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旺盛的社会需求,同时又推动了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并与经济增长形成了长期依存关系.美元特权则对此提供了金融保障.但美国持续保持巨额贸易逆差终究会冲击美元的地位,强化其贬值趋势,从而给美国及经济上与之依存度大的国家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2.
欧元诞生10年来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步成长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随着欧盟疆域扩大,欧元区也不断扩张.欧元区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推动欧元国际化,给美元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本文认为,从结构性权力角度看,欧元要取代占世界统治地位的美元并非易事.在过去10年间欧元区经济一直受美国经济的带动,迄今美欧经济所依赖的不对称的内在机制并未根本改变,欧元要与美元分庭抗礼还需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2005年国际金融比较突出的状况是美元汇率走势的反转,美元呈现逐渐走强和稳定态势。美元汇率不仅反转了2004年年底急剧贬值的趋势,而且反转了自2002年以来连续3年贬值的趋势,2005年美联储循序渐进加息使得美元投资信心强化,促成美国经济增长的稳固。美国经济、美元利率和美元汇率三者协调顺畅,使欧元和日元以及其他经济体艰难随从调整,主要货币体的政策与价格竞争更为激烈和复杂,美元不仅强化了美国综合战略的优势,而且使国际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下美货币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的注资降息、美元贬值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无疑会降低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导致大量国际流动资本流向收益更高的地区和商品市场.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全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产生了新的严重影响,而且冲击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也冲击"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业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在此背景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不仅面临经济平稳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双重目标,也涉及与美国相关政策的博弈.若处理不好,中国经济有可能被美国次贷危机拖下水.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以来,直接投资是帝国主义对拉丁美洲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之一。外国直接投资在现代拉丁美洲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75年年末,主要西方国家在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额总计在四百亿美元以上,其中美国占一半以上。近几年来,外国在拉丁美  相似文献   

6.
受总统换届选举的影响 ,2 0 0 2年巴西的经济形势出现某些动荡。“卢拉效应”是影响巴西经济形势的最主要因素。尽管经济形势比较动荡 ,但2 0 0 2年巴西经济仍取得了一定的增长。首先 ,在汇率方面 ,自 4月份以来 ,巴西雷亚尔对美元的汇价持续走低 ,甚至一度跌到 4∶ 1的水平。巴西地理统计局 ( IBGE)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 1 1月中旬 ,雷亚尔较年初贬值 3 4%。尽管大选后雷亚尔有所升值 ,但与美元的汇价仍然维持在3 .6∶ 1左右的水平。雷亚尔贬值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股市动荡、债务增加、通货膨胀率上升。巴西金融市场动荡的原因主要是卢…  相似文献   

7.
一、稳定秦铢汇率是当务之急在泰国金融危机自去年7月2日爆发至今年7月的一年时间里;泰铢对美元贬值大约60%。这虽然为泰国的出口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它对泰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在下列六个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一,泰铢大幅贬值给泰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泰国有关方面初步研究透露的数字,截止1997年12月31日,泰国因泰铢贬值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万亿铢。第二,外国投资者撤走投资,仅从1997年7月至今年7月的一年中,流出泰国的资金就达198亿美元,大约6000亿铢。第三,截至1997…  相似文献   

8.
2006年的俄罗斯外交在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重树了大国形象,显示了大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力,提升了它在对美关系中的地位.未来的俄罗斯外交将会继续加强它在独联体国家中的影响,大力发展俄欧平等战略伙伴关系,继续拓展俄美关系,开展与其他大国的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处在十字路口的世界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静的一年.尽管全球经济增长较快,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殃及全球金融市场,股市跌宕起伏,美元进一步贬值,原油价格直逼100美元大关,世界通货膨胀加剧,各国央行调整货币政策,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凸显.展望2008年,世界经济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发展又处于一个重要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0.
1994年下半年以来,日元对美元比价持续攀升。1995年4月19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的比价曾一度上升到79.75:1。估计日元对美元的比价不会出现大幅度反弹,这对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将会产生影响。 一、影响 (一)日元升值引起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的剧烈变化,日元对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急剧攀升,而美元则有所贬值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东亚经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2日泰国货币泰铢大幅度贬值诱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到年底尚未过去。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的影响如何?应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有的学者认为,"东南亚货币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东亚经济模式的危机,是东亚经济模式的结束","东亚将告别经济高速增长期"。因此,"需要重新认识国际金融自由化,重新认识外向型经济的战略,重新认识东亚经济的国际地位"。这里提出了东亚国家是否要采取新模式和  相似文献   

12.
一、东盟国家外来投资发展新趋势的经济背景1986年以后,东盟国家的外国投资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1985年9月西方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协调了北北经济关系,日元升值,美元贬值;接着在美国的压力下,南朝鲜圆与台币对美元的比值也跟着升值,这就大大削弱了日本、南朝鲜与台湾的中小资本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迫使它们进行资本外流,向亚洲地区的一些劳动力较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东盟国家)转移劳动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和部分技术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后者主要是日本资本),以弥补由于货币升值所带来的削弱出口竞争能力的损失,因而  相似文献   

13.
“美元危机”来还是不来,这是一个问题。美国贸易和预算双赤字太高?美元贬值势在必行?如何解决当前美元危机?旅居香港的国际金融专家理查德·邓肯撰写的《美元危机:原因、后果及对策》一书,对此问题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西伯利亚研究》2009,(1):96-96
11月3日俄政府支持俄石油出口,从本月初开始将石油出口关税调至每吨287美元,比此前减少85美元. 11月7日俄总统助理指出卢布不会贬值,年通货膨胀率不会超过14%.  相似文献   

15.
主要供应者     
要不是由于最近的货币改革(这种货币改革是由日元的调整比价和美元的贬值而引起的)大大改善了美国的国外贸易地位的话,日本将会继续成为菲律宾的最大供应者(特另U是资本设备和生产资料的供应)。1971年,日本约提供菲律宾进口额的32多或约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夏季以后,日元对美元的汇价一直在1美元兑120—125日元之间浮动。9.11事件之后,日元的汇价一度曾上升到115日元,后来又跌至125日元左右。进入12月份以后,日元对美元的贬值倾向趋于明显。2001年日元的平均汇价为121.57日元兑1美元,比2000年的平均汇价107.77日元,贬值10%以上。日元对美元汇价的剧烈波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02年1月中旬后,亚洲各国和美国的部分产业界对日元贬值纷纷提出批评。在外部压力之下,日本金融当局也不得不公开承认日元贬值的速度过快。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拉美经济时 ,应该关注以下十个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十化”。一 边缘化 :拉美国家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未见改善长期以来 ,拉美在全球经济中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虽然拉美国家的商品出口额从 80年代的 980亿美元扩大到 1 998年的 2 893亿美元 ,但在世界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则仅从 5 .1 5 %提高到 5 .3 6 %。如果将劳务出口计算在内 ,拉美国家的比重仍未见增长。 1 980年 ,该地区的商品和劳务出口额为 1 1 41亿美元 ,1 998年上升到 3 3 6 0亿美元 ,但在世界商品和劳务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仅为 4.98%。①拉美国家的这一地位无…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美国开始加速启动本国消费市场,坚持"强势美元政策",2000年下半年,随着美国股市泡沫的破灭和经济的由盛转衰,美国经济神话走向了终结.小布什上台后,为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以彻底务实的现实主义态度加大了对内外政策的调整力度,推出了所谓的"新战略".美国政府"容忍"美元贬值,与美国政府内外政策的一系列重大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从60年代后期由纺织品开始的日美贸易摩擦,经过近二十年的演变,至今已成为涉及工业、农业、金融、科技等各主要经济领域的“全面战争”。日美两国日趋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非但没有缓和矛盾,反而使它愈演愈烈。这说明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这两个在西方名列一、二位的“经济大国”的利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正在发展为一场争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角逐。种种迹象表明,日美之间的这场争斗将是迂迥曲折和旷日持久的,它必将对亚太经济的发展,以至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日经济摩擦由来已久,错综复杂,近来又有新的发展.它是美日关系中一个涉及面很广,而且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问题.美国国务卿贝克1991年11月11日在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讲话时说,美日需要一种双方都实行的开放的经济关系,否则将不能维持其政治关系.可见,美日经济摩擦已不单单是个经济关系问题,它对美日政治关系也有重大影响,因而也牵动着整个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