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对于我国进行了10年的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特殊年份。十年让非遗保护工作开始进入理性期,非遗工作开始进入总结和学理提升的阶段。多数学者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断代研究。2012年也是"后申遗时代"的起步年,申遗热潮逐渐理性,从实践的角度去保护和认识非遗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生产性保护成为热点。非遗的产业开发和非遗产业化的区分也为实现非遗经济价值带来新的思路。同时,在这一年更加注重非遗商业属性,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具体措施得以探讨。对于非遗的保护,除了保护名录措施越来越完善,警告退出机制的建立外,在这一年里,不仅让"非遗法"的价值和不足得以显现也使得非遗的生态保护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方式在实践中得到新的认识。"后申遗时代"更加注重活态传承,特别是对于传承人的研究,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讲,传承人也是整个生态保护链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备受关注,"非遗+旅游"如火如荼。贵州作为非遗大省,长期以来在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既有效激活了非遗的生命力,又增强了文化旅游的向心力。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特推出"跟着非遗游贵州"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备受关注,"非遗+旅游"如火如荼。贵州作为非遗大省,长期以来在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既有效延续了非遗的生命力,又增强了文化旅游的向心力。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特推出"跟着非遗游贵州"系列报道,本期推出"非遗+演艺"篇,一起看文旅融合绽放的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9日是第七个“世界文化遗产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省艺术研究院、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文殊坊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首届‘文殊坊杯’非遗手工技艺精品邀请展”系列活动在成都文殊坊历史文化保护区成都会馆举行。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0个,市级名录1342项,县级名录5076项。同时,我省以连续举办“中国成都同际非遗节”为抓手,使之成为聚集国内外非遗资源、促进非遗保护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四川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平台与重要品牌,占领了中国非遗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5.
吴松  徐静 《世纪桥》2023,(11):79-8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其中深挖思政元素,汲取文化基因,不断深度融合,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基于此,首先从实践育人角度入手,以暑期社会实践为抓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组织青年大学生走访调研“非遗”文化,访谈非遗传承人,了解新时期“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探索“非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路径,最后分析得出“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探索。通过实践育人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时代意识和使命担当,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赋能。  相似文献   

6.
正一十载风雨兼程,十载春华秋实。非遗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特定的传承环境,非遗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内容和形  相似文献   

7.
<正>9月11日,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盛大开幕。本届非遗节时值中国文化遗产日设立十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围绕"传承文脉、创造未来"这一主题,以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为重点,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这一时代课题,探索"互联网+非遗""文化+双创"的融合发展路径。本届非遗博览会展览面积近5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国和世  相似文献   

8.
苑焕乔 《前线》2013,(3):72-73
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仅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就有国家级44项、市级216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及促进社区和谐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文体场所开展包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各种文化活动,既可以提升社区环境的文化品位,又对居民的心理健康和文化素养产生重要影响,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前蚌埠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实践难题。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一)蚌埠拥有众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蚌埠地处秦岭淮河这一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淮  相似文献   

10.
泰宁梅林戏     
正泰宁历史悠久,人文发达,独特地缘,风光秀丽,造就了泰宁独具一格的文化遗存与文化现象。2011年泰宁县整理出版了《守望与传承——泰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书,建立了比较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目前泰宁县有非遗文化12个类别,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梅林戏,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新桥大源傩舞、新桥大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使当地民众受益,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文章聚焦我国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蜀绣,通过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指出振兴蜀绣、推动失业群体居家灵活就业的机制与意义,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城乡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米  马乔 《新湘评论》2020,(3):26-27
前不久,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推荐的湖南雨花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雨花非遗馆创办人郭存勇获评“2019非遗年度人物提名”,成为湖南唯一获奖者。这是对其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褒奖。自2015年郭存勇创办雨花非遗馆至今,359个非遗项目、200余名传承人在此聚集。近两年来,雨花非遗馆通过民办公助的模式搭建非遗人才孵化创新平台,以“非遗+旅游”等模式帮助传承人走向市场,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打造名副其实的非遗高地、文化胜地、人才福地、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3.
正以多彩贵州品牌为依托、非遗为内涵、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通过非遗展示,文化创意孵化、研发和学习等,促进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利用。"如果您想感受贵州建筑、民族服饰、银饰、傩文化,请往左边走;如果您想学蜡画、染布、剪纸,请往右边走……"5月26日,在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非遗博览馆内,讲解员正引导一批前来参加2019数博会的浙江游客体验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正"以前我只觉得制作苗绣和蜡染都是生活必须,从没想过还能漂洋过海卖到伦敦!"织金县苗族技艺人杨林先说,"电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帮扶模式,让她们这些苗族绣娘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非遗"搭乘"大数据","半边天"战贫困显巾帼风采。广州市积极引联广州唯品会,助力毕节市织金县蜡染刺绣创出"电商+非遗+扶贫"的非遗扶贫新经济模式,树立了电商公益的良好标杆模范,为新时代新公  相似文献   

15.
徐洪兰 《学习月刊》2012,(14):47-48
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时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是一个民族历史传承的文化缩影。保护“非遗”,既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一种蕴含着民族特质内涵的活态文化,正逐渐失去滋养它的社会环境和精神土壤。资金短缺、后继无人、创新能力差、政府支持力度小、社会认知度低……非遗项目生存堪忧、传承堪忧。  相似文献   

17.
非遗寻踪     
<正>精湛的蜀锦技艺、醇香的泸州老窖、奇妙的川剧变脸、柔美的分水油纸伞……8月2日至7日,全国50余家网络新闻媒体走近四川,他们惊叹于川酒、川剧、蜀绣等独特的文化魅力,对千年古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称赞有加。那么我省在立足"传承珍贵文脉、守护精神家园"的基础上,怎样构建非遗体系?在非遗传承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创新?如何开发利用非遗呢?  相似文献   

18.
侯儒 《奋斗》2022,(11):67-6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以“两办”名义印发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期望。因此,对标《意见》重新梳理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不仅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的必要行动,也将为今后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唐燕荣获黔南州第三届“黔南骄傲”十大年度人物称号。今年2月,她入选“贵州好人榜”。一个“唐娃娃”;一间“唐人坊”;一所“非遗学院”。从小就喜欢布娃娃的唐燕,把自己的梦想与事业结合起来,从此与贵州结下不解之缘。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唐燕与贵州结缘,投身贵州:创办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唐人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以下简称“非遗学院”),招收初中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全额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的冲击和商品化的影响,使非遗技艺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社会环境,如何让非遗技艺在现代化的大潮中继续发挥作用呢?许多非遗传承人在思考、在行动,而跨界传承就是一项大胆的尝试。金银错:青铜器到玉器的跨界传承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青铜器进入辉煌时代,礼乐器、车马器、兵器和杂器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