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党史天地》2007,(8):25-26
毛泽东认为林彪毕业黄埔,可当重任 林彪认为毛泽东学识好,对官兵有吸引力 1928年4月下旬,在井冈山茨坪开会。 林彪在会上慷慨陈词:“敌人来进攻,红军集中打敌人;敌人打走了,消灭了,红军就分散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赤卫队,建立苏维埃。”  相似文献   

2.
1927年7月4日晚,国民党反动军警将一个年轻的革命者押赴刑场。面对敌人的屠刀,这位革命者昂首挺胸,视死如归。敌人喝令他跪下,他巍然屹立,毫不理会。几个敌人强把他按下去。但敌人刚一松手,这位革命者一跃而起。敌人恼羞成怒,再一次将他强按在地,以乱刀残忍地将他砍死。这位壮烈牺牲的革命者就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  相似文献   

3.
不谋而合转兵鲁南粟裕认为,宿北战役的胜利,虽给敌人的一路以歼灭性打击,迟滞了另3路敌人的行动,但就总的形势看,还只是把敌人的半包围圈打开了一个不很大的缺口,敌人只要作些调整,仍可恢复对我军的半包围态势。为改变这一局面,必须继续打大歼灭战,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下一目标指向谁?宿北战役还在进行中的1946年12月17日,陈毅、粟裕就主持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围绕着打哪路敌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粟裕始终未发言,集中精力倾听着、分析着。粟裕指挥作战的一大特点,就是“慎重”。自从中央军委和陈毅要他负…  相似文献   

4.
徐碧深坑岭战斗,阻滞了中央苏区东线敌人,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战斗有效牵制阻滞福建方面敌人参与第五次“围剿”,为我军积累了野战经验,是成功的游击性运动遭遇战例,丰富和印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5.
孙加祺 《党课》2013,(15):117-118
老革命家陈丕显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讲述过一段关于读书学习的往事: 1935年春夏之际的一天,陈毅和他的警卫员在从北山回油山的路上,与敌人突然遭遇。由于敌众我寡,他们便急忙埋伏到路边水沟的芦苇丛中。敌人开始四下搜查,因为近在咫尺,连敌人之间的对话都听得清清楚楚。一会儿,一个丢下的包袱被敌人发现了,他们把包袱打开,发现里面有衬衫和书籍,惊奇地说:“啊,这些共产党人苦成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6.
“口袋阵”,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作战中,利用地形而形成的一种阵法,其阵形像口袋,诱敌进入处似袋口,随着敌人的深入,口袋里面的空间越来越大,等敌人全部进入时,再封住入口,像扎紧口袋一样,不让敌人出来。这种作战方法能够非常有效地围歼敌人,在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很多将帅都曾使用过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玲 《党史纵览》2012,(5):26-29
1948年6月22日,在安徽泗灵睢县的四屏山地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我方指挥战斗的一位年轻指挥员,面对重重包围的敌人,镇定白若,沉着应战,组织36名队员,全力掩护另外两组队员迂回突围。在他的指挥下,掩护组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战斗,先后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  相似文献   

8.
芦焰 《党史文汇》2000,(3):40-42
在太原战役的整个过程中,都贯穿和发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这一攻势持久而成效卓著。人民战士富有创造性的喊话运动,为揭露敌人反动本质,瓦解敌军斗志,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为号召敌军官兵投诚,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取得了巨大成果。我军拿下太原东山“四大要塞”之后,在反复争夺战中,打痛了敌人,打怕了敌人。我军乘胜前进,太原城墙已赤裸裸地暴露在我军面前。我们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越来越紧。这时阎锡山叫喊要“以城复省,以省复国”,妄图作困兽之斗。但是阎军广大官兵,在我军临汾大捷…  相似文献   

9.
《党建》1999,(10)
黄继光:勇堵枪眼的特级英雄1952年10月,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四号”、“五号”阵地相继被夺回,但“零号”阵地上的敌人仍集中十几挺机枪负隅顽抗。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着战友冲向战壕。黄继光机智地把敌人的火力点炸掉了两个,但武器都用完了,身上也多处受伤,敌人的机枪仍在吐着火舌。黄继光不顾伤痛,毅然站起来,向敌人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机枪口……黄继光被授予“特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邱少云:田纪律重于生命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为了…  相似文献   

10.
蒙秀芳 《党课》2011,(14):92-94
自1927年始,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疯狂捕杀共产党人。珍藏在天津市档案馆的一份档案资料表明,此时敌人的监狱已经人满为患。但在监狱中,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却不屈不挠,同敌人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月4日,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遵命北移的皖南新四军9000名官兵,在7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重围之下,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战死或被俘。特别是那些不幸落入敌人魔掌的女战士,在敌人的牢狱里,凭着革命者大无畏的胆识和精神,一方面蔑视敌人的刑讯,适时地给以舌剑唇枪的还击;另一方面还要千方百计地抚慰自己受难的战友,相互鼓舞,团结对敌。当她们身临敌人的刑场时,在生命最后一刻所迸发出来的火花是那样的绚烂和璀璨。她们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壮丽的人生诗篇。  相似文献   

12.
铁道游击战是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游击战战法之一,在广阔的敌后铁道沿线,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零打碎敲地消灭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敌人实力。鲁南铁道队就是这种战法的典型代表,他们以微山湖为依托,打洋行,截火车,破铁道,炸桥梁,搞情报,捉汉奸,护送干部过路,其传奇般的英雄事迹,在抗日战争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刘大为 《党史纵横》2001,(11):20-20
在战争年代里,革命歌曲所起的作用,是今天的读者们无法想像的。1940年我在冀东抗日游击区,就听到一个以歌曲《松花江上》战胜一百多名敌人的故事。当时八路军挺进军十团团长白乙化,由于作战勇猛又机智多变,被群众被为“平东洋”的铁军。一次,白乙化率领着十团,从平西挺进到密云山区。经过侦察得知,密云城北刚刚建立了一个敌人据点,驻在据点的伪军大都是日寇从东北抓来的兵丁,伪军队长是沈阳人。他们一百多人驻在一个地主大院里,四面还修了炮楼……白乙化趁敌人立足未稳,想拿下这个据点,一天夜里,他们包围了敌人住的大院,…  相似文献   

14.
我军在金化西边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战士邱少云,为了保全整体,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壮烈地牺牲了自己。邱少云是志愿军伟大的战士,是祖国人民值得骄傲的子弟。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敌人阵地附近去埋伏,等第二天晚上发起战斗的时候,好突然去消灭敌人。他们埋伏的地方,在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离山顶上的敌人只有六十公尺。要在这里埋伏二十多个钟头,实在是不容易的。昨天,从这里飞出一只野鸡,敌人还连格夹炮地打了半天。邱少云等趁着天黑,摸到了这里,他们分成小组,散布开来。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茅草,凉风…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敌人布防的预案,刘伯承、邓小平等确定西南作战指导原则:首先必须彻底切断敌人退路,封闭敌人于西南境内予以全歼。军事、政治两手兼备,加速战役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16.
赵凌云 《党史文汇》2000,(12):42-44
五渡丹江 山中盛会刘兆英接受护送李先念的任务以后,当晚赶回部队,从韩平治、戴常两个中队各挑了20名立场坚定、身强力壮的队员,组成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在楼房沟垴接到李先念后,连夜赶到下张源。为了安全渡江,也为了使李先念病弱的身体能得到恢复,他们决定休息一半天,进一步侦察江边敌人驻防情况。正在这时,侦察员回来报告:前面的李家河滩、棣花街、雷家坡、茶房街公路一线都驻有敌人的部队,按原来预定的路线,过江必须经过的甘河沟已被敌人封锁。 刘兆英没料到敌人来得这样快!他们已接近公路,面临丹江,如在江北再拖下去,…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0月份,我在人民解放军第61军某团四连任副班长,当时部队在西北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又奉命向四川进军,当时敌胡宗南部队正向四川逃窜。敌人多数是机械化部队,走的是大道,而我军靠的是一双铁脚板,抄小道和敌人赛跑,要想赶在敌人前面消灭敌人,就必须翻越有名的秦岭和大小巴山。部队从陕西省周至县出发,开始几日还有羊肠小道,进入深山之后,根本就没有路,悬崖绝壁,大树缠天,山下还是深秋,而山上已遍地冰雪。有时六七天不见一户人家,饿了吃口干粮,渴了抓把白雪,困了就靠在树下过夜,多数通道被陡立的山峰阻…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2,(8):62-64
东北抗联的处境是极其险恶的,随时都可能遭到敌人“讨伐”队的突然袭击,同时汉奸特务在日寇的驱使下,也给抗联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所以抗联指战员常常靠智谋和胆识去识别敌人的各种阴谋,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金策智擒特务就是惊险的一例。  相似文献   

19.
1929年至1930年,由于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党内出现“左”倾错误等原因,党在北方的各级组织遭到敌人破坏,许多共产党员包括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被捕入狱。但是,敌人的酷刑和利诱并没有摧毁共产党人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他们把敌人的监狱当做对敌斗争的战场。  相似文献   

20.
郭庆晨 《奋斗》2008,(11):59-59
电影《南征北战》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军一团一营高营长奉命打了五天五夜的阻击后,昼夜兼程跑了450里路赶到凤凰山。听说大部队把五六万敌人围困在凤凰岭,高营长高兴地说:“没想到这里包围了这么多敌人。”师政委半是批评、半是爱护地说:“没想到可不行啊!”师政委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必须得有远见,要想到可能发生的事情。没有远见,预见不到战事的发展和结局.无论如何是不行的。事实证明,凤凰山一役我军一举歼灭敌人五万余,是指挥员的远见成就的胜局,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军事思想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