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祖晨教授     
《浙江人事》2006,(11):23-23
马淳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化学工程专家。1951年生于浙江东阳市。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毕业于上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纳米科学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应用化学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作者介绍:陈赛娟,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科学博士。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血液学研究说研究员、执行所长。遗传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肖瑞峰教授     
《浙江人事》2006,(10):27-27
严巍,1944年4月生,上海人。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浙江工业大学催化加氢研发基地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工业催化”重中之重学科方向负责人。兼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浙江省副主委、浙江省政协常委等职。  相似文献   

4.
总算盼到了浙大师生放寒假了.可采访浙大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罗建红教授的计划还是一推再推。在一个积雪初融的上午,笔者如约前往浙大紫金港校区。偌大的校园.因春节的临近而显得一片宁谧。杭城持续的雨雪冰冻天气.也没有将罗建红困在家中.这位浙大医学院的“当家人”,满脑子思索着医学院的下一轮发展。总结医学院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谋划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体制改革要求,更好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科技部对2008年制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6.
林正炎教授     
《浙江人事》2006,(3):27-27
吴平教授,1957年3月出生。1993年3月毕业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获博士学位,1994年回国。先后在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TexasA&M,Cornell University.Yal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与合作研究。现为浙江大学植物科学学科带头人,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强和规范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特制定《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8.
李博 《中国减灾》2011,(12):58-58
2011年11月20日,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11年会议在北京召开。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张卫星出席会议并做了《加强科研实验平台建设,提升减灾科技支撑能力》的讲话。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魏华林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研究员以及学术委员会成员、特聘专家20余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9.
学术腐败的问题最近又引发了媒体和网络的关注。事情起源于浙江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贺海波论文造假的事件,这位博士后发表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并且看起来水平非同寻常的学术论文大都是编造的,而且论文的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浙大药学院药理实验室主任吴理茂和课题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10.
晓多 《警察技术》2014,(3):41-43
正王长君1965年1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道路交通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全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专家组副组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2010年)。获得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08,(23):113-113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创建于1966年,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国家非营利性海洋科研机构。主要从事中国海、大洋和极地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与资源探测与勘查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设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和5个科研与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各种类型的精良仪器设备和先进的调查技术与手段;现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名工程院院士,1名浙江省特级专家,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来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取得了显著成绩。这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的政府职能包括三方面 :分级行政管理、管理制度建设和经费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否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3.
朱军教授     
《浙江人事》2006,(8):29-29
李兰娟,1947年9月出生.浙江绍兴人。1973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1973年7月起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美国AT&T 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室主任卓以和,荣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奖章”,并于9月30日在白宫接受克林顿总统的颁奖。卓以和是由于与AT&T 几位科学家合作。发明“分子束磊晶”(又称分子束外延,简称MBE)而获奖的。分子束磊晶是一种科技材料的制造方式,这种方式是让原子在物质上垒成一层又一层非常薄的膜。科学界认为,这是一项革命性的超真空处理的物料过程。这项发明目前已在世界各地用作生产电子及光电半导体零件。卓以和生于北京,曾就读于香港培正中学,1955年来美,先后在伊利诺州立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68年加入AT&T 公司贝尔实验室为技术员,1990年调任半导体研究室主任。在二十多年的电子工程研究中,卓以和曾获得过多项奖励:1982年,获“国际新物料奖”,1987年,获“科技奖”,1988年获“世界物料  相似文献   

15.
走近委员     
正高涛,省政协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5研究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省青联副主席,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与模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平板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分立器件分会副理事长,东南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学科研究生兼职导师,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以来,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为己任,团结带领  相似文献   

16.
焦点人物     
李振声 1931年生,山东淄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55年的科学生涯中.他曾长期在西北埋头于小麦遗传及杂交育种研究,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育成了以小偃6号为代表的系列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他还创建了蓝粒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今年2月27日,他获得2006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7.
李成 《中国减灾》2013,(8):57-57
2013年7月5日下午,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张晓宁接待了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和其驻华使馆科技处一行3人来访。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评估与应急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和国际合作部等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谈。  相似文献   

18.
<正>贾德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九三学社社员,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主委,"先进结构与功能一体化材料与绿色制造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94和199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研究生毕业,分别获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9.
走进委员     
<正>张天真,省政协委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棉花基因组计划主席(2011-2015)。长期从事棉花基因组研究与分子育种,获国家发明15项,国家技术进步奖2项,选育棉花品种17个,推广种植面积4000多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SCI论文100多篇。主编的  相似文献   

20.
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化与提升直接制约着国家自主创新水平,组织结构因素是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演化的重要方面。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演化的5种组织结构因素;并在探寻诸因素作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演化的过程中,总结出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演化的组织结构作用机制;最后,综合以上分析提出了信息化时代提升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