:又叫创意产业。20世纪90年代,《哈里波特》和《指环王》的故乡——英国最早将“创造性”概念引入文化政策文件。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  相似文献   

7.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网络的联通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提高了经济活动过程中知识的密集程度,引发了经济机制、产业结构的变革,于是出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一词是由经合组织(OECD)于1997年初在其年度报告《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的。报告指出“知识经济”这个术语来自于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充分了解,体现于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该组织认为知识经济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2、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经济”的提出和特点1962年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其著作《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中,阐述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生产及分配的经济特征和经济规律。1983年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在其著作《新经济增长》中,论述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知识经济”理论进一步形成。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在他们的文件中正式运用“知识经济”,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简称,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相应地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从…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两度提出:上世纪50年代就提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来。相隔半个世纪,我们党运用同一概念来标明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十分罕见的。这也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是其他词汇所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哲学界流行的见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梅劳—庞蒂在一九五五年发表的《辩证法历险》一书中提出来的。此说似可商榷。其实,“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卡尔·柯尔施堤出来的。一九二三年,柯尔施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长篇论文。这篇论文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也招致了各种批评。一九三○年,柯尔施重新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文,并附带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评》一文。  相似文献   

11.
一、民族精神中的“民族”是指国家层面上的“民族” 要弄清楚民族精神这一概念必须先弄清楚“民族”这一概念。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是,“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一定义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是民族划分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2.
法国结构主义代表阿尔杜塞在其著作《保卫马克思》一书中,提出了“理论实践”这一概念。由于在有些人看来它与传统的马克思实践观相悖,且易于混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引起人们思维观念的混乱,所以理论界一直对这一概念持批判的态度。然而,笔者却认为“理论实践”这一概念不仅颇有新意,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期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提示与补充。它凸显出了理论本就具有的实践本性及生产力功用,提升了理论活动与精神生产的社会地位,弥和了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隔膜状况,因而,重新审视阿尔杜塞所提出的这一概念非常必要,它有利于…  相似文献   

13.
陈宇 《黄埔》2023,(1):62-66
<正>“纸老虎”的概念,在中国明清小说中即有之。“纸老虎”论的集大成者是毛泽东,他在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国共产党人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有蔡和森、恽代英、萧楚女、邓中夏等,时间在1922年至1925年之间。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的聂荣臻也较早地在课堂讲稿里使用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4.
高三《思想政治》指出:“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为了使学生能较完整、准确地理解国家这一概念,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它的内涵。一是从它的基础上看,国家这一概念揭示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建立在一定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与内涵 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在该报告中,200多处提到了“环境友好(Environmentally Sound)”(也有人译为“环境无害”)这一概念。至此,“环境友好(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理念被正式提出并被全世界广泛接受。随后,环境友好技术、环境友好产品得到大力提倡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又提出实行环境友好土地利用和环境友好流域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城市,发展环境友好农业、环境友好建筑业等。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所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多次提及环境友好材料、产品与服务等概念。2004年,日本政府在其《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韩永进 《政策》2004,(3):44-45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 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陈才庚·杜赵产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世界保护策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杂志的报告中,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明确定义...  相似文献   

18.
1.社会保障理论概述
  1.1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一词,又译为社会安全,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中,1938年又出现在新西兰的一项法案中,1941年罗斯福、丘吉尔在《大西洋宪章》宣言中再次使用了这一概念。随后这一概念为西方国家所接受,并被国际劳工组织所采纳。国际劳工组织于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的《费城宣言》正式使用社会保障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是:社会通过一系列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提供的医疗保险以及有子女家庭的补贴;美国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为:“一个社会对那些遇到了已经由法律做出定义的困难的公民,如年老、生病、年幼或失业的人提供的收入补助;德国是最早由国家举办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障的国家,社会保障遵循的是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本身必须有动机保护自己防备生活的风险,换言之,社会保障的作用是在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支持个人,而个人本身必须有动机保护自己防备生活的风险;在英国,社会保障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的服务(如免费医疗、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我国是在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使用“社会保障”一词,《中国劳动人事百科全书》指出:“社会保障是由一整套完整的保险和福利项目构成的并由中央政府管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其产党人和革命理论家卡尔·柯尔施提出的。最初他用这一概念指称以匈牙利其产党人乔洽·卢卡奇和他自己为代表的一种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和理解的路径,以区别于当时被视为正统的“俄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王秀娟  徐建新 《群众》2006,(10):39-40
文化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随着知识经济的诞生、成长而日益被人们看重。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手稿中明确使用过“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物质投入能力,包括机器设备、矿山、厂房、能源等物质资料生产能力;而文化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文化投入能力,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智能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科学技术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人的智力水平、科学文化知识、生产管理能力等。显然,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是文化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