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齐哈尔建华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有近六十年历史的大型军工企业,现有职工5000多人。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始终注重以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为突破口,大力弘扬企业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艰苦创业、以苦为荣、白手起家、无私奉献”的老兵工精神,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建华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九十年代初期,根据形势的需要和企业的发展,又在原有企业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爱厂爱岗、勤奋自强、群策群管、勇攀善创”的建华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推动下,公司广大员工在企业连续多年政策性亏损,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的逆境中,保持和发扬老兵工的光荣传统,思想不乱、精神不垮、队伍不散,正视困难,迎难而进,齐心协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解困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2,(26)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亿万人民群众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建设的热情,正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下列一些生动的事实,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了这种喜人的形势: 其一,河南医药工业骨干企业安阳第三制药厂,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生产很不景气。职工们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讲话精神,受到极大鼓舞,纷纷找工厂领导请缨,投身改革,要求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全厂半数以上的分厂很快推行了自主经营、全员风险承包的管理措施。仅3、4两个月,全厂产量提高30%,  相似文献   

3.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还是对于广大员工来说都十分重要,须臾不可或缺。企业精神的提炼、员工精气神儿的凝聚,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凝聚干部职工的这种精神。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门科学,要融会贯通这门科学,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中培育的太行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个精神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陈芸 《瞭望》1993,(31)
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时起,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被称为改革的“中心环节”、“重中之重”。然而,现实生活中,越是重要的事情,往往做起来越困难。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它触到了人、权、利,还牵扯到了企业以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
“企业即人”,这是西方企业管理的一句名言,它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想。中国古代也早有类似的哲理思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人和,“得民心之所和乐也”,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并不是漠然无动于衷地来认识事物或操作事物,相反,他在认识或操作事物的过程中,总会体验到自我对于这些事物持有一定的态度。这种体验就叫做情感或情绪,往往表现为肯定或否定对立的两极性。改革是群众性的事业,广大群众对改革的支持与程度决定着企业改革的成败。因此,群众的情绪如何,精神状态怎样,直接影响着企业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到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从顶层设计的现实看,存在着既得利益群体用"顶层设计"来阻碍改革的问题和风险,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改革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或明或暗的抵制"。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获利的既得利益群体,大都掌握着国家层面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上下的互动,仅靠"顶层"的意愿和设计,这种改革就难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普通工人,亲身经历了企业改革的每一个阶段:厂长负责制、股份制、租赁兼并等。但不论如何改革,作为工人来讲,心里总是感到缺少些什么,那就是缺少一种精神,缺少一种属于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共同精神财富——‘大庆精神’。  相似文献   

9.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公民意识是一种以权利与义务为统一体的意识观念结构体系,它彰显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以人的解放与自由为其伦理精神,是人的主体性在每个特定历史时空中的折射与反映,它在政治观念形态中的集中体现与根本要求就是“以人为本”的政治观,而这种政治观也正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将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的合法性前提、核心理念、价值导向及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奋斗热情,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之一。特别是与私企、民企、外企相比,国有企业往往承担着责任重大的政治任务、急难险重的突击任务、封闭荒远的长线任务。每到这种时候,“等价交换”规则便会难施其技,而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传统政治优势则会大显神通,通过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精神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建制——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植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难”。干部工作“识人难、流动难、退出难、监督难”等“四难”问题,一直是困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一个“瓶颈”。淮安市淮安区针对当前干部工作中“四难”问题,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建立以“四化”解“四难”的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对我们国有建筑企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建筑企业既面临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形势,也面临着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我们还将要面对国外建筑企业的挑战。我们必须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企业改革步伐,这样,才能使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在国内外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用四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加快转机建制步伐。《决定》把改制的重要性、必要性表述为“必然要求”、“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激励宣传开拓创新精神长期以来,宣传工作把满足现状、依附性强作为优良传统和美好品德进行宣传。这种传统的保守心理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随着企业权限的增长和承包的发展,企业竞争日趋激烈,需要有更多的职工敢于投入竞争,推动企业改革。只有激励宣传开拓创新精神,才能使广大职工突破封建宗法观念,敢于发挥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宣传工作在企业改革中的新任务。积极宣传义利并重的言行过去我们对职工干  相似文献   

14.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煤矿都普遍存在负担重、转轨难、改革进度缓慢、企业效益不佳的问题,相当部分国有煤矿还处于严重亏损的境地。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如何加强国有煤矿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为煤炭企业各级党组织和经营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当前国有煤炭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难点作为国家的重点产业行业,国有煤炭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煤矿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大而全”、“小而全”的历史原因,国有煤矿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普遍经济效益不高,部分企业还亏损和严重超亏,精神文…  相似文献   

15.
人总是要有精神的。企业也不能没有精神。我们社会主义企业更需要有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精神。 首钢在承包改革中,没有放松思想政治工作,而是根据新的情况,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上,作为和经济工作同样重要的“线工作”,认真细致地做好。在强化企业物质利益动力的同时,优化了企业的精神动力,这是首钢能够搞活的重要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可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对扭亏增盈的信心不足,提不起精神来。有的亏损企业领导把外部环境当作筐,什么都往里装。什么“国家宏观调控因素”、“市场疲软”、“新财税制度改革增加了企业负担”等等,客观理由十条百条都能说得出来,就是不谈自己的主观原因。还有一些亏损企业领导在困境中,不作正面宣传鼓动,不做群众思想工作,导致企业内部职工思想混乱,精神涣散,有些居心不良者乘机大挖企业墙脚,国家资产大量流失……这种现象令人担忧。一个企业犹如一个人,精神垮了,便什么都垮了。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相互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渗透发展,精神生活的价值在整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中不断呈现张扬与彰显的趋势。这种趋势突出表现在社会竞争、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环境几个方面。精神生活的价值彰显要求我们深刻认识人的精神生活的时代价值,树立精神资源意识,重视和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赵新华  黄成 《学理论》2008,(22):82-83
企业文化与企业同生存、共发展,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体现着企业的行为方式和经营风格。每一个企业都有别于其它企业的文化。构建企业文化,必须精心培养企业精神,强化企业与员工的精神道德纽带。  相似文献   

19.
正开栏的话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质增效任务艰巨而繁重,在这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国企精神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最好的指引和最强的动力。从第7期起,本刊联合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共同推出"国企精神"专栏,以期呈现国企改革中涌现出的反映民族特征、顺应时代要求、体现国企特色、催人奋发向上的国企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潮中,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及论著的编辑出版工作,明显地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巨大冲击。学术刊物亏损、学术论著出版难的问题日趋严重,很多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者和社会科学编辑出版工作者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受到社会普遍的承认和应有的尊重。这种严峻的形势逼迫着人们去思考,如何处理社会科学研究与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