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有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许多法院因庭室和岗位的不同,将法官分为“刑事法官”、“民事法官”、“行政法官”。把在审判工作岗位的法官称为“一线法官”,不在审判岗位的称为“二线法官”。法官的业务能力在这样的称呼下似乎就“专业化”了。然而这样的分类首先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沂蒙老区,有这样一位法官:他于1995年进入法院后,连续15年—直在基层法庭工作;近3年他每年办案500多件,最多一天调处8起纠纷,被誉为“沂蒙办案状元”;他探索总结的“四三三四”调解法受到同行好评,多次受山东省法官学院之邀作专题报告,成为全省法院“法官教法官”活动的最基层法官教员。  相似文献   

3.
刘中华  刘恒振 《山东审判》2006,22(3):104-108
勿庸置疑,法官培训对目前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我国法院新职能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肖扬院长甚至将“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在职法官素质”提高到法官职业化建设庞大系统工程的四项关键之一。①然而,法官培训如何切实回应“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的时代需求,真正胜任“提高司法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之一”的重要社会角色,我以为有必要系统梳理我国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历史和现状,查摆法官培训机制、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等方面存在之不足,以先进司法理念和严谨实证态度探寻我国法官教育培训新的思路。一、存在问题2001年前的法院教育培训工作,因以…  相似文献   

4.
郑金玉 《行政与法》2006,(11):108-111
在“凡进必考”的要求下,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当前多已采用公务员考试模式招考“工作人员”。但无论从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还是考试方式来看,这种招考制度都不能被认为是遴选法官的理想模式。重新审视法院招考制度,将法官的选任从目前普遍采用的招录法官助理、书记员甚至法警、法院行政人员的公务员考试中分离出来,疏通成熟法律人才进法官队伍的渠道,建立符合司法特质、体现法官独立要求的法官选任制度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资讯     
《中国律师》2013,(2):96-96
最高人民法院建立“法官教学师资库” 近日,最高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全国法院“法官教学师资库”的决定》,正式建立全国法院“法官教学师资库”。并聘请209人为师资库首批教师。  相似文献   

6.
周曙 《江淮法治》2008,(6):19-19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贵州、四川、重庆等西部12个省区市800余家基层法院试行法官助理制度,在审判法官与书记员之间设立“法官助理”职务,试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审判组织模式,以此减轻西部基层法院法官短缺问题,分担法官工作压力,提高司法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增进中国法官和其他司法工作者对外国司法制度的了解,由国家法官学院周道鸾教授主编的《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一书,已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该书根据实地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英、法、德、印、日、泰、韩等10国法院的组织体系、法官制度、法官培训和陪审、律师、检察等制度,并根据考察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改革我国法官制度、法官培训、法院管理的建议;分法官资格、法官任命与选举、法官培训、法官工资与待遇、法官管理等12个问题,对世界五大洲的29个国家的法官制度作了简介;收录了美、法…  相似文献   

8.
法官出国培训,并不是一个成本效益的简单计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法院内部的激励机制设计、法官的知识结构、法官专业化建设等方面的综合问题。以成效比、激励和法官专业化为主要视角,以法官出国培训问题为中心,对当代中国的法官队伍建设进行讨论,对“应当严格限制法官出国培训”的观点进行商榷,进而提出法官出国培训是一种可取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薇 《法制与社会》2010,(30):187-188
目前我国的法院人员管理模式一直沿用单一的行政化人事管理模式,法官与各类司法辅助后勤人员混为一体。这一管理模式限制了司法独立,降低了司法效率,阻碍了司法的良性发展。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成为发展趋势,而法院队伍的分类管理是实现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探索根据法院工作的性质、职业特点,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等三种类型,并按不同类型建立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的管理体系,以实现法院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0月,《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确立“推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制度”的改革目标;2000年7月,最高法院颁布《人民法院审判长选任办法(试行)》(下称《选任办法》);2001年3月,国家法官学院举办了首期“审判长培训班”,肖扬院长做重要讲话;200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官法》修正案,规定了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旨在提高法院的“门槛”、提高法官的任职条件。国家和最高法院这一系列决策,改变了长期以来用行政管理模式来管理法官的状况,把法官从传统的“干部”队伍中分离出来,建立了法官自己的管理序列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11,(9):62-63
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执行局的执行法官王淑霞,15年来,在平凡的执行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感人事迹,群众纷纷称赞她“巾帼不让须眉,为民执行好法官”。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0月22日-24日,由国家法官学院主办、世界银行资助的“预备法官培训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银行、美国、拉丁美洲和荷兰的司法培训专家和清华大学、国家法官学院的学者专家,与来自全国各地法院的30多名法官及教员一起,共同探讨了预备法官培训这一新课题。一、关于中国预备法官培训课题提出的背景预备法官培训是我国司法培训领域的一项新兴事业。司法培训是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同世界上其它许多国家一样,中国正在进行司法制度的改革。从法院组织结构体系到案件审…  相似文献   

13.
梁三利 《法学杂志》2007,28(6):99-101
法院结构呈现出二元性、异质性和矩阵性特征.法院异质结构是政治现代化的外因和法院自身结构变化的内因双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审判权的专业化和行政权的科层化存在冲突,两个系统分而治之及法院行政决策权由法官(法官集体)来行使是整合的关键.结构同质化和科层模式成为中国法院的特征,法院改革就是实现同质化结构向韦伯型法院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林鸿 《中国审判》2020,(2):64-65
近年来,智慧法院建设方兴未艾,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等先后向社会发布了“AI法官”和“AI法官助理”(AI,全称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也组建了“AI法官集群”,AI对传统司法的渗透日益深入。在提高司法效率、减轻法官工作负担的同时,AI也引发了一些理性的反思。如果机器可以预测法律判决,甚至代替真人作出判决,那么人类法官怎么办?人工智能进入司法领域,究竞是福是祸?本文展现了西方世界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怀疑和思考,以资镜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回应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及其带来的挑战 ,法院改革目标应定位在 :构建为法官进行自主性判断提供保障的权威性司法体制 ;造就具有较高的司法理性水准的专业型法官队伍 ;形成尊重法官司法职业理性的法官中心型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对审判权进行合理的限制与约束的责任型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 ;探索合理配置诉讼资源和司法资源的市场型与福利型相结合的诉讼机制。在实现法院改革目标过程中 ,建构理性和进化理性同样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吴春龙 《中国监察》2011,(11):25-25
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人民法院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打造清正廉洁的法官队伍。2001年以来,连续6年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全省五好基层人民法院”和“全省七化优秀法院”荣誉称号;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系统人民满意的好法院”;  相似文献   

17.
黄年俊1987年从部队转业到本溪市平山区人民法院。从审判员到院长,十多年来,他廉洁自律、秉公执法,出色履行了一名法官的神圣职责。他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三次被本溪市委授予“政法系统优秀干警”称号:1990年至1996年连续被市法院评为“民事审判干部标兵”和“优秀法官”;先后被省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国家法官学院是实施大学后的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培养高级法官的成人高等学院。国家法官学院是在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和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基础上成立的。国家法官学院的任务,是根据法官法、全国法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法院系统的高级法官及后备人才进行岗位培训;和资格培训同时举办大学专科学历教育以及新法排、专门法律知识培训。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层次好安学教育。国家法官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行开放办学,注重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东莞第二法院:"导师制"为青年法官办案"导航"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成立于2009年元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法院,干警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从当年6月开始,该院在创建学习型法院过程中,以建立导师制为载体,成功探索出了一套既有助于青年法官健康成长又有利于案件质量提升的工作新机制。导师制培训范围包括书记员、预备法官和新任法官,实行"一层带一层,互帮互学"的形式。老法官带任助理审判员未满三年的新任法官,新任法官带已通过司法考试但尚未任助理审判员的预备法官,通过观摩庭审、修改裁判文书、答疑等方式,一对一地传授庭审驾驭、裁判文书制作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导师每月至少旁听一次新任法官主审案件的庭审、  相似文献   

20.
从过程的角度来看,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的“放权”是法院内部各层次行动者以最高法院推行的审判委员会改革为契机,在审判委员会自身功能逐渐弱化、其他替代性机制功能逐渐强大的条件下,以法院的组织利益、中间组织的部门利益以及法官的个人利益为中心进行公共选择的结果。这样一种公共选择的逻辑,最终使得审判委员会的“放权”被异化“放权”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法院对法官的控制,法官的独立审判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了一种“咨询型”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