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的概念,从理解“历史”概念的前提条件出发,强调物质生活、人类满足自身需要时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社会关系这三者是我们理解“历史”概念的三个方面;马克思的历史观始终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与现实个人的关系方面来理解“历史”;最后,随着世界生产和交往的扩大,“历史”并不是停滞不前,不向外扩展的,历史会向全世界历史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文本的理论解读,文章认为,“历史叙述”方法的转换是马克思文化哲学观变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文化史”历史叙述逻辑中,马克思提出了典型的唯心主义文化哲学观。在确立“现实的历史叙述”方法论之后,马克思原有的文化哲学观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话题,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发展为人类文化解放的现实维度。为了建构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观,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解分析马克思原生态文化哲学观点,以求拓宽其视角,丰富其内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对现代形而上学基本建制和对以资本逻辑为原则的现代生活形式的双重批判中,本质重要的体现了其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在具体的感性活动(实践)中的切合与贯彻,称之为历史——实践——价值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之基本规律的科学,因此应把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核心领会为历史的、价值的、实践原则,并依循这一原则来理解和浅析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和当代意义,由此加深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是“历史的自然”,历史是“自然的历史”,自然和历史是实践的相互统一。马克思正是从实践理解自然和历史的关系,才真正解决了自然和历史的统一,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前苏联哲学界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解释,有两大缺陷:一是将上层建筑一般,直接混同于它的具体形式;二是附会性地把社会意识并列为上层建筑,甚至视其为核心。这有悖于马克思的原意。其实,马克思在科学制定上层建筑概念时,仔细地考察了人类史前社会至资本主义社会各历史时期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他认为,上层建筑处在伴随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的历史延续过程中,它的内在结构、性质和职能,以及各种具体形式都历史地变化着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经济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其方法。马克思经济学方法,作为完整的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矛盾分析、中介分析、抽象和具体、分析和综合、逻辑和历史等五种相互联系的研究方法。马克思经济学是 130多年前创立的,其中有些个别结论受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现在看来已经不适用了。但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然是有效的分析工具。我们不仅应该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个别的结论去分析现实问题和理论的争论,而且应该用马克思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近期在谈到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这一重大问题时讲到:“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论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如何,最终都不能摆脱这一客观规律。但是,……任何客观规律都是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逐渐地和愈来愈深刻地发生作用的。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注意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广泛结合上,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这段话是我们分析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审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全面透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因,准确定位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是当前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意指整个马克思哲学的所谓“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否以及如何可能,是一个历经争论并持续至今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用何种称谓来称呼马克思哲学就意味着对其本质做出的相应理解,而历史唯物主义是否以及何以可能的关键,也就在于对其核心范畴——“历史”的理解。这一争论只有在真正厘清马克思语境中的“历史”范畴之后,才能加以解答。  相似文献   

9.
分工理论在马克思以前就备受人们的关注。从古典的分工理论到近现代的分工理论一如既往的备受推崇,而任何一种理论学说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经过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而发展丰富。马克思正是在对古典分工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上发现了分工,而马克思分工的发现更是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社会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的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中 ,其理论和观点据以得出的历史前提和理论条件 ,对于我们今天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深刻认识和理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 ,深刻认识和理解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理论和问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逻辑层面:一是对贯穿全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一般基础即物质生产的确定,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客体向度;二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类主体出发,探寻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中的主导因素,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科学地说明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导地位,又坚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生产的基础和客观必然性,是历史地肯定人类主体作用的历史辩证法与坚持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充分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厘清马克思世界历史的涵义,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方法论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波兰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沙夫秉持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普遍共有的人道主义诉求。在此基础上,沙夫的突出贡献在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多维度阐释。从理解和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来看,沙夫坚持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思想连贯性,坚持用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所内在具有的主题与基本框架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在出发点上存在着非法性,但由于其对异化理论的拓展式理解,仍旧取得了非凡的理论成就,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性维度、批判性维度、价值诉求维度作了全方位的理解和阐释。沙夫的理解和阐释虽然在具体的理论观点上存在着背离马克思的倾向,但却在总体上切中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全面分析和把握沙夫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多维度阐释,对于我们立足于当今时代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以往混淆了"研究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研究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理解。马克思经济学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抽象法并不是政治经济学所特有的研究方法,而是所有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要求;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也不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只是其叙述方法;《资本论》三卷或四卷并不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全部体系和内容,只是马克思完整计划的一部分,很多问题马克思还未及研究。我们不能仅仅将政治经济学理解为研究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的学问,而应该理解为一种"研究范式"。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应该大力扩展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致力于对马克思经济学原来未曾解释的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我们往往同义地使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命题。然而 ,历史和现实的考察都表明 ,只有当不仅一般地接受马克思主义 ,而且进一步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才会由于具备了必要环节和基本形式而获得成功 ,这可以说是我们党 80年历史的基本经验 ,也是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基本规律。一同十月革命以后的各国共产党一样 ,我们党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问题上 ,无论是早期的领导人 ,还是后来的毛泽东、邓小平 ,都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在具体理解和实际操作上 ,则存在重大分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理解现实的经验的方法是直观方法与辩证法的统一。借鉴现象学理论,我们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经验的方法是在理论与直观、直观与实践、理论与实践、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等张力关系下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它清晰而如实地描述了人类解放的道路,鲜明地肯定了从事感性活动的人的主体性价值,并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现实的经验方法,就是要在科学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本来面目的同时,以实物的方式完成改变世界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尽管乌托邦一词通常是在与科学社会主义截然对立的意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思想之间存在着的密切关联则是确定的,这种关联性也建构了它们两者之间的二重性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都有批判现实的一面,但马克思主义不止于批判,它更是变革与实践的哲学。近代乌托邦的历史进步观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马克思又以具体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进步观克服了它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有其内在的逻辑原因和历史机缘,这具体体现为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多样性的揭示。其中,对东方社会独特性的分析,尤其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东方社会,特别是领会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独特历史和独有特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满怀信心地表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动力、道路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探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