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性质上分析,立功是指犯罪人在犯罪后到刑罚执行完毕之前所实施的可以获得国家刑法奖励的对国家和社会有突出贡献的行为。关于立功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我国立功制度的理论基础不是功利主义,实际上应该是国家实用主义,它体现的是国权主义的刑法观。立功有四个必备条件:立功的主体只能是犯罪人,包括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刑罚执行过程中的罪犯;时间条件是犯罪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前提条件是立功行为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实质条件是指立功的各种表现形式都必须是符合刑法规定且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达到突出以上程度。我国立功制度存在缺陷和不足,建议通过列举方式明确规定"立功表现"和"重大立功表现"的形式和范围;完善立功认定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2.
现行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在价值追求上过于功利,立法技术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认定程序,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各种不正常的立功现象。建议限制法定立功的范围,只将危害国家安全罪、毒品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做为立功的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其它立功行为只做为酌定量刑情节处理,并建立专门的立功认定机构,规范立功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3.
现行刑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犯罪单位立功,但总则规定的立功制度,可以也应该适用于犯罪单位。犯罪单位立功,必须体现单位意志,为了单位利益。犯罪单位立功一旦认定,应有整体性的效果,所有因为单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成员,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从宽处罚。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我国刑法中立功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功制度是指刑法对于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予以刑事责任上从宽处理的制度。根据立功制度的立法方式 ,可将立功制度分为单纯立功制度与附属立功制度两类。我国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要弥补这些缺陷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明确“立功表现”与“重大立功表现”的含义及界限 ,尽快填补我国刑法中有关立功制度的空档 ,彻底纠正我国在立功制度价值取向上的功利色彩 ,科学地排列立功制度的刑法规范。  相似文献   

5.
立功是刑法对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从宽处罚的一项刑罚裁量制度。它具有对犯罪分子从宽处罚的必然性、改造教育的激励性、罪行惩罚的补强性等特征。构成立功,要求犯罪分子实施了法定的五种行为之一并经司法机关查证属实。我们要在现实案件中正确适用立功,注意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7年《刑法》第68条确立独立于自首的立功制度,起源于立功受奖思想,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具体化与制度化。作为从宽量刑的立功制度在我国具备其存在的历史渊源与现实需要,但我国的立功制度价值取向过于功利主义、刑事立法不够完备,应当弱化其功利色彩,完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以发挥立功制度在刑罚裁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立功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处于实体法位置的关于犯罪嫌疑人通过立功减少本人的刑罚。辩诉交易是刑事被告人通过向检察官认罪,以换取较低的刑罚的一项制度。两者一个是大陆法系,一个为英美法系;一个为实体法,一个为程序法;一个处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一个处于当事人主义模式,但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和表现使他们有了对比的可能。并希望通过对比借鉴,达到我国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更好衔接,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自首、立功若干规定的理念及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刑罚的设立,是为了使社会一般成员能够树立理性意识,或者犯罪之人重新认识其自身的社会价值,重塑其理性意识以达到对其人性的救济;自首和立功是我国惩治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立法中的体现,并在我国的司法实务中得到广泛的适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是,社会一般成员树立理性意识和犯罪之人人性的恢复有赖于刑罚传递的符合人性的价值和文化理念,以此角度而言,关于自首、立功司法解释中的某些规定,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相似文献   

9.
论帮助立功的价值及其规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帮助立功能否归属于立功,在实践中存在着重大的理论争议和司法困惑,深入思考引发此种困惑的制度根源和价值根源,有助于反思和把握帮助立功的价值.从理论上讲,帮助立功应当归属于立功,它有着自己值得关注的规范结构;从正义和功利的角度思索,帮助立功也有自身的独立制度价值并符合立法上设置立功制度的初衷和旨趣,需要防止的只是帮助立功制度的司法异化现象并严格限制其存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对犯罪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人予以从宽处理的一种刑罚制度,本文对立功制度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诠释立法的相关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代文官考绩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官考绩制度源远流长,萌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于秦汉时期,完备于隋唐时期,发展于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为其集大成时期。经过长期的嬗变,中国古代文官考绩制度形成了考绩机构专门化、考绩内容实绩化、考绩程序规范化、考绩等第明确化、考绩奖惩一体化、考绩制度法制化等特点,对澄清吏治,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代文官考绩制度的优秀成果对我们现今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reference for the Merit Principle (PMP) Scale, a measure to assess people's preference for allocating outcomes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ributive justice principle of merit. On the basis of data from a large sampl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 tested the construc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scale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wo existing justice scales (Rasinski's, 1987, Proportionality Scale, and Rubin and Peplau's, 1975, Belief in a Just World Scale). Overall, we found that the PMP Scale had superior construct validity as compared with the Proportionality Scale. In brief, the PMP Scale was more independent of conceptually distinct constructs, such as prejudice and right-wing authoritarianism. In addition, unlike the Proportionality and Just World Scales, the PMP Scale was able to predict participants' future attitudes toward affirmative action  相似文献   

13.
行政不作为若干疑难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不作为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行政法学领域中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导致实践中的认识也是比较混乱。行政不作为是否存在合法与违法之分在学术界认识还不一致,其实从法理上看,行政不作为不包括履行不作为义务“行为,”它的本质是一种违法行政行为;对于明示拒绝行为来说,行政主体已在程序上“作为”了,虽然在实体内容上的表现为“拒绝,”但它是行政主体履行法定职责的形式之一,是一种行政作为而不是行政不作为;行政不作为并不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条件,因为行政机关的许多法定义务即使没有相对人的申请也是客观存在并必须履行的;不充分履行职责的行政行为是一种更为隐蔽的违法行为,它是行政主体采用更为隐蔽的手段消极履行法定职责,不能仅凭有限的作为而认定其已履行了法定职责和义务,同样应当认定为行政不作为来揭示它的违法本质;不作为行政行为是与作为行政行为相对应的一种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是与行政作为相对应的概念,行政不作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分属不同的概念范畴,两者在内涵和外延上并不相同,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4.
祁若冰 《河北法学》2006,24(4):114-116
反垄断法是关于竞争与垄断及其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竞争产生垄断,垄断又会加剧竞争,对两者关系的思考一定要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进程中去加以界定.我国的<反垄断法>呼之欲出.以反垄断的一个重要制度--豁免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着力剖析其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经济状况和时代大背景下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视野下的侦查行为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行为经济效益的产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作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包括侦查人员主体要素、案件要素、行为本身生成经济效益要素、科技含量要素、社会要素等系统要素作用与合成的过程,正是这些影响经济效益的系统因素彼此之间的运动、连接、贯通、结合、比较、分析、考察、鉴别,从而保证了侦查行为经济效益再生和重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张俊霞 《政法学刊》2006,23(4):108-113
公安机关是特殊性质的国家行政机关,其融行政性、司法性和武装性于一身的性质所决定,所实施的警察行为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交叉性和界限模糊性等特征,以至于造成在实践中对一些特殊警察行为性质的认定和可诉性的把握上产生了困惑。几种特殊警察行为如:突发事件中的警察处置行为、限期整改和限期接受处理通知行为、责令纠正违法行为、道路交通责任事故认定行为等的可诉性问题需要进行探讨改进,给司法实践提供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行为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廓清其是否应归于共同侵权行为,即行为人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这一问题。根据结合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将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行为划分为同时空结合和异时空结合两类行为。由于难以给出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确定的划分数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原因力的标准,并且无辜的受害人相对于实施了侵权行为的加害人应受到更多的保护,因此虽然无意思联络,只要数个侵权行为互相结合造成同一损害的,行为人应向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即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行为构成共同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8.
减刑、假释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减刑和假释虽然同属我国刑罚执行中鼓励罪犯接受教育,认真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的行刑方法,但两者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有所差别.适用的法律后果各不相同.因此适用的程序制度也应有不同。追溯我国刑事执行制度发展的历史.减刑制度和假释制度也各有自己的形成过程.且法律实践表明.两项制度也各自存在自己特有的缺陷。虽然它们之间也有许多共通性且相互联系.但进行分析研究时.仍应分别讨论为宜。  相似文献   

19.
熊瑛 《河北法学》2012,30(2):99-106
道义、理论、哲学、实践、政策是支撑立功制度的五重根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义根据为其抹上了厚重、鲜明的正义色彩.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运动的及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是其哲学基石.同时,立功契合了“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幸福”的功利主义学说,“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的政策及我国运用立功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为立功制度的发展及壮大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相似文献   

20.
家宅法的起源与发展——兼论宅基地制度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宅制是在美国和瑞士等国家实行了一百余年的制度。在保障自耕农的土地和住宅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我国的宅基地制度在保障农民住宅权、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与家宅法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在制度设计上过于粗疏。正在进行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可以借鉴家宅法进行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