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以德治国”的问题,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并且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两会”前夕,本刊记者就怎样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采访了部分代表和委员。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 德治国”的思想是 对以法治国的补充,是实现中国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要正确理解“以德治国”方略,防止认识上和实践中的任何片面性,就必须准确把握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的“德治”观强调“以德治国”,但又不能过分地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我们应该全面、深入地领会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既给道德建设在国家治理中以应有的地位,又使它与“法治”并行不悖。这是因为,一方面,道德建设必须要有法制的…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10日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 ,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随后又进一步指出 ,“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这说明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策略。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法…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并强调:“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这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这一方略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法治与德治并举具有深厚的哲…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道德建设提到与法制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并举,这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是对马  相似文献   

6.
目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同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工程,正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地广泛展开,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稳定的文明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良好的道德支撑。实践证明,法治与德治并举,治国才有方略,法律与道德牵手,市场才有正气。  一、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在整体上出大手笔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法治”与“德治”并重,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  相似文献   

7.
蒋云根 《党政论坛》2001,(10):13-15
“以德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这一治国方略 ,一个需要认真理解并搞清楚的关键性问题就是以德治国之“德”的具体涵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解决 ,“以德治国”只能停留于形式而难以取得真正实效。道德是一个历史发展的概念 ,要探讨“以德治国”之德的确定涵义 ,不能离开现实的社会背景。经过二十来年的改革开放实践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腐败与道德滑坡现象 ,这些情况的存在与蔓延 ,同党风不正直接相关 ,就此而言 ,实行“以德治国”的关键 ,当着眼…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 ,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在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 ,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 ,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关键。古人云 ,“政者正也”,这说明 ,官吏的道德建设尤为重要。以往的统治者在讲“以德治国”时 ,其实是在治吏 ,其着眼点在官吏的道德建设 ,要求执政的各级官员仁义施政 ,澄清吏治。的确 ,在一个社会中 ,执政的官员首先要讲道德 ,我们今天讲“以德治国”也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确立,意味着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以德治国方略之间是什么关系?这都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德治国方略的灵魂,以德治国的关键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三个融入”既是指明方向又是规划路径。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明确规定,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四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编制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儒家德治思想再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治国方略的角度 ,概述了儒家“德治”治国方略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 ,介绍了孔丘、孟轲、朱熹对儒家德治思想的贡献 ,论述了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实践。本文认为 ,封建国家的统治者长期运用的是“儒表法里” ,即表面上着重讲儒家的德治 ,而实际上仍然采用了部分法家的“法治”思想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某种程度上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对儒家“以德治国”这个概念必须具体分析 ,不可简单地肯定 ,也不可一概否定。分析治国方略的是非 ,当然必须联系国家的本质、类型。但各种国家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 ,因而治理国家也就有某些共同的规律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应是治理国家规律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这一理论的提出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一体建设的实质,是统筹协调社会主义法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把社会主义法治视为一个整体,以一体建设的思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一体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指向。从目标来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需要一体建设。从主体来看,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需要一体建设。从环节来看,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需要一体建设。此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也需要一体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一体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的法治世界观,也是社会主义的法治方法论,可以在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得到普遍运用。  相似文献   

13.
于丽红  陈军波 《行政论坛》2003,(1):44-45,78
在我国,法治实践与德治实践历史悠久,现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所提的法治与德治在内容上是对传统法治与德活的继承和发展,但在本质、目的和指导思想等方面与传统的法治和德治存在根本的区别。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时期德法兼治不仅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但是,社会主义时期法治与德治仍然不是等同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法治不能代替德治,德活也不能代替法治。新世纪,在我国加入WTO,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据和处理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否则,既会影响法治进程,也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与传统的礼治不同。传统礼治的根本原则是确认和维护社会的等级差别,“以德治国”的根本原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治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等级社会的人际和谐、社会统一,“以德治国”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现代德治要摒弃传统礼治中的封建糟粕内容,批判吸取和利用其道德教化功能对国家治理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法治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的最具有特色的内容,意味着中国法治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宋惠昌 《求知》2002,(1):13-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同时他还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这个理念,并强调指出必须把它们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关于法治与德治、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在本质上一致性的论述,这是对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罗国杰是我国著名的伦理学家,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副校长等职。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最近,我们拜访了罗国杰教授,请他谈谈对“以德治国”思想的认识和思考。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新概念,请您谈谈“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罗国杰:江泽民同志在去年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最近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一再强调在治理国家中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江泽民同志把“以德治国”明确地提…  相似文献   

18.
积极预防冲击铁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 ,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从加快社会主义法治经济的发展步伐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落实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方针 ,落实综合治理措施化 ,社会预警机制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9.
李任生 《理论导刊》2001,(11):60-62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讲话,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治国方略的新思考。这一讲话,第一次把“以德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去认识,表明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定位问题;这一讲话,以比较的方法,科学地界定了法治与德治的内涵,揭示了…  相似文献   

20.
周莉 《学理论》2012,(10):58-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地提出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实践证明,这种结合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通过对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概念界定,阐明"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并指出了实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