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和互联网技术嵌入到公共服务供给范畴,为公共服务供给建设创新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基于对已有文献中"互联网+公共服务"网络化机制、协同作用和影响因素的提炼,依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网络化理论,立足"资源—利益"双元框架,以"互联网+公共服务"网络化协同治理系统主体间协同能力和协同效率为核心使命任务目标,建构一个有效描述和分析"互联网+公共服务"的网络化协同治理模型,并深入分析"互联网+公共服务"网络化协同治理模型的内在机理,可以为科学合理的"互联网+公共服务"系统规划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是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和共建能力的关键路径,可以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侧转型创新和再造。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以参与主体协同合作、纵横互通价值网络管理、生产生活公共服务需求为主要对象,通过网络治理模式提供快速敏捷、精准高效、高质量适配性的公共服务,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责任分散化、组织边界柔性化和需求响应弹性化、合作关系伙伴化和资源优势互补化等特征。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直接目标是公共服务的精准适配性供给,终极目标是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根本目标是公共服务整体价值创造;伴随网络化发展进程,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呈现出目标的阶段性特征。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责任管理实质上是所有权的管理,涉及联动联治责任、分层分类精细化管理、网络平台综合服务以及公信力维护。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机制由形成和维护机制、互动和整合机制以及共享和共担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共服务创新既是广东加强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社会公共服务需求,适应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社会公共服务创新包括:创新社会公共服务主体、创新社会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创新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社会公共服务监管评价机制和建立有利于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新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边疆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实践探索,提出"流动公共服务"概念和主要观点,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和逻辑起点,结合现实和相关理论,概括"流动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理念层面的创新及其创新价值。"流动公共服务"不仅仅是边疆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而且是新时期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本文虽然是基于边疆地区的探索性研究,但"流动公共服务"具有在更广范围内推广的实践价值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价值,这将是"流动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直接决定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其供给机制的效率和质量更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的核心范畴。孝感市公共文化"楚剧展演"项目基于"减负"和"增效"的现实应对,克服了"政府供给"的阻力,引入市场主体,导入竞争机制,顺从了"市场供给"的拉力,由"政府供给"向"市场供给"转变,这其中蕴含了供给主体的重构、供给方式替代、供给手段转换和供给动力叠加的内在机理。通过建立市场化的供给机制,培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行动力,创造了中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可行路径,达到了共同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构建公共服务的协同机制:一个界定性框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供给中,存在着多主体和多部门导致的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问题。要解决这种碎片化困境,必须探索构建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机制。本文从"目标"和"利益"两个变量出发,来构建公共服务协同机制的分析框架,提出科层制协同、沟通性协同、公-私协同、战略性协同四种协同机制,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来阐释每一种协同机制的内在关系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理应在助推乡村发展的同时肩负起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务。就内在逻辑而言,乡村有效治理能够充分赋能共同富裕,不仅能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内驱动力,而且能够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塑造良好环境、奠定基础保障。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软弱化”、多元主体治理“离散化”、数字乡村建设“悬浮化”、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等现实困境制约了乡村有效治理赋能共同富裕,影响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推动乡村有效治理赋能共同富裕,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是核心所在,发挥主体共治优势是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是重要抓手,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是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迫切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治理主体产生的思想引导、行为影响与需要满足等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对象与社会治理目标、方式、主体具有内在契合性和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在党政主导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方向的引领,在市场支撑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秩序的规范,在人民主体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能量的凝聚。  相似文献   

9.
正为探析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模式的实践状态及发展前景,本文借助SFIC协同治理模型对城市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典型个案——"福州交警"APP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福州交警"APP中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作与SFIC协同治理模型相契合,尽管其交通服务智慧化供给模式的协同治理机制还处于发展初期,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性不高、影响力不足,但是这种有限参与是对传统政府单  相似文献   

10.
"治理"概念的出现,意味着政府部门从事公共服务供给思维的转变。随着治理理论的实践,提供公共服务无疑成为社会治理活动的"终端"。与传统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逻辑格相对应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陷入服务供给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失灵的历史怪圈。作为社会治理理论发展的新形态,网络治理理论在批判继承传统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将分析的重点放在政府、市场、社会这些不同工具和机制的相互协作上,并将"场域"和"资本"引入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网络中加以考察,以此探索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以"大数据驱动"为其实践逻辑起点,体现了制度变迁逻辑、目标逻辑以及价值逻辑。基于平台与服务协作的实现方式,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可划分为"搭建平台+委托合作""互联平台+协同共享"和"借用平台+合力互助"三种类型,变革呈现出供给主体多元协同化、供给方式集成便捷化、供给内容精准个性化和供给效果标准可视化的基本面向与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带来经济结构、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公共服务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量"与"质"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发展。本文以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为基础,阐述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在要求,以及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完善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围绕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各地城乡基层的实践创新迅速展开:以大部制和扁平化为方向的基层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断完善;多元协同和开放流动的社会治理形态初步形成;城乡基层民主参与逐步常态化。在此基础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建立健全,并呈现出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互动协同、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并举、城乡基层行政体制机制改革联动的发展特征。在"十三五"阶段,通过优化基层政府权力配置、培育基层社会自主性、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及促进城乡基层治理民主化和法治化,从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德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中,德国属于温和型国家,其地方改革的原则策略选择与中国的渐进改革模式具有某些相似特征,即以法治为核心、以政府能力提升为目标、多价值平衡及公民间接参与为主直接参与为辅。在改革内容上,表现为公共服务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体制改革包括机构精简(含组织流程再造)和地方政府区划改革,机制创新包括公共服务提供系统的重新设计和公共物品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体制改革的直接价值取向是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绩效和强化公共部门的服务能力;而机制创新的直接价值取向则是创设一种新的治理文化,最大限度地动员市场和第三部门参与地方性公共服务的生产,让地方政府"瘦身",实现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跨部门协作通过吸纳包括社区居民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既依托参与提升了决策的合法性与可接受性,又实现了对公共服务需求的精准把控。尊重需求端是进行跨部门协作的基本要求,需求识别是发挥跨部门协作供给优势的关键,应积极发挥基层协商民主在公共服务需求识别与整合方面的优势,以实现基层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是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而以项目为主体的供给方式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模式之一,它能有效调动政府、市场与乡村社会的参与力量。以主体互动视角去探究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的有效性可以发现,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互动、地方政府与农村的资源互动、承包商与农村村庄的行动者互动,项目制供给实现了国家与社会对农村公共服务有效性供给的助推作用。但即便如此,项目制在助推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同时,亦引致农村社会内生化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并不仅仅关乎政府部门,还关系到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是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合作治理模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之下,政府部门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之中来,要将那些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的责任交由社会力量来承担,而政府部门则主要负责基础公共服务的托底。  相似文献   

18.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种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其关键支撑与操作流程为"市场运转、政府主体、定项委托、契约管理与考核兑现";其根本要求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要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公民日常生活等方面,科学地对待与社会组织之间所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区治理创新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以42个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案例作为分析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法对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组合形式进行探究,进而归纳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类型样态。研究发现: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党和政府组织领导能力与社区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类型主要分为:"经济发展+信息平台建设+党政主导"型、"经济发展+资源驱动+党政主导"型、"信息平台建设+党政主导+资源驱动"型、"信息平台建设+党政主导+公众参与"型和"信息平台建设+资源驱动+公众参与"型。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模式是提高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社会回应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正经历着由浅入深的深刻变革,在多元化的理论基础、发展动力和监督体系作用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高。但是,在供给过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非均衡性扩张的问题,市场组织公共服务供给非公益性风险的问题,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非有效性供给的问题,仍然影响着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切实加快转变地方政府服务方式,加强对市场主体供给行为监管,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和引导,是有效提升公共服务公益性和安全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