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确立“中国式民主”的话语权地位。民主话语权争议的实质,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的霸权压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寻求本国发展道路合法性之间的斗争。“中国式民主”符合中国的国情、历史、民族、文化传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检验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民主形式好坏的标准是政党执政的实践。建立“中国式民主”的话语权地位,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要从西方民主的藩篱中解放出来,二要加强舆论引导能力。三要加强“中国式民主”的研究和宣传,四要进一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民主的论述很多,有六十多次用到”民主”字眼,我们可以看出十七大报告是一份关注人民民主的报告。在这一报告中,有两个民主值得关注,一个是基层民主,另一个就是党内民主。只有把两个民主统一起来,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最终实现人民民主,实现社会主义中国的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本文着重从两个民主建设来解读十七大报告。  相似文献   

3.
孙德立 《求实》2008,1(2):71-74
美国输出民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思想文化的渊源,又有现实利益的驱动,更离不开自身实力的支撑.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美国输出民主战略都是根据对国际环境、国家实力的判断,依据宪法精神和宗教使命制定,反映美国对现实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从长远来看,党内民主就是要选拔出一个好的候选人群体,然后再交给社会进行选举,从而实现社会民主。这个方向非常有助于中国探索一条能够超越西方单纯强调票决的选举民主的民主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民主创新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一种重要机制。当前,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大量民主创新案例,深刻反映了基层民主发展的活力,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民主创新是在一系列环境和作用机制下产生的,民主创新的动力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其内容形式多样。认真分析总结各地基层民主建设创新经验,这无论是对基层社会的发展,还是对我国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任总统奥巴马的就职,世人又一次将目光投向美国。不可避免地,这又引起了一些国人对西方民主,尤其美国式民主的向往。这种思潮值得国人深思。近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在政治上,从割地赔款到独立自主;在经济上,从食不果  相似文献   

7.
程勉中 《唯实》2013,(8):49-51
新时期,江苏各地加大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力度,以党内基层民主带动基层人民民主,发挥党内基层民主对基层人民民主建设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保障作用。由此,党内基层民主与基层人民民主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体现出一种共生性的演进路向,本文结合江苏的实践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将“推进民主”、“价值观输出”作为“美国在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资本”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美国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战略的本质是以美国式的民主为标准,赤裸裸地推行新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建立“美国价值观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实现后冷战时代“美国治下的和平”,表现出美国的反民主、反人权、反自由的伪善嘴脸。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12)
近年,学界对于如何处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研究出现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按照"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发展的思路;第二种提出了"以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发展的思路;第三种从两者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创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衔接机制。对这三种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有助于促进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把党内民主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这在党代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应当说,这个认识来之不易,是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而得出的反映党的建设规律的重要结论。关于党内民主问题,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拒绝形式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发展党内民主日新月异的创新实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党内民主在基层实践中正逐渐被形式化,甚至“工具化”,就是民主制度的执行、民主选举过程以及民主创新实践都只是走了一个民主形式的程序而已。广大党员“被代表”,党员代表“被授权”,候选人“被推选”,“被差额”。有人把党代表职权戏称为“三手”代表,即:“领导接见握握手,选举过程举举手,散会告别挥挥手”。  相似文献   

12.
民主的回归——从选举民主到过程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同顺  张国军 《探索》2012,(1):53-59
民主观念在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贯穿其中的线索是民主的价值内核及目的性的丧失,民主最终成为选举民主所理解的一种空洞化的规则或手段。选举民主使民主陷入无意义,并使新兴民主化国家面临一系列困境。作为对选举民主观的批判,过程民主观复兴了民主的价值内涵。过程民主观认为民主本身是价值与规则、目的与手段、理想与现实的综合体,并且永远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周崔贾 《求贤》2010,(5):15-15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选举法修正案。专家认为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由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但由于党内民主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导向人民民主,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还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而党际民主作为连接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实现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带动作用。因此,积极推动党际民主发展,有助于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不是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而是人民民主带动党内民主,因为党内民主滞后于人民民主,例如各级人代会每年开一次会,各级党代会5年才开一次  相似文献   

16.
李政 《党建文汇》2007,(5):19-19
美军占领伊拉克已经四年多了,伊拉克人民获得了美国标榜的民主了吗?在此,我想简略地回顾一下伊拉克在美国占领后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7.
布什政府输出民主战略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德立 《求实》2007,(4):76-79
输出民主是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支柱。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布什政府在输出民主的目标、重点、方式、手段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特点,总体上更具扩张性和进攻性。但美国输出民主失道寡助,从长远看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在国内创造了诸多奇迹。探析这些奇迹,离不开杭州的民主实践。杭州的民主实践是人民民主在杭州的实践形态。它以民主形式创造发展,使民主成为杭州发展的资源;同时,以发展推进民主建设,发展成为实现民主的动力源,极大地促进了市民当家作主民主。在具体实践中,杭州市在政党的有效领导下,通过政府逐步还权于民,把生产还给市场、生活还给市民、山水还给自然的“三还”过程,还出了一个市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主体,为杭州市运用复合民主创造发展提供了权力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不仅表现出党内民主发展的一种主要形态与方式,同时也构成了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两种民主模式在政策、程序、价值目标与责任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依存性与协同性;在发展的"层次性"与"梯度性"、"刚性规约"与"柔性治理"等方面,起着相互促进与支持的作用。基层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互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协同发展,有利于拓展党内民主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增进党内共识。  相似文献   

20.
从16世纪起,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浪潮.全球化的三次浪潮也就是全球民主化的三次浪潮.我国应该怎样应对这个全球化、民主化的新浪潮,这是我国学者应该重点研究的一个重大政治理论课题.<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主建设>一书能够着眼民主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全球背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对我国民主建设作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考察,既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点明不足、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