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袁德金 《湘潮》2008,(2):4-7
打下济南城,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大决战的前奏。为了赢得这一胜利,毛泽东和战场指挥员们长时间精心策划,反复推敲。这一胜利的取得,既显示了毛泽东作为军事统帅的雄心大略,又体现了他从善如流的民主作风。  相似文献   

2.
要以正服人。在大事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地、历史地、发展地看待一切事物。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善于当好“班长”,带好班子,既能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又能善于集中,敢于拍板;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林兴胜 《广东党史》2011,(11):22-25
在纪念汕头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日子里,回忆1984年春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汕头,关心支持汕头特区发展的往事,至今记忆犹新。 在三天三夜的视察中,我作为汕头市委书记全程陪同,处处感受到他眼光敏锐,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作风民主,从善如流,体察民情……一缕缕崇敬之情由然而生。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一位划时代的伟人。然而,他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缺点,甚至错误。但毛主席有一个最大的长处:凡事严于责己,宽以待人,爱做自我批评,知错就改,从善如流,其伟大人格令人折服。开国后一个星期,毛泽东向警卫员连续道歉三次,就是一则动人佳话。  相似文献   

5.
言能听,道乃进.在百姓心中,从善如流、勇于纠错,显然比“一贯正确”更可信、可敬、可亲.  相似文献   

6.
迟福林 《求贤》2011,(3):13-13
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对组工干部提出了胸襟宽阔、眼界宽、思路宽的要求。这一讲话对全国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同样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对领导干部而言.胸襟开阔首先就意味着公道正派,意味着善于团结人、宽容人,善于选贤、谦让,特别是善于从善如流、敢于容纳那些“带刺的玫瑰”。  相似文献   

7.
韩宇 《学习导报》2011,(12):42-43
"海"——注意终生修炼海纳百川从善如流的品格 善于包容各种秉性。任何一个人都会涉及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合作的问题。作为一般人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的脾气和性格来选择自己的交际圈,即便是出现不合也可以一走了之或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8.
鲁民 《学习月刊》2012,(3):54-54
贞观18年春,唐太宗对群臣道:“朕想听听自己有何过失.尔等要畅所欲言.专谈朕的缺点。”长孙无忌等大臣都说:“陛下以恩德教化,使天下太平,有何过失。”侍中刘洎却说:“陛下圣德确如长孙无忌所言.但近来有人上书.陛下觉得不称心.当面诘难.使上书者惭愧退下.这不是褒奖进言之路。”太宗听后,高兴地表示:“爱卿说得对.朕一定改正。”后人评价说.正因为唐太宗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才取得留名青史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9.
目前,开展“三讲”教育的单位都在发动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其中有一个听真话与讲真话的问题。试点单位的经验证明,只有诚心诚意地倾听群众意见,群众才会畅所欲言地发表意见,领导干部反思和自我剖析才能由具体走向深入。讲真话不易,听真话更难。在我国历史上,听不得真话,听了就龙颜大怒,瞪眼就要杀人的昏君,比比皆是。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能有多少人敢冒死直谏呢?而能听真话与敢讲真话的为数极少,最好的,当首推唐太宗与魏征。唐太宗从善如流,魏征敢犯颜直谏,…  相似文献   

10.
建言与妄议     
<正>工作犹如一盘棋,无论谁执子都有迷茫迟疑之际、举棋不定之时。尤其是在社会变革时期,小至一个单位、一级组织,大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都会经常遇到错综复杂的局势和问题。在道路选择上、应对措施上,人们往往见仁见智。孰是孰非?何去何从?任何一位决策者都不是"万事通",都有信息盲区、知识盲区,都真心希望有识之士能当庭建言、指点迷津。历史上,凡有所作为的贤达俊杰都因善于广开言路、从善如流而成就一番大业,也留下许多脍炙人  相似文献   

11.
说“官德”     
民讲民德,官讲官德。老作家萧军曾说过,“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当官肯定要跌跤子。”为官者除了要遵守公众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如乐于助人、扶危救困、尊老爱幼、俭朴礼貌、从善如流等之外,还必须遵守“官德”。  相似文献   

12.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要修建洛阳乾元殿,臣张玄素进决,说他不该大兴土木。太宗不因张触犯自己的尊严而处罚他,反而赞扬他直言敢谏,立即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从中悟出了发人深省的道理:“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涛涛”。唯唯者,随风顺势;请译者,直言辩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遇事唯唯,扛顺风旗,有的人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争辩。作为领导者应当分清是非,坚持原则,不能以感情用事,厌恶“诗评”,偏爱“唯唯”。如果领导者能够广泛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博采众议,从善如流,群众就敢于发表意见,就会支持领导者…  相似文献   

13.
在制定夺取全国胜利的重大战略决策的过程中,粟裕同志尊重客观实际,坚持真理,不计个人名利,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央军委的命令果敢坦率地发表不同意见;毛泽东同志身居高位,不摆架子,服从真理,从善如流,毫不犹豫地改变已作的决策。这种上下级之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关系以及党内健康民主的空气,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原平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心田。他们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高高擎起执政为民的旗帜,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市区基础建设等方面,虚怀若谷,向民问政;从善如流,让民参政;服务周到,为民谋利,由此,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着原平市政治文明、经济腾飞的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5.
善政民为先     
震惊全国的"铁本事件"已经尘:埃落定,但其惨痛教训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我们不仅要廉政、勤政,更要善政. 所谓善政,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依照法规政策,用良好的作风和方法处理政务,具体表现为广开言路,从善如流;集思广益,多谋善断;任贤选能,善于用人;审时度势,善于改革;奖罚分明,善于处事;团结左右,善于协调等等.  相似文献   

16.
“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这个人就是善于纳谏的唐太宗。吴兢在《贞观政要》评:“故一世之臣,非特大臣能谏,小臣如皇甫德参无不谏也;非特内臣能谏,外臣如李大亮无不谏也;非特文臣能谏,武臣如尉迟敬德无不谏也;非特廷臣能谏,宫妾如充容徐惠亦无不谏也……盖自三代而下,求谏之  相似文献   

17.
正汉文帝天性"仁孝淳厚",他在位20余年期间,节俭敦朴,严于律己,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省用民力,平狱缓刑,致力于恢复生产,改善民生,清明吏治,敦厚风俗,造就了天下"大治",为西汉王朝走向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文帝也因其高尚的品德与卓越的功业而成为历史上明君的典范,为后人推崇备至,歌颂有加。对内政治运作恰到好处,对外战略收放自如汉文帝的政治睿智,反映在他处理具体棘手政治难题上所施展的高明政治艺术。汉文帝以外藩入主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一些地方领导的决策每每出现失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决策不民主,未能通过决策的民主化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我们知道,政府的各项决策、举措,包含许多具体而又复杂的环节,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要想保证决策的科学化,使之在执行中得到最广大群众的配合,单靠政府自身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必须多方面地听取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从善如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决策的科学性。否则,政府的决策就很可能与民心民愿相悖,执行起来就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15,(4):4
背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已经两周年,但种种迹象显示,"四风"问题的牛皮癣还存在复发的可能,为官不为、回到过去的心态也有一定的市场。点评:解决作风问题,要像人防止疾病复发一样来抓,思想上多一些"从善如流,从恶如崩"的清醒自觉,行动上多一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毅笃行。从井冈山上的"三大纪律",到西柏坡进京赶考前的"六条规定",再到改革开放之初端正党的作风的关键一步,加强作风建设都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明确要求和坚定主张。这在各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0.
王慧 《唯实》2003,3(4):38-42
步入我国现代法学理论领域 ,理性建构和定性分析已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主流。但是 ,法的理性选择存在限度 ,在本质上它永远无法实现“完备理性” ,在内容上它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在形式上它缺乏对人的心理及外化行为的关注。而行为学的介入 ,可以形成“经验理性” ,以与从法文化的深层结构演绎而出的“建构理性”相对照 ,形成相辅相成的互动局面。但西方行为法学片面强调“经验理性”和定量分析 ,又失之偏颇。由此 ,得出“经验理性”和“建构理性”只有从善如流 ,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创造和发展。对法学研究 ,应当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