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今年5月12日是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第  相似文献   

2.
唐山大地震在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之余,也把余波发送到了我国的地震研究领域。抚今追昔,大震灾催生了哪些新的经验?我国的地震减灾工作在那次震撼下又有多少进步?我国的城市综合减灾又面临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鄂璠 《小康》2011,(10):78-81
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三是"国际减灾日",2010年至2011年减灾日的主题是: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做好准备!但是面对灾害的突然袭击,还有更多的城市和乡村没有做好准备,在灾害日频的时代,他们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日本神户世界减灾大会在2005年到2010年的减灾规划中把社区减灾列为重要内容。2004年10月,民政部开始在全国推行“减灾进社区”活动,并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减灾进社区活动也成为2005年民政减灾工作的重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在推行“减灾进社区”的活动中有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碰到不少困难。怎样进一步推动社区减灾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全民减灾意识?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减灾进社区’活动专题报道”专栏。希望能给各地的社区减灾工作提供不同的视野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丁圣  邓芳 《中国减灾》2015,(1):29-30
<正>2014年7月中旬,海南遭遇了41年以来最强台风"威马逊"的侵袭,全省19个市县不同程度受灾。紧跟而来的台风"海鸥",让灾区再次受到冲击。正值新年,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了吗?他们碰到哪些困难,有哪些新年愿望?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一行走访了此  相似文献   

6.
金磊 《中国减灾》2012,(5):46-48
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自然灾害、城市灾难频发,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到底是何原因使安全GDP的观念推进举步维艰?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扶梯突然下坠造成一死几十人伤的事故、7月23日甬温线特大铁路动车事故之恸乃至薄弱的校车管理"血染校车"事件等,都成为2011年必须留下的深深记忆,它不仅是撼动"官本位"的试金石,更是对中国"十二五"开局年安全状况的一记"猛掌"。本文试从分析城市人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综合减灾25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倡议,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200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2005年再次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时至今日,已有25年。25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参与国际减灾交流与合作,一直在探索和实践通过调动各方资源来实现综合防灾减灾目标,并在全球防灾减灾框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00,10(4):6-9
(2 0 0 0年 1 0月 1 2日 )司马义·艾买提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 ,国际减灾活动也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自 1987年联合国第 42届大会决定 2 0世纪 90年代作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以来 ,国际社会在实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去年 7月 ,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 ,全面总结了世界各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成就 ,原则通过了“论坛基本结论”、“日内瓦减灾战略”、“日内瓦减灾宣言”、“科学技术支持减轻自然灾害分论坛声明”等重要文件 ,提出要把国际…  相似文献   

9.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什么要设立"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目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那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今后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宝俊 《中国减灾》1998,8(4):10-12,9
司马义·艾买提主任、各位委员:今年是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第九年。在过去的九年中,通过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今年10月14日,联合国减灾十年委员会将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川防灾奖”授予多吉才让副主...  相似文献   

11.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22-23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山西省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防灾减灾工作在各层次、各领域实现有效推进,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近日,本刊记者就山西省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等方面的问题专访了山西省民政厅副厅长许富昌。记者:山西省自然灾害有什么样的特点?许富昌: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形地貌复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特殊气候条件、复杂地形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且种类多、地域广、灾情重。在各类自然灾害中,以旱灾最为严重,风雹、洪涝次之,间有病虫害、地震、滑坡、低温冷冻和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加一 《中国减灾》2012,(23):24-27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的发生,国人在经历惨痛灾难与艰辛救灾的过程中,减灾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充满曲折但成就卓越的十年。在2012年接近结束的时刻,回顾十年来的"减灾文化"具有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13.
子荷 《中国减灾》2007,(11):50-51
今年10月10日是第十八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目的是提高大众防灾意识,加强学校减灾教育,使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树立减灾意识。国际减灾活动从1990年开始,已经经历了18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注国际减灾活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1989年,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倡议,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200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2005年再次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时至今日,已有25年。25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参与国际减灾交流与合作,一直在探索和实践通过调动各方资源来实现综合防灾减灾目标,并在全球防灾减灾框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回顾了25年来中国综合减灾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1,(15):41
2011年5月12日,既是"5?12"汶川大地震3周年纪念日,又是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第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陕西省宝鸡市376万人民群众,以多种创新独特的方式,深切缅怀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切实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了异彩纷呈、成效显著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蔡一平 《中国减灾》2012,(23):38-39
社区减灾为何需要关注社会性别因素人们通常会认为,在灾害面前人人平等,男人女人在面对灾害所遭受的威胁和伤害是一样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2004年底东南亚的海啸灾害中,妇女的死亡率远远高于男性,占8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原因有很多。第一,男女存在身体上的差异。女性与男性相比,体力弱,  相似文献   

17.
李白对仗     
刘明利 《中国减灾》2011,(2X):61-61
<正>唐朝宰相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设法奚落李白一番。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就约李白对三步句。李白刚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  相似文献   

18.
廖鸿 《中国减灾》2003,(4):11-15
这次全国部分省市区《中国减灾》杂志宣传发行工作会议,是《中国减灾》杂志改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主办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也是《中国减灾》杂志自1991年创刊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宣传发行会议。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关于做好《中国减灾》杂志宣传发行工作的重大意义一是减灾工作和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害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统计资料表明,从1950—1992年42年间,我国各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达2.6万亿元(按1990年价格计),死亡60多万人;灾害损失达同期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03,(4):40-40
在2003年8月13日召开的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认真总结了近五年(1998~2002年)的减灾工作。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讲话中指出:“这五年是我国减灾工作力度最大、减灾资金投入最多、减灾事业发展最快、减灾效果最好的时期之一。”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减灾工作总结的要点,以使读者对我国减灾工作的全貌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正>人添志气虎添翼,雪舞丰年燕舞春。在北京一场历史罕见的大雪中,我们挥手告别牛气冲天的2009年,一脚踏进了虎虎生威的2010年。放眼望去,一个新年的起点,一个十年的起点,一个满怀希望的起点,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