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 《法律与生活》2009,(14):11-11
步履艰难的现行法 1994年5月12日,《国家赔偿法》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出台,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当时,《国家赔偿法》被寄予很高希望,一出台即被誉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它使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及司法机关不法侵害的公民、法人,能够获得国家赔偿,成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赔偿法,本文对其主要内容特色进行了归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赔偿法的不足也日益凸显,2008年11月的修改草案对其进行了修改,本文细致地探讨了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现实中的诸多争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解读《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由两部分组成,即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行政赔偿制度,并通过截取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以域内为出发点,联系历史发展的脉络,对我国现有的行政赔偿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家赔偿法》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它所构建的国家赔偿制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影响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对《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这部草案针对过去国家赔偿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但是它仍然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确定、抽象行政行为和公共设施致人损害的遗漏上。  相似文献   

5.
6.
新《国家赔偿法》于 2010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施,本文以新法的变化为着眼点,从司法赔偿的归责原则、司法赔偿归责原则的应用、司法赔偿的现行处理程序、司法赔偿的决定程序以及司法赔偿的证明责任等方面对新法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对加深新法的认识、便利新法的实施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7.
孙毅 《北方法学》2012,6(5):57-75
我国《继承法》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得到适当的修正,既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又关系着百姓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透过对时代背景的考察发现,《继承法》必须面对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加、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继承法》的修正不仅自身规范体系应协调一致,还应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统一,更需要与我国当代社会现实相适应。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修正草案建议稿》条文的解读,展示了我国继承法基础理论适应时代的变革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苏戈 《法律适用》2011,(7):80-84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并决定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施行,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草案(下称《草案》)见报了。仔细学习后,很有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1.
行政赔偿先行处理制度为世界多数国家与地区在行政赔偿中所普遍采纳,中国《国家赔偿法》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但由于立法不足,导致实践中无法切实保护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对此,有必要予以修正和完善。特别是对于协商程序与协议的执行等问题,仍然有进一步探讨与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王太高 《检察风云》2010,(12):24-25
新闻背景:2008年10月《国家赔偿法》修正草案(以下简称修正鞣)被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后,审议过程可谓一波三折。2009年6月,修正草案进入二审;同年10月,修正草案辛皮提交三审。2010年4月,修正草案进入四审,并于4月29日,终获通过。2010年4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修正案》,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从原来的35条增加到42条。  相似文献   

13.
立法初衷 <国家赔偿法>从1995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那时候,它被誉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小军向记者评价,因为它"肯定了国家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各自独立意志和独立权益的存在,否定了公民利益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凌驾于公民利益之上的观点".这是中国的立法第一次传达出如此明确的信息,肯定国家责任,将国家和公民同等对待.因此<国家赔偿法>也称得上是一部"宪法承诺公民基本权利的兑现法".  相似文献   

14.
雾霾问题是当代社会中环境风险的重要体现,具有风险社会典型性特征。雾霾对于社会稳定存在着重要的潜在威胁,即可能引发社会公众的恐慌,增加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并且为社会动员提供重要的机会,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风险社会环境下,维护社会稳定需通过以下途径: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密切关注舆情;正确引导媒体,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公众环保参与和监督机制;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国家赔偿法实施的十四个年头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不当行为给个人造成的损害,使得社会秩序能够在良性互动中不断向前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国家赔偿法已经不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社会各界所诟病,本文对此试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教授带队的国家赔偿法考察团一行8人,于2007年9月9日至14日赴韩国考察国家赔偿法。考察团考察了韩国最高法院、法务部、韩国国民苦衷处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与首尔国立大学、庆熙大学的国家赔偿法专家进行了交流研讨。一、考察讨论的主要问题1951年9月8日,韩国国会制定通过了《国家赔偿法》。此后,经过1967年的全面修改和6次部分修改,①最终确立了现行制度。经过与韩国专家的交流,考察团进一步了解到韩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及近期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赔偿法中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赔偿义务机关的确立;二是赔偿数量的标准。这两个问题直接涉及到行政赔偿存在的实践价值。我国采取的是谁侵害谁赔偿的原则,即侵权主体与侵权义务机关相一致,由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或实施侵害的公务员所在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这体现了对侵权者的经济惩罚,有利于依法行政。国家赔偿计算标准,是国家赔偿法所确定的根据损害程度确定赔偿…  相似文献   

18.
19.
国家赔偿是国家为自己行为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的损失予以弥补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对于国家赔偿的行政、刑事程序、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但在归责原则、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赔偿范围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和缺陷。值此《国家赔偿法》修改之际浅谈本法的完善,以期切实维护利益损失方的正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精神损害赔偿是对侵权行为中的受害人的一种补偿和安慰。《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是对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全面保护,贯彻了宪法关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精神,同时能有效的制约公权力。但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严重后果的界定及具体标准,国家赔偿法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因此,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和标准仍需细化,以避免裁量的任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