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庆晨 《党课》2012,(9):75-76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中国文化的鲜明特点。宋代以来,在各级府衙书写和张贴楹联,已经成了一种风俗。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这种风气更甚。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妙用传统诗词楹联吴直雄诗词和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神韵,深受人们青睐。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对祖国的传统诗词和楹联也十分喜爱,在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中,不时运用,有顺手拈来之妙。他所创作或引用的传统诗词和楹联,紧...  相似文献   

3.
丁煌  苏北 《共产党人》2009,(23):53-54
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其中不少人以诗言志,以楹联明理和警世,因此留下了很多荡气回肠、充满正气的拒腐诗文和楹联,至今读起来仍余味悠长,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讽贪倡廉楹联集锦文/王正旺听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此联是清代戴远山,为他将赴云南任职的一位文友所题。它体现了百姓对官员为政清廉的渴望。古时此类楹联比较著名的还有俞樾、杨昌分别题江苏、浙江某官署楹联:听讼吾犹人,纵到此平反,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成安县依托"全国楹联文化县"这一文化优势,创造性地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有机融合,将廉政元素融入楹联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防止腐败,鞭挞腐恶丑,有效增强了廉政文化的创新性与感染力,开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反腐倡廉教育形式。"以联倡廉",打造廉政楹联文化品牌。为扩大廉政教育效果、叫响成安楹联文化品牌,成安县近日举办了"中国梦·廉洁情"全国廉政楹联书法大赛。以楹联形式开展廉政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了廉政文化建设。一是广泛征集作品。将比赛征稿通知通过互联网在中国楹联网、中国书法网上公布,面向全国征稿。  相似文献   

6.
提起这副楹联,自然会想到楹联的撰写者高以永。高以永,字子修,号荆门,清代浙江嘉兴府秀水县新丰村(今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进士.6年后调任内乡知县。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旧居在四川广安协兴镇牌坊村,是一处 坐东朝西的三合院式的建筑,青石地板,约两 个篮球场大。邓小平旧居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人前来参观,无数游人都被旧居的楹联所吸引。正东房门前挂着四川著名作家马识途于1983年撰写的楹联: 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 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高度颂扬了邓小平的历史功绩,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对小平同志的敬佩和景仰之情。 横堂屋门前,是1994年初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刘利创作的500字…  相似文献   

8.
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篇幅短小、隽永有味,自问世之日起,一千多年以来,不仅为文人墨客所垂青,亦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楹联必须讲求平仄,有关楹联平仄的论述尚不多见,本文对此作扼要简明的介绍,或许对楹联的鉴赏与创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安徽黟县看到很多楹联,其中一副“寿本乎仁乐在于善,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另一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令人难以忘怀。两副楹联都倡导了一个“俭”字,前者说,俭省可以培养清廉的家风;后者说,富裕后最好的传家宝是俭省与勤奋。其实,“俭”还能“养德”,始终保持节俭作风就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相似文献   

10.
妙手成联情韵迸现──谢觉哉楹联析袁南生谢觉哉不仅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楹联艺术家。从以下几则联语,我们既可以领略谢老献身革命的光辉思想,也可以窥见他卓尔不群的联艺风采。贺姜国仁母寿联一门萃女秀贤男,画获话中来,八千里外;夫子负族称乡誉,班...  相似文献   

11.
对于江西红军时期的历史,史学工作者从多重角度进了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研究。然而,搜集整理红军时期的楹联创作并进行研究者却不多见。红军时期的楹联作品,不是一般的文艺创作。它出自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楹联作品,或出自苏区群众之手,或出自红军战士之手,或出自红军首长之手,表现了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楹联作品,自出机杼,不拘一格,或论述革命纲领,或颂扬党的政策,或缅怀革命先烈,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再现了当年红军的风貌和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是无产阶级文艺的瑰宝。一、江西红军时期的楹联,记录了当年官兵、军民的鱼水之情,再现了我党我军的光荣革  相似文献   

12.
“窗含碧湖千层浪,门听绿柳万缕风。”这是渝北区双龙湖街道张中凯老人撰写的一幅楹联。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点化”过的几首楹联吴直雄文学上讲的"点化"是指将别人的诗、词句或联语等稍加改动,而赋予其一种新的意境。这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活动。毛泽东就"点化"过几首楹联。一张贻玖著《毛泽东读史》载:"毛泽东还作过一幅有关读书的对联,提倡:'贵有恒,何必三更起...  相似文献   

14.
吴直雄 《党史文汇》2013,(12):53-57
毛泽东平生爱好诗词,亦酷好楹联。他独具慧眼地对中国楹联珍品予以关注,并对其中某些楹联珍品,或予以评点、或予以品鉴、或予以圈画、或予以引用、或予以赞赏、或予以书写、或注目而视、或吟诵不已、或抄下留存,乃至印发部下,指示他们学习。  相似文献   

15.
春联起源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08,(24):44-44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形式,对联俗称“对子”,又叫“楹联”、“楹帖”、“联语”等,因其构成形式是上下两联相对,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党史博采》2014,(3):F0004-F0004
牛建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太行印社秘书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协楷书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楹联学会书艺委副主任、石家庄市毛体书法研究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4,(8):33-37
截止到7月1日,"把楹联写在党旗上""诗词飞扬党旗飘"征稿活动办公室共收到楹联作品47840多副,诗词作品25780多首。现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具体获奖结果请从党建网(www.dangjian.com)专题页中阅览。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08,(10):64-64,F0003
近年来,单县坚持科学规划、高点定位,强化组织协调.加大政府和市场投入,随着各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的全面铺开,打响了“千年古县、文化名城”建设的攻坚战,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牌坊文化、楹联文化、产业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建设正在走向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荷泽考察时,他给陪同的市、县委书记念了一副楹联,内容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接着,习近平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这副楹联,凝结着自古以来开明人士对"官民"内涵的思考与判  相似文献   

20.
朱德不仅是一位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壮怀激烈、气冲霄汉的诗人。他的才情、学养、气度和趣味,在他早年撰写的三副戏楼楹联中就有令人叹服不已的挥洒和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