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研究室联合发布的"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收入依然是最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因素,健康和婚姻位居其次,"提高工资水平"成为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幸福",相较于去年高出了0.4个百分点。只有13.3%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不如去年幸福"。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显示为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12,(24):60-60
《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研究室联合发布的“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收入依然是最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因素,健康和婚姻位居其次,“提高工资水平”成为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幸福”,相较于去年高出了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张旭 《小康》2011,(11):52-57
2011年度中国幸福小康指数:79.9超过60%的人在2011年认为自己幸福。"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最影响公众幸福感提升,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是"公司/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小悦悦之死刺痛了国人心灵,"社会风气"对"公众城市幸福感"的影响力仅次于"经济发展水平"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4.
谭畅 《小康》2012,(11):73-75
正67.7%的受访者能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收入是影响职业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年终奖是最能提升员工幸福感的福利,在公众眼中,既稳定又能得到丰厚收入的职业才最具幸福感在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被央视记者追问:"你幸福吗?""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莫言说,"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7,(31)
正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随着小康、温饱、翻两番等物化目标的陆续实现,在新时代,美好生活有着新的内涵"。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影响国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单中,环境升幅最大,已渐成影响国人幸福感主因。在公众眼中,杭州、成都、上海、昆明、重庆、北京、海口、拉萨、天津、贵阳,堪称"最具幸福感的十大城市"。  相似文献   

6.
社区居民幸福感作为国民总体幸福感的重要起始环,概念化为居住在一个社区的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文化认同、社区凝聚力,被赋予了人民对社区建设的期望.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位,反映国计民生的基础部分,提升社区成员的幸福感,对于提升整体国民幸福感有重要意义.研究阐明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在维持国家社会稳定、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质量上的积极价值,并结合价值提出社区居民幸福感提升的相关路径.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有利于社区治理、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民众凝聚力,提升社区参与度,保持居民身心健康.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需要改善社区环境、开展文体活动,也要重视社区居民心理状态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20,(3)
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网络媒介素养对于农民工提升个人能力和幸福感、保障自身知情权和话语权以及更好融入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媒介化的社会景观中,农民工因网络媒介素养的缺失直接影响个人能力提升和发展,进而影响其融入城市以及城镇化进程。为此,应从网络设施普及和建设、企业教育培养、媒介宣传等方面提升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而实现"市民化"目标,并在城市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公安民警为研究对象,将印象管理中的自我提升策略、逢迎策略和幸福感中的工作幸福感、生活幸福感建构理论模型,通过对209名公安派出所所长的有效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年龄越大工作幸福感越强;女性警察比男性警察生活幸福感高;自我提升策略影响警察生活幸福感但不影响警察工作幸福感;逢迎策略对警察生活幸福感和工作幸福感均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警察自我提升策略比逢迎策略对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更深。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通过不断改善和提升年轻警察的幸福感,重视增强男性警察的工作幸福感,以及注重自我提升策略和逢迎策略的改进,才能进一步有效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幸福感不足会影响到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影响到各项改革措施的具体落实。提升基层公务员心理资本,增强其主观幸福感,保证其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促进政府成功转型为服务型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屌丝"爆红现象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热切关注,而为改善"屌丝"生存状况、提升"屌丝"幸福感而进行的学理论证却相对缺乏。"屌丝"的群体困境并不仅仅是个人自身天赋不足和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结果,同时也是公正规范的社会阶层分化秩序缺失的结果。因此,提升"屌丝"幸福感的主要策略是加强"屌丝"的自身素质和改革政府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发展转型依赖城市青年人才,而城市幸福感是留住青年人才的重要基础。运用CGSS2015数据对城市青年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具有继承性或经济性的物质性因素对城市青年幸福感影响并不显著,具有情绪性和社会性的精神性因素对城市青年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而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的过渡性因素对城市青年幸福感具有特别显著的影响。过渡性影响因素主要通过比较效应和提升效应获得满足感、优势感和成就感,进而显著提升个体幸福感。因此,创造发展机会、提升服务水平、关注身心健康和细化激励机制等措施是城市政府留住青年人才的重要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24)
正在"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上,收入已经连续五年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福利,再次是工作为自己带来的社会声望。显然,职业幸福感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主观体验,更多的是现实的考量在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而进行的"2016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中,人们对于年终奖的热情依旧居高不下,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在单位给予的各项福利待遇中,年终奖最能提升职业幸福感。排在第二位的与休闲密切相  相似文献   

13.
<正>81.公众对于科技发展态度"喜忧参半"调查显示,七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科技发展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好""科学技术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工作效率提高"(46.6%),"交通更加快捷"(45.9%)和"娱乐更加多元化"(43.7%)是科技给公众带来感受最深刻的三个变化。同时,65.3%的受访者表示"我担心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从个人层面来看,科技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对自己带来潜在威胁,包括"科技的发展让自己越来越难以掌控自己  相似文献   

14.
EAP心理工作模式下的民警工作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警工作幸福感是衡量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目前,公安工作更多地关注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和群众幸福感,却忽视了民警自身的身心状况。加强民警心理健康服务、提升民警工作幸福感正逐步成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引进和运用EAP服务制度对于提高民警的幸福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谈国民幸福感与国民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甜 《传承》2011,(24):52-53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而"幸福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国民心态对国民幸福感必将产生很直接的影响。通过重点分析国民心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低级、庸俗的感性文化倾向,普遍焦虑的心态等,得知人们精神生活的错乱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幸福感,为此,最后一部分具体阐述了如何构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在一般的老百姓看来,公务员可谓是拥有着"金饭碗"。而得益于这个特殊身份,即便是不缴纳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在退休之后也能享受到高额的养老金。除此之外,在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方面,政策也给予了公务员很大程度上的"倾斜"。如果让公务员从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福利保障、晋升、奖励和成就感等方面为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打分,整体上看来,分数应该不会低。但是,一枚硬币总是有两面的。"其实,公务员的职业劳累感与成就感并存,失望与希望并生。"即便是那令人艳羡的社会保险待遇,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在一些公务员看来,社会保险为其群体所构筑的幸福,"虽然很近,却又很远"。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24)
正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这五大幸福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拉动了消费增长,也促进了消费升级,而这些产业,还是为中国公众"制造幸福"的绝对主力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幸福的思考和追求始终是个重要命题。如今,中国人对于"你幸福吗"的追问,已经逐渐从电视调查节目中的访问变成了每个老百姓每天都会关注的"国民问题"。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发展幸福产业,或将是"制造幸福"的捷径。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谈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参与有益于个人与社会融合,进而提升幸福感。论文运用CGSS2015年的数据,分析社会参与对青年幸福感的影响,并从社会融合论和社会资本论两种理论视角,探讨青年社会参与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对青年幸福感的影响是通过交往关系信任程度产生的。其中,社团参与型活动有助于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弱关系信任,而强关系信任对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研究表明,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社会交往范围扩大,青年以个体化方式构建"生活交往圈"时,应将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边界"考虑进来,以获得幸福感等社会情感支持,从而由个体化走向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9.
王妮 《人民论坛》2011,(9):160-161
国民幸福感从一种抽象的个体心理感受化身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被写入了各地即将展开的发展蓝图,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施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国民幸福感与和谐社会关系、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提高国民幸福感的具体措施成为亟待回答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如何缩小"幸福差距",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是实现浙江民众幸福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本文阐述了幸福感的现实内涵,认为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是包含了物质幸福感、精神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这三方面幸福感的统一整体,并从个人与社会、相对与绝对、主观与客观这三对关系出发,对幸福感的性质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解读。基于此,分析了当前最能影响浙江省民众幸福感的三大关键原因,并在现实图景描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升浙江省民众幸福感的三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