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十三五"以来,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的绿色减贫之路,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向生态要效益,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贵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生态资源上的"富饶",已然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的最大亮点。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这是贵州越来越美的五年,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优美生态画卷正在眼前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2.
正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贵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最鲜明的特色。一棵棵"树",是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缩影;一棵棵"树",用绿色托举起贵州奇迹。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贵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最鲜明的特色。在贵州,关于"树"的秘密,你知道多少?赤水有棵"常青树"——竹子。  相似文献   

3.
<正>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要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把绿色贵州建设打造成一种经济活动,让植树造林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让贵州大地绿起来当代贵州:2014年以来,贵州在坚定不移实施主基调主战略的同时,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力度也前所未有地加大了。此次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标,不仅对青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明确部署,也为各地各部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行动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绿色投资是基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上的新型投资模式,是"十二五"时期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两型"社会的现实选择。本文基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重盈余"标准,详细论述了浙江省绿色投资的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和显性不足,并从规模总量、结构调整和主体参与三方面探讨了绿色投资的效益增长空间。研究表明,"十二五"时期浙江省要优化投资结构、提升绿色投资效益,应当着力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良性循环模式,并辅以区域化的阶段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柯柯牙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位于阿克苏、温宿两市县间的黄土高坡上 ,过去这里土壤贫瘠 ,沟壑纵横 ,盐碱肆虐 ,是一片亘古荒原 ,是阿克苏城区风沙灾害的主要源头。从 1986年开始至今 ,阿克苏军民开展了 2 6次大规模的义务植树造林 ,上阵人数达 10 0万人次 ,开挖土方量 10 0 0多万立方米 ,造林4 .5万亩 ,栽种各种树木 2 83万株。昔日的荒漠 ,如今已变成林海 ,初步显示出它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柯柯牙绿化工程被誉为全国绿化造林工程的一面旗帜 ,全社会建设生态环境的一个典范 ,对环天山经济带中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非常…  相似文献   

7.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山地公园省贵州最普惠的公共产品,贵州的生态底色不断"添绿",民生福祉随之增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人民福祉。贵州省作为全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贵州这个"大公园"普惠的公共产品,贵州的生态底色不断"添绿",民生福祉随之增加。幸福绿色中来清晨,家住贵阳市云岩区的于阿姨来到黔灵山公  相似文献   

8.
杨骏  冯成 《当代贵州》2004,(22):5-7
中共贵州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立省"确立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大战略,省委书记钱运录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省的立省之本,必须进一步强化"生态立省"观念,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11,(3):57
<正>近年来,中宁县立足未利用地资源优势,按照"规划先行、有序开发、节约利用、集约高效"的原则,在实践领域探索性地将国有未利用地逐步开发利用为工业园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中宁县现有可开发为建设用地的国有未利用地和国有牧草地540.1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黄河两岸的南山和北山地区,占辖区土地总面积的16.46%。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宁县紧紧围绕建设"枸杞之乡、冶金重镇、物流之都、金岸明珠"的发展定位和"争创西部百强县"的奋斗目标,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本着"保护现有耕地资源、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提升土地利用效益"的思路,移山填壑,劈山开路,植树造林,加快了南北山国有未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坚持以"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理念为引领,努力探索符合山地经济规律、凸显生态环境优势、体现贵州品牌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是全局稳定的"定海神针",是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同步小康的"强大支撑"。围绕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的目标,贵州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全力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一年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呈整体推进态势。截至10月15日,全省已完成造林任务273万亩。回首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启动后的200多个日日夜夜,各市(州)均将建设行动列入重要日程,卯足干劲打了一场生态建设的攻坚战。一幅众志成城建设绿色贵州的画卷,正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造林绿化仍是重中之重2月25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拉开帷幕,目标在2015年到2017年3年间完成造林绿化916万  相似文献   

12.
嘱托回放2015年6月16日至1 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期间,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了肯定,要求贵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3.
刘子富 《当代贵州》2016,(14):63-63
贵州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探索创新开发扶贫、人口控制与生态建设并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系列开发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6,(24):6-7
正近年来,贵州厚植生态保护基础,突出抓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全面绿化宜林荒山荒地,不断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厚植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加快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让生态美起来、百姓富起来;厚植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把生态短板补齐、长板做优,让绿水青山带来源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并要求贵州"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再次强调,贵州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把绿色导向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以对人民、对历史、对莱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好转调发展、污染治理、绿色惠民、制度创新"四着棋",坚定不移地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民生效益和谐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一、以抓转调提质效为方向,探索绿色经济新路径。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发展问题、结构问题、方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  相似文献   

17.
品牌战略,是将品牌视为独立的资源和资本,并以此为主导来带动、组合其他资源和资本,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营活动和经营行为。贵州要冲出"经济洼地",实现"后发赶超",就要  相似文献   

18.
正森林是巨大的绿色宝藏,在8月初四川正式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去行政化,建设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推进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于是,在"十三五"期间,四川将以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江河湿地修复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脆弱地区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9.
永泰县要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生态优势,实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积极对接福州新区,重点推进,加快突破,尽快形成具有永泰特色的绿色产业;坚持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的“绿动战略”,推动绿色崛起,努力打造福州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县.  相似文献   

20.
李平 《求是》2013,(3):44-45
近年来,大庆油田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生产和环保并进、经济和生态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黑色油田展现"绿色希望"。绿色理念引领发展新路。如何克服油田快速开发过程中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努力延长油田的寿命,尽可能多产优质原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成为摆在大庆油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