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4,(26):50-50
正老王山,公路弯弯情悠悠;牂牁江,碧水怀珠意潺潺。有"夜郎古国"之称的六枝特区,集"青山绿水、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三大特质为一身,是省内不多见的多样性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个一直并不为人所熟悉的"深闺之地"近年来乘着旅游产业整体转型的"东风",实现"精彩转身",慢慢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产业"魔棒"激活"转身"动力"郎山岱水,云上牂牁"。牂牁江是大自然对六枝的特殊馈赠,让这  相似文献   

2.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6,(38):52-53
正泛舟牂牁、行走古镇、做客"布依"、探秘"长角",在一个个精彩"转身"后,六枝这个"山水丽人"开始崭露头角。老王山,公路弯弯情悠悠;牂牁江,碧水怀珠意潺潺。有"夜郎古国"之称的六枝特区,集"青山绿水、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三大特质为一身,是贵州省内不多见的多样性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六枝这个一直不为人所熟悉的"深闺之地"乘着旅游产业整体转型的"东风",实现"精彩转身",逐渐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3.
汪龙舞 《当代贵州》2013,(12):34-35
六盘水古属中原西南边陲之地,美丽的乌蒙山区成为历朝历代各族人民避乱躲灾的世外桃源。继夜郎古国和秦汉牂牁古国之后,彝族从羝羌中分离出来,沿青藏高原南下;苗族从荆楚之地渡江西迁;布依族、水族从骆越族中分离,溯河北上;汉民族因"调北征南"而入……从古到今,深嵌在云贵高原的这块福地,敞开胸怀接纳了38个相继来  相似文献   

4.
9月22日,2011中国·六枝"发现——原始牂牁江"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贵阳召开。由六枝特区区委、区政府主办的"发现——原始牂牁江"系列活动从即日起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包括"牂牁江"杯首届野外垂钓大赛暨牂牁江帐篷音乐节、摄影科考活动暨"牂牁江杯"首届原生态摄影大赛及"老王山探秘"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5.
杨芳权  谭勇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4,(8):I0002-I0002
正自古被誉为"万古桃源"的石阡县,近600年的府治历史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相汇,积淀了深厚的古夜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散发着"山峡之幽、溪河之秀、温泉之古、文史之久、民俗之纯"的独特魅力。夜郎遗魂、茶香千古、温泉独绝,山川秀丽、文化芬芳、人杰地灵的石阡,宛如一朵奇葩。绽放在武陵深处。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是夜郎古国属地、古牂牁郡地,有历史记载最早的夜郎古县。这里民族民间文化异彩  相似文献   

6.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3,(12):50-50
探秘神奇牂牁、体验文化夜郎、感受箐苗风情,在六枝特区,都能让人如愿。"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这是《史记》对夜郎国的记载。"牂牁江即位于今天六枝特区西南部、流经六枝特区毛口乡一带的北盘江"正成为共识。沿江而行,牂牁寨、木城村,老  相似文献   

7.
正盘活历史人文资源,注入现代生态文化,黄平在全域旅游探索中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升且兰文化品牌内涵。激活传统续接千年文化黄平历史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且兰文化。作为与夜郎齐名的古国名,"且兰"一词始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乔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琢船于岸而步战……以且兰有琢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清代王孚镰在《牂牁江辩》中指出:"今黄平旧州都凹山之水,实为沅水所从出……则且兰,牂牁当以黄平旧州为定。"且兰国都遗  相似文献   

8.
正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成效初显,脱贫攻坚力度加强,群众小康步伐加快。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是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夜郎文化神秘古朴、牂牁文化历史悠久、三线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近年来,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目前,第四届六盘水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主会场牂牁江景区正在如火如荼加紧建设,全省"十三五"重大文化项目梭戛乡长角苗示范新区、着力打造的"六枝记忆·三线公  相似文献   

9.
每当提到贵州古代的历史,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夜郎国,至于夜郎之前的贵州境况,除了那些专攻贵州史的学者们外,一般人都只剩下一片茫然.其实,在"鬼方"消亡以后,古夜郎国出现之前,今贵州地区曾经有一个被称为牂牁的古国.只是学术界对此一直有争论.许多历史著作里不大提到它.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说:"牂牁是中国的。"也有人说:"夜郎是世界的。""中国牂牁,世界夜郎。"亦可以说是六枝的。在很多人眼里,农业才是六枝的发展优势,旅游历来都是六枝的"短板",其实不然。从南向北,一路喀斯特自然风貌、古文化遗址、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乌蒙大地,让六枝特区旅游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加之夏季平均14.5℃的独特气候条件,使六枝成为天然的避暑胜地。先从南部的牂牁江看下去。"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曾对夜郎国作这样的记载;彝文《水经注》说:"县  相似文献   

11.
付松 《当代贵州》2013,(23):46-47
文化,为旅游的发展赢得了空间,同时也因旅游的发展得以延伸、演绎和弘扬。六枝特区的生动实践,正成为文化和旅游"联姻"的典范。老王山,公路弯弯情悠悠;牂牁江,碧水怀珠意潺潺。从海拔2127米的山顶到海拔691米的山底,气温的差异、植被的变化,造就了这里"落差千余米,千米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独特景象。山下默默流淌的牂牁江,孕育了古老而神秘的地域文化,千百年来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见证着一个西部特区的追梦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不说"夜郎古国"在贵州,还是在湖南?单就投资50亿元,打造"夜郎古国",就不能不承认是一个"大手笔"。10月23日,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政府与湖南玖联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夜郎古国"文化开发项目,签约金额50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这里风光旖旎——夜郎故地牂牁江、贵州屋脊韭菜坪、雄奇壮美北盘江大峡谷……行走六盘水,就是行走在灵山秀水间;这里气候独特,凉爽舒适、滋润清新,"中国凉都"誉满天下;这里文化多姿,盘县大洞古文化万年流淌,梭戛长脚苗风情绰约,长征文化薪火相承,"三线"文化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08,(1):8-8
1971年发现的安顺市西秀区宁谷汉遗址。已被探明为贵州第一个中央集权地方政府——牂牁郡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整理发掘的又一批汉墓及文物,进一步佐证了安顺就是汉代牂牁郡郡城故址。这对研究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掘贵州历史文化资源。实旋贵州打造旅游大省、文化大省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刘兴海 《当代贵州》2013,(14):54-54
认识贵定,要从贵定的县名开始。作为全省唯一在县名中带有"贵"字的县,这片热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堆锦集秀的生态旅游资源。贵定历史厚重,人杰地灵。殷商时属鬼方,西周时属牂牁,春秋战国时为夜郎、且兰国地,隋置宾化县,唐置多乐县,宋筑"麦新城",为贵定建城之始。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拆新贵县之"贵"、定番州之"定",合称贵定县,县名由此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2,(2):34-34
我国是文化古国,有时也被称之为文化大国。但文化古国、文化大国绝不等于文化强国。如何能成为文化强国,很重要的一条是尊重文化资本。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任何有益的文化需求和文化行为都是宝贵的资本,因为它是精神、物质的生产工具,也是生产力。怎样才能拥有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7.
不说"夜郎古国"在贵州,还是在湖南?单就投资50亿元,打造"夜郎古国",就不能不承认是一个"大手笔"。10月23日,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政府与湖南玖联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夜郎古国"文化开发项目,签约金额50亿元。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把研究贵州史的重心放在西半部,重视牂牁、夜郎,而于东部地区多有忽视。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夷为牂牁郡"固然重要,而在此之前166年,即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秦夺楚巴黔东地",在川、鄂、湘、黔毗连地区设黔中郡,黔东北及黔东南便纳入行政建制。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56年贵州有行政建制之始,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处于前列,贵州简称"黔"也始于此。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知道位于安顺西秀区的旧州古镇。在2008年它获得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桂冠以前,就已经知道它,因为这里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方之一,在春秋时就是古牂牁国辖地,唐武德元年(618年),属普里部所属的罗甸国。旧州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应该从五代说起。公元940年,旧州成为张姓兵的分封领地,张姓兵来自于随楚王马殷征讨牂牁的柳州八姓兵。从这年起,旧州走过了1072年的光阴。过了五代,到了元代,公元1351年,朝廷在这里设置安顺府。明代成化元年(1465),治所迁到今天的安顺城,旧州镇便认领了"旧州"这个名字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20.
凯里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牂牁,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属且兰,隋、唐属宾化县,宋属合江州。明、清时期置清平堡、司、卫、县或凯里司、卫、县。民国三年(1914)改称炉山县,1958年复称凯里县,1983年设立凯里市。凯里旅游文化资源富集,属典型的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世界级的民族风情旅游胜地之一,被联合国世界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最高档次的世界十大旅游景区之一、也被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和全国41个"绿城"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