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学文 《前进》2012,(10):51-52
红军东征是中国革命史中十分重要的事件,是决定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生死存亡和战略方向的关键举措,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电视连续剧《红军东征》比较全面地叙述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面临的战略抉择、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以及红军渡河进入山西后纵横驰骋、英勇杀敌、组织发动群众、播撒革命火种、推动全民抗战的史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段光辉的革命历史.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汇合,结束了一年之久的战略转移.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危亡时刻.  相似文献   

2.
刘继兴 《传承》2010,(1):4-5
<正>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其名作《沁园春·雪》中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绘的就是气势磅礴的黄河。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多次东渡黄河。一次是在1936年2月底,他率领红军东征,兵分两路渡过黄河转战山西,击败阎锡山的军队;完成东征使命后,5月又挥师西渡黄河回到陕北。再就是1948年3月,毛泽东在陕西吴堡县川口渡过黄河。  相似文献   

3.
《前进》2009,(8):F0004-F0004
红军东征纪念馆是经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宣部批准,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名和碑名,1996年建成开馆的全国唯——所反映中国工农红军东征抗日历程的专题纪念馆,集中、全面、详实地展示了党中央、毛主席于1936年2月至5月率领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在三晋大地东征抗日的丰功伟绩。1996年落成开放以来,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泛征集东征文物,深入挖掘东征史料,不断完善陈列展示,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于2009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年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全国第二批免费开放单位。  相似文献   

4.
李喆 《传承》2010,(27):4-5
党和红军到达陕北后,确定了"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实施东征,并作出了西征甘宁的战略决策。这是党和红军巩固、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正确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纪念红军长征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80周年学术研讨会围绕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及其历史意义、现实启示、历史贡献,长征精神和南梁精神,红军东征西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挖掘了部分新史料,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红军东征的目的,有的党史著作上说是准备开赴冀察,直接对日作战。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首先,这种说法不符合党在当时对待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基本方针——“抗日讨蒋”或叫“反蒋抗日”。一九三五年五月,日本开始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升级,面对这种形势,中  相似文献   

7.
覃汉旅 《传承》2012,(18):94-96
1930年10月,红七军从河池誓师出征,半年时间跨越五省,长驱七千里,于1931年4月到达中央苏区。红七军东征不但完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而且创造了经典的丰富的红色文化。红七军经过的地方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载体,承载着的红军精神值得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孟红  袁佩红 《前进》2014,(9):10-13
<正>邓小平同志奋斗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其中曾多次踏上山西这方热土,在领导革命、指导建设中殚精竭虑,在山西人民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东征:播洒火种遍三晋邓小平第一次来山西,是在1936年2月红军东征期间。他和杨尚昆率领的地方工作队从晋西一直挺进到晋南一带,利用多种宣传鼓动形式,动员大批青年参加到红军中,在实现"扩红"目标的同时,把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抗日主张广泛传播到山西民众当中。  相似文献   

9.
《前进》2015,(8)
<正>1936年在红军东征时参加革命的山西石楼县青年高富有同志,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转战陕北时期,长期在延安毛主席和彭德怀身边工作,曾担任中央机关手枪连连长。解放后,也曾任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据高富有同志回忆,毛主席对山西人民怀有深厚的情感。他多次亲自听到毛主席讲过,山西人民对中国革命有三大贡献:一次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艰苦。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筹粮筹款,给红军在陕北立足发展以很  相似文献   

10.
郭秀翔 《前进》2016,(3):57-59
正红军东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陕甘根据地中央红军亟需得到巩固与发展的形势下,为贯彻党的瓦窑堡会议新确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所采取的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在政治上、军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明决策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之后,又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国民党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偌大的华北已经安放不下  相似文献   

11.
郭秀翔 《前进》2013,(12):27-29
毛泽东同志一生曾两次踏上三晋大地。第一次是1936年2月,毛泽东亲率红军东征,进入山西,为抗战爆发后山西抗战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精心部署了以山西为中心的敌后山区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具体部署和指挥了解放山西的一系列战役。1948年3月,他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第二次进入山西,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2.
陈予欢 《黄埔》2011,(3):28-30
顾祝同从黄埔教官起步,而成为黄埔"嫡系"重要将领,素有"驭将之才"声誉。他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八年,履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统军扼守江南重地闽浙赣数省,创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其为"八大金刚"之一,列名"五虎上将",被称誉为中国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  相似文献   

13.
张慧霞 《前进》2017,(1):43-44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沿黄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象征。这条横亘在中华大地"金色的巨龙",穿过山西境内4市19县(市),给三晋大地填加了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老牛湾、古长城、万家寨、娘娘滩、黄河水蚀浮雕、碛口古镇、西湾民居、红军东征纪念馆、黄河蛇  相似文献   

14.
《前进》2019,(12)
<正>永和县是革命老区、省界边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确定的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今年以来,永和县纪委监委发扬红军东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以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抓手,紧盯责任履职、政策落实、资金项目,强化教育、压实责任、精准监督、保持震慑,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李骏虎著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59.80元(平装)本书具有文学与历史的双重价值,通过描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山西的这段历史,首度用文学手法展现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英雄情怀,用史诗笔法呈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救亡史,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全面抗战的历史功绩,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形成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8)
红军长征是一件伟大的壮举,同时也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红军长征的研究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2006年至2015年出版发表了大量的专著、研究资料和论文等。在传统研究领域,学界针对红军长征的过程、重大会议以及重要政策等进行深化研究;同时,学界也通过挖掘新史料、拓展研究对象等为红军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7.
贾晓明 《黄埔》2013,(3):76-77
1925年10月14日,广东国民政府组织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东征军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攻克了号称"固若金汤"的惠州城,取得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第一个辉煌胜利。第二次东征军1925年10月1日从广州向东江地区进发,主要以国民革命军第一、第二军为骨干,并将其编成三个纵队:第一纵队以何应钦为纵队长,兵力1.5万人,任中路,是这次东征的主力;第二纵队以李济深  相似文献   

18.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在历次十字军东征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自身特征,它发生了"转向",攻陷了同宗的拜占庭帝国,给当时东地中海的政治版图带来了巨大变化。这次东征让拜占廷帝国陷入分裂与衰落,但也为威尼斯建立海上霸权提供了条件,由此也引发了威尼斯和热那亚在东地中海的争霸战争。  相似文献   

19.
娄山关随想     
2004年7月底,利用在贵阳参加会议的机会,我游览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战斗旧址娄山关。 站在娄山关上北望,山势奇拔陡峭,异常险峻,确实属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确实属于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1935年2月底红军对娄山关进行长途奔袭,经过异常激烈的战斗,付出了包括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在内的许多红军将士的生命,终于抢在来自遵义的援军之前,攻下了娄山关。  相似文献   

20.
棉湖战役     
《黄埔》2016,(4)
正棉湖战役是1925年3月13日发生在第一次东征路上的一场关键战役,是黄埔教导团自建团以来遭遇的最艰难的一次战斗,黄埔学生军特别是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教导1团全体官兵以极其惨重的代价战胜了林虎军队,取得棉湖大捷。这场战役对于黄埔军校、第一次东征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棉湖战役的大背景:第一次东征1922年6月16日,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此后,在孙中山的策动下,桂军刘震寰部,在桂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