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刍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湖湘论坛》2003,16(5):64-65
进行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必须遵循的原则。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是指由空气、动物、植物、水资源、土地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统一体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文化生态是由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等文化因素构成的统一体 ,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组合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 ,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目前的民族地区开发来说 ,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周晔 《新东方》2005,(1):57-60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对游客的吸引力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和基础性要求,所以旅游资源表现出多种形态,既有自然界赋予的和历史遗存的具有固定物质形态的资源,也有各种文化、艺术和思想等没有固定物质形态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庄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资源,这首先表现在对自然生态之生命性、有序性、联系性这三大生态美学基本属性的深刻认知上;其次又进一步体现在对主体"此在"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认知和对生态人生的践行上;再次是庄子站在具有生态意味的立场上,否定人类中心主义,批判所谓"有为"和"文明"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和对纯真人性的异化,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大月刊》2006,(11):31-31
第一是文化障碍。20世纪以前,人类发展始终处在自然生态的底线之内,人与自然的矛盾并不尖锐。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和以人统治自然的思想意识,以否定自然界的形成达到自己的目的。“天人合一”等自然和谐思想没有形成文化主流。  相似文献   

5.
基因资源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拥有了宝贵的生物基因资源,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要手段的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并加以利用。近年来,医学生物学界的科研人员在基因工程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优良的植物新品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与一种动物优良性状有关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动物体内,使之获得这种基因并通过基因的表达实现优良性状,从而达到改良动物品种,培育动物优良品系的目的;以及利用转基因动物(或微生物)或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出人类原来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智慧和汗水营造起来的传统民居文化,在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是否有实用和保护的价值,有没有必要作为“活体”文化让人们去继承,发扬光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居文化潜在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从中找到了不少对自然、对环境、对人类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有利用价值的文化成分,希望能启发人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旗  金子强 《创造》2002,(9):46-47
1、立体气候下的坝子文化云南人把高原山地之上的小盆地称为“坝子”。云南省面积39万平方公里,93%以上是山地。山地既是道路崎岖,沟通不便,亦即沟通不灵、思想养料不足。山隔菁阻,就使云南文化中往往多了信息的隔绝性。即使在现代信息条件下,如公路、航空与宽带网络条件下,高原山地的非交通优势仍是显然的事实,网络的虚拟性比之亲临体察依然缺乏“体温感”。我们云南人一开口往往极自豪地宣称:云南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叫做“26个民族26枝花”,这当然是民族资源与旅游人文资料丰富的表现,但是换位思考,26个民族也许正象征着…  相似文献   

8.
人是自然生态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不可能脱离自然生态环境生存和发展。但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又是能动的,人具有社会性。人类改造自然生态环境的能动性和人类社会生产劳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可分性,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后果也具有二重性。人口的增长不能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因此,我们对人口增长突破环境人口容量即地球承载能力的后果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充分认识中国人口增长的环境容量限制,促进中国资源环境的人口超负荷承载量向适度人口规模转变。  相似文献   

9.
周慧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12-114
本文在研究贵州传统民居环境自然生态特点的同时,关注传统民居在历史、文化、地理的综合作用下,分析传统民居的生态特点,挖掘传统民居中普遍而朴素的生态价值、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并为具有生态价值的新民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和教育,云南省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抓住这次重大的历史机遇,为西部大开发和21世纪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一、利用云南省的资源优势发展无污染的特色经济 云南省是中国多民族的一个缩影,共有25个民族,民族之多,居全国之首;云南自然环境优美,景观奇异,云南境内众多的高山构成壮美奇特的自然景观,滇中有著名的“天下奇观”石林,滇西有长江第一湾的虎跳峡,丽江地区素以雪山峡谷而著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南省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在这!if发现了元谋猿人化石,人类史前文化的各个阶段在云南都留下了遗迹;云南立体气候特征明显,资源丰富,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生物基因库”的美誉;云南有406O公里的国境线,其陆路边界之长居全国之冠。云南独特的地质构造、气候带、多种物种资源和人文景观,形成了云南省独特的优势资源,它们既有很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还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赋予人们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受。 但是.云南的优势资源,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一旦开发完这些资源,这些地区的经济往往就不可持续发展,企业就会倒闭、破产。云南省的...  相似文献   

11.
陈洪澜 《前沿》2006,(3):211-214
管理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最普遍的活动,要想使管理富有成效,就必须准确把握管理对象的主要特征,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才能实现管理目标。网络文献资源管理与传统的纸介质文献资源管理相比,具有学科综合性、资源稀缺性、馆藏虚拟性、文献隐蔽性、设施系统性、技术复杂性、传播广阔性与载体脆弱性等八大主要特征,由此要求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在管理理论上全面创新,在管理实践上有新的举措,从而使网络文献资源能够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并获得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试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公共性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理念和思想信念体系,是意识形态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与以往一切意识形态相较,其最鲜明的理论特征就是它的公共性品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为了实现全人类之自由解放事业,创构人类社会之和谐幸福生活,以人类公共性作为其本体之思和建构之路的科学的、实践的、革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皖古遗韵──论徽派民居建筑艺术和特色傅强安徽南部边陲不仅有秀冠五岳的黄山胜景,还保留着大量风格迥异的古代民居。其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休宁、绩溪、婺源、祁门等原徽州属地。这些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代,至今保存完好,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营造之精,装饰之美...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     
《今日浙江》2010,(12):57-57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方日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总之,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相似文献   

15.
文献是人类自身的思想、认识、感觉、情感的凝固和物化,是人脑的外存,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伟大的工具之一.人类在不断改造社会的同时,也不断改进和完善文献的制造过程和利用过程,使之释放最大的功能.可以说,文献资源是一个蕴藏量与日俱增的富体矿,但必须进行深层次开发,才能使文献中蕴含的信息得以充分揭示并有序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人在现实世界中应具有主体性、本位性和责任感、使命感。应着力从人的主体行为视角探讨各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由及其对策。人们在不断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应明确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系统发展观、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观,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思想前提。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中内涵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多元性、山地生境制约、演变过程中明显的阶段性是贵州文化的重要特征。贵州文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有地理区位环境的限制因素,有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但自明清以来与中国主流文化和世界文化交流是贵州文化不断变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作者还分析叙述了贵州近代以来历史上出现的先进思想和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民族民居建筑,在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民族聚居的地区,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吊脚楼式民居。这是贵州少数民族源远流长的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据史籍记载,上述诸民族历史上都曾活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后因种种原因方迁徒到我国的西南地区安家落户。这些民族的古代人既然生活在水网地区,面临的是温湿多雨的环境。因而在营建自己的栖身之所时,在当时存在的巢与穴的两种居住方式中,就只能选取巢居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一起,构成了现代人类社会资源体系的三大支柱,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从广义上讲,信息是物质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形态和运动变化的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狭义的“信息”是指信息接受主体所感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发展史上,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一次次严重破坏,工业化社会在强调功能和效率的时候,忽视了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使人类在21世纪面临生态危机,土壤遭到破坏,能源浪费,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生态建设已成为当前多数地区和国家乃至全人类共同寻求持续发展的重要建设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