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陆游这一诗句来形容1995年的波黑危机是非常恰当的。 去年圣诞节前夕,美国前总统卡特应波黑塞族的邀请前往波黑调停,力促交战各方达成了停火四个月的协议,该协议曾被称为波黑危机的重大“转折点”。但是四个月的期限刚近半,破坏停火协议的事件就屡屡发生,3月中旬以后又爆发了一系列更加激烈的战斗,塞族  相似文献   

2.
国家构建是欧盟对波黑实施的一项重要重建任务。欧盟通过规范性和技术性影响来改造波黑的弱国家性,力争消除实体和种族的对立状况,为波黑塑造一个完全功能性国家打下基础。通过欧盟在波黑的实践,笔者认为欧盟国家构建的方式是强调规范性影响为主,技术性影响为辅,通过动员多种国家构建工具和手段来塑造欧盟民事强权形象。  相似文献   

3.
1995年的东欧中亚是个既不平静,又不平凡的年头。 代顿协议 头号大事 波黑停火和签订和平协议可说是1995年的头号大事。1995年5月精心策划、准备已久的克罗地亚政府出动大批军队对塞族控制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而且连连得手,攻下了除东斯拉沃尼亚以外的几乎所有塞族领土。在克罗地亚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塞族不得不与克当局签署放弃与南斯拉夫合并而归顺克政府的东斯拉沃尼亚问题的协议。也是在5月,波黑塞族  相似文献   

4.
1995年12月14日,代顿波黑全面和平协议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持续了近4年之久的波黑战争宣告结束。这场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的战争,留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波黑战争的历史教训,对于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顺利进入21世纪,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在巴尔干悲剧性的历史上又写下了血色的一笔。前南斯拉夫的解体伴随着民族间愈演愈烈的暴力和残杀:斯洛文尼亚的独立时死亡62人;克罗地亚的独立时死亡与失踪超过2万人(尚不计后来的克拉伊纳冲突);波黑战争历时三年零九个月,死亡数十万人;而科索沃的民族冲突更是演化成北约与南联盟之间的国际战争。严酷的现实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对前南斯拉夫地区、尤其是科索沃民族矛盾与冲突的大量研究:多数观点集中于历史造成的民族积怨,将矛盾激化归因于民族压迫和民族分离主义,也有学者指出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诉诸民族主义夺取权力所造成的恶果。一些专门研究民族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北约并未因对手的消失而瓦解,而是通过扩大组织、出台新战略和实施新行动找到生存依据并获得新的发展。在北约的新扩大、新战略和新行动中,中东欧国家不管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中东欧国家的加入令北约成员国从16个增至30个,拓展了北约的疆域。东欧剧变带来的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前南斯拉夫地区发生的战争促使北约提出新的战略概念,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马其顿危机更是成为北约新战略的试验场。中东欧国家参与了北约在波黑、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动以及乌克兰危机发生后针对俄罗斯的军事部署,做出独有的贡献。同时,中东欧国家的加入也给北约在决策效率、行动能力、责任分担和价值观方面带来新的挑战。不过,由于中东欧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国家实力有限,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不大,这些挑战不足以危及北约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一个仅有436万人口小国的选举何以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刚刚还在相互残杀的兄弟何以在一个瞬间握手言和?人们在庆贺波黑和平迈出可喜一步的同时,不得不注意到,波黑大选的条件是很不成熟的,由此产生的联合政府也是非  相似文献   

8.
2017年8月25日,缅甸若开罗兴伽救世军与军警发生了进入21世纪以后最激烈的冲突。这轮罗兴伽人危机是宗教与族群冲突危机、安全危机、难民危机、内政危机和外交危机的综合体,引发缅甸内外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内外重重压力,民盟政府和军方多管齐下,打击若开罗兴伽救世军,维护稳定,重视解决若开邦难民安置、冲突后重建与发展问题。此轮危机原因复杂:若开邦的罗兴伽人穆斯林与若开族佛教徒历史积怨颇深;当地发展落后,争夺有限资源导致双方利益冲突激化;若开罗兴伽救世军军事和组织能力较强;政治转型导致社会高度自由化,网络发展迅速,加剧极端言行的传播扩散;政府在解决罗兴伽人问题上收效甚微;西方强力干涉缅甸内政,导致缅甸限制国际机构对若开邦开展援助,加剧人道主义危机。罗兴伽人危机是持续恶化,还是朝着解决的方向好转,取决于缅甸政府、军方、佛教徒、穆斯林等国内各方力量能否良性互动,取决于缅甸能否与国际社会开展良好合作。  相似文献   

9.
金姬 《新民周刊》2024,(10):16-19
<正>值得一提的是,饱经战火、人均GDP在巴尔干半岛排倒数的波黑有三处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两处(莫斯塔尔石桥及其周围老城区,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的古桥)和桥有关。站在桥上看波黑,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下简称“波黑”)略显熟悉:中学历史课本里提到了萨拉热窝(波黑首都)是奥匈帝国皇储弗兰兹·裴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夫妇被刺杀的地方暨一战的导火索,而红遍大江南北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相似文献   

10.
(一)乌克兰发生政权危机的表现 乌克兰自独立以来,政府频繁更迭,总统和议会之间矛盾重重。特别是现任总统库奇马上台以后,为了加强和巩固总统的权力,积极着手政体改革,从而引发了政权危机。 一、政府迫于总统和议会的压力,再次重组。 按照现行宪法规定,总统是执行权力机构首脑,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经议会批准任命。由马索尔担任总理的本届政府是1994年6月前总统克拉夫丘克在位期间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欧盟一直经受着多重危机和挑战,关于欧盟发展前景的讨论也未曾中断。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后,欧盟的前途命运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英国脱欧削弱了欧盟应对危机的能力如果从1952年煤钢共同体算起,欧盟至今已走过了64年联合历程;如果从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算起,到明年也有60年了。60年来,欧洲一体化在深度和广度两  相似文献   

12.
全俄社会意见研究中心受《莫斯科新闻》委托,在全俄大小城市中对1600人进行社会调查,主要内容是对1994年国家的情况、发生的事件的评价以及对1995年的预测。这一调查自1988年起已进行过6次,这是第7次,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学界和政界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该危机促使美国对其对俄政策,尤其是2008年俄格战争以来的对俄政策进行反思。许多美国人质疑俄罗斯在乌克兰行为的合法性,危机也加深了美国民众对普京的负面印象。美国专家学者提出的应对措施主要涉及政治和军事领域,但在经济方面,并没有提出对乌克兰复兴来说极为重要的大规模的有效的经济援助计划,这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困境。此次危机凸显了东欧的重要性。未来,美国更有可能采取一种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乌克兰与中国-越南是经常被西方学者相提并论的两对断层线冲突国家。可能正因为如此,当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一些类似问题很快在越南引起巨大反响,诸如“越南会不会也被塑造为战争代理人?”以及“与大国相处如何才能避免兵戎相见?”等问题,持久地在越南引起热议,相应地,越南社会各界还围绕越俄关系、越中关系、越美关系展开探讨。其中,小国与大国相处之道、南海问题等,成为越南人观察乌克兰危机时较为普遍的切入点。乌克兰、美国和俄罗斯三个当事国均与越南有着良好关系,应对和战场同样激烈的外交舆论战,对越南的大国平衡外交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笔者经过仔细梳理后认为,越南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再次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平衡术,从这个角度上说,乌克兰危机对越南与中、俄、美三个大国的关系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今国际地区冲突的不断发生,夹杂着多种意识形态的论争日益凸显,中东、波黑、车臣、伊拉克等地局势的动荡都直接或间接与民族主义有关,现实社会的矛盾引发了学术界关于民族主义研究的进一步探讨.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人才劳力危机与对策廖小健进入九十年代,马来西亚面临严重的人才劳力危机。据马来西亚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92年各部门需增加的员工高达83,273人,其中制造业需求量最大,为49,698人,占总需求量的59.68%,第一产业的空缺,也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7.
因"黑客干预"美国2016年大选而触发的2017年"对俄制裁案",是当前国际格局转型和大国关系迅速而微妙变化背景下发生的一场重要国际争端。这场争端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国内事务进程的高度交织,反映出国际转型期的诸种特征,而且将深刻影响今后较长时期内美欧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本文从长时段进程与当前危机的相互结合、国际政治中被忽视的"情感因素"、危机处理的"合宜性"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全面把握和客观深入解读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18.
何维保 《美国研究》2015,(2):158-160
<正>2014年11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了"乌克兰危机与国际战略格局的走向"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及美国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与会者就乌克兰危机的发展前景、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博弈及乌克兰危机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关于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及发展走  相似文献   

19.
代前言     
2011年3月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以来,利比亚危机已经持续了数月,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鉴于此,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政治研究会与《欧洲研究》编辑部联手推出一组笔谈,约请国内学者从美国、法国、德国等大国的态度与行动,欧盟、北约的战略考量等角度分析利比亚危机的相关问题,并从国际关系、国际法、中国外交等多种视角进行了讨论,以期推动学界对利比亚危机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探索中国学术界回应国际热点问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今国际地区冲突的不断发生,夹杂着多种意识形态的论争日益凸显,中东、波黑、车臣、伊拉克等地局势的动荡都直接或间接与民族主义有关,现实社会的矛盾引发了学术界关于民族主义研究的进一步探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研究的新路径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