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研究内卷化、碎片化与泛政治化之学理困境的形成,与青年研究方法论局限攸关;突破及超越青年研究现有学理困境,除需要实现从对策性研究向解释性研究、从同一性研究向批判性研究和从结构化研究向过程性研究转变外,更要立基于方法论层面,在田野中书写、以“田野的灵感”促推青年研究接地气、显灵气.青年研究应以青年研究方法突围为中心,通过田野研究,把握青年研究的最佳方法切口.这有助于人们进入青年的生活世界,在青年的生活世界中“设身处地”地观察、阅读和理解青年,在社会变迁、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等大环境中去理解青年,从而推动青年研究进一步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术界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问题的研究主要从概念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视角、发展的路径、存在的障碍以及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五个方面展开,目的在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终对建立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产生积极影响。这一研究为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应注重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的交叉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实地调研与学理思考相结合,并注重从体制机制的实践性上深入思考,以便为党内民主在基层的推进提供可操作的理论支撑,深化对党内民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宁中国皮革城青年创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并在总结皮革行业青年创业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持、品牌建设、人才引进、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剖析了海宁皮革行业青年创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2012年至今的青年研究呈现出了以关注当前中国青年现实问题为主线的议题多元、方法多样、理论与经验研究并进且日趋繁荣的学术特征.从基础理论层面看,在青年研究的旨归、学理建构与范式转型、理论视角与场域维度、话语建构等方面,均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呈现.在研究方法层面,近年来涌现出一些对青年研究的研究方式进行专门论述及反思的学术成果.在有关青年的经验研究中,有以下四个比较突出的热点议题:一是青年时尚的文化解读;二是网络时代青年政治参与和集体行动;三是新青年族群的生活世界;四是众创时代下青年社会组织研究.  相似文献   

5.
破格选拔党政领导是我国干部选拔任用中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和社会民众也就这一问题就行了某些探讨;这种选拔和任用方式在实践中也被广泛应用。但是,真正从理性视角来探讨破格选拔党政领导干部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学理依据和现实基础的全面分析仍显不足,这严重制约着破格选拔干部在理论上的深化和实践上的深入。我们从科学内涵、学理依据和现实基础三个角度对破格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进行了积极的理性思考,从而得出了"破格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是优化干部选拔的一条必然路径选择"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高校青年自组织是社会转型和互联网发展催生的新的社会组织形态.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网络化生存特性,使其参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生态建设成为可能.建设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高效、持续繁荣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生态,要充分考虑高校青年自组织的质性特点和功能影响,从多元共向、兼爱相利、中和圆通等基本维度,探讨高校青年自组织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生态建设的精神导向、核心理念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深化政党纯洁性建设路径的研究,需要在政治学视域下予以学理上的探索.一是需要就政党纯洁性建设的路径给予要素上的分析,凸显政治合法性、政治公信力、政治现代化、政治控制力等要素在路径形成中的具体影响,为揭示路径形成的现实依据提供思路.二是需要将政党纯洁性建设的各种路径作为一个整体予以结构的考量,确认正义理念、政治实践、民众需要、政党功能、政治权力等方面在路径形成的结构体系中的位置,为优化路径结构指明方向.三是需要对政党纯洁性建设的路径进行功能定位,确认先进性标准、阶级性原则、科学性内涵、公益性价值以及关联性作用这些指标,从而为提升路径功能提供切实的参照系数.  相似文献   

8.
青年学者是行政学科发展的希望。以"行政学政治学青年论坛群"学术共同体为平台发起的"公共治理青年论坛"期待通过交流和互动推动中国行政学青年学术研究。本文是对三次公共治理青年学术研讨会的述评。三次会议的的主题分别是"中国城市发展与政府管理"、"公共治理与青年学术使命"和"探究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寻求政府有效治理之道"。文章从实体论点、研究路径以及规范性、精细度对三次会议文章进行了述评,并分析青年行政学研究现今状况和展望未来发展可能的走向。公共管理学科愈益重视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基础的合理化,青年学者研究路径呈现多元分布的格局:从研究基础看,文本基础、经验基础和逻辑基础三分天下;从研究方法来说,质性研究、量性研究、文本研究、逻辑分析这四种研究方法齐头并进。青年学者学术研究在"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和"文章以结语来收尾"这两个问题上有较高的行动共识,在文本文献梳理、研究设计、逻辑分析过程、再讨论、经验与理论互相关照上共识行动较低,在理论对话和延伸研究上行动很差。公共管理学科青年学者未来应在经验与理论对话、实证研究和研究复合化等方面加强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青年群体的求异性、创新性特点使青年文化作为一种特殊亚文化对社会整体文化发展具有探索性的贡献.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逻辑导致文化建设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方式得以推动,而作为党联系青年的制度性和组织性安排,由共青团来推动青年文化建设就成为当然的选择.市场经济和网络社会条件下青年文化的多元化特征,要求共青团必须选择通过整合实现引领的战略路径.同时,组织特性也要求共青团必须超越符号性的文化形式,着眼于实质性的文化本质,即以青年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为内容,通过重建团青关系,实现对青年文化的整合和引领,并在此过程中,增强青年对共青团的组织认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青年与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以青年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点,从青年和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青年继承传统文化的现状及问题、青年学习传统文化路径优化等部分进行论述。本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和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剖析青年传承传统文化现状,结合共青团改革的相关精神,根据共青团贴近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任务,形成共青团工作下的青年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到当下“后意识形态时代”的青年期待,这是学理探究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趋向的逻辑主线.基于此发现,我国青年意识形态不单单是一种“本体论存在”,更是一种“关系型构成”:“多元、多样性、碎片化”的意识形态承认与“单一、同一性、聚集化”的意识形态转向.全景式解读我国青年意识形态生活现状,系统归纳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规律生成,最终实现对“后意识形态时代”青年期待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政党青年组织一要探索政党政治和组织行为在青年中的实现路径,二要探索政党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根据政党青年组织功能理论,我国共青团组织的未来走向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位置”和“有作为”双重因素.要深入研究和着力解决共青团探索政党政治和组织行为在青年中的实现路径与探索政党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使共青团真正起到政党青年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对策性研究或者理论模型创设有所不同,黄海研究员出版的著作《“灰人”:德村街角研究》、《灰地——红镇“混混”研究:1981-2007》用叙事这一方法,对“街角青少年”和红镇“混混”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少年群体进行了描述性的叙述和解释.这种以解释性为主的叙事研究,为青年研究如何摆脱以对策性为主的学理困境开创出了一条解释性的建构进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成为研究热点,随着中央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学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现有研究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学理基础、推进原则、实施路径等层面做出了探讨,但在基本概念澄清、影响因素探讨、精细化研究推进等层面存在不足。为此,在评析现状的基础上,需要在基础理论耕犁、法治文化建设、现代化视野探寻等方面持续深化,不断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启动后,高校共青团建设应紧密结合这个重要问题,着眼于从实践角度出发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明确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基本内涵,分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采取"学生+教师"的培养对象延展策略、"理论+实践"的培养路径提升策略、"网上+网下"的培养方式拓展策略、"校内+校外"的培养阵地辐射策略等,扩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广度、深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6.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队伍建设对执政党建设来说至关重要.从先然性看,党的政治本性先天决定了党必须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从应然性看,党迎接执政考验,始终保持先进性,大力培养接班人需要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执政党建设关键在人,在于执政者的素质,党必须从提高执政者素质的角度落实青年马克的思主义者的培养.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要以提高执政者素质为前提,以提高执政者素质为内容,以提高执政者素质为方法,以提高执政者素质为载体.  相似文献   

17.
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青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青年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青年创业”自然就成了缓解就业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浙江省青年创业的现状,提出了青年创业群体理性创业的战略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青年研究亟待从哲学的向度得以拓展,其主要路径是揭示青年研究中更多的哲学问题。包括青年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人本社会论中先前未曾提出过的问题;并借鉴更多的哲学视角来拓展认识和研究青年的哲学方法。除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外,还需要借鉴分析哲学、现象学、心智哲学等多种流派和领域中的哲学方法,形成对青年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哲学研究,使"青年哲学"得以问世,以此来补全青年学学科的门类,促进青年研究学术水平的提升,为认识青年现象和解决青年问题提供更多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青年研究与社会科学的关系,表现为两大层面,即青年工作科学化的应用研究与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学理研究学科建设。本文重点论述青年研究学科化,并从三个方面展开:(1)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学术结晶——青年学的诞生和发展,对青年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热潮迭起、趋于沉寂和当今的继续深化,作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2)青年学学科建设如何攻坚出新,茁壮屹立于社会科学学科之林,需要在"博"和"融"的努力中,学理学说有新发展规律探索有新发现,体系结构有新突破。(3)谁来担当青年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之林长成参天大树的重任,寄希望于后来者,深信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奋斗中,青年学必将成长为一棵新生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20.
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深刻变化对当代青年的群体构成、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上海团组织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全面加强共青团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认真研究,积极推进社区青少年工作和城乡青年中心建设工作,努力探索社区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