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读点经典     
《当代贵州》2012,(25):61
《管子》二则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牧民》)民变而不能变……不可服民取信。(《侈糜》)《孔子家语》二则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败节。(《在厄》)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三恕》)  相似文献   

2.
《先锋队》2015,(3):8-10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典出:《管子·禁藏》原文: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情。气情不营则耳目谷,衣食足。耳目谷,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释义:不去立没有好处的功劳,也不去做没有益处的事情。诚于中者,形于外。——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典出:《礼记·大学》  相似文献   

3.
经典语录     
《当代贵州》2017,(47):77-77
天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商周·召公爽《旅獒》) 规矩一而不易,不为秦楚缓节,不为胡越改容。 (宋·陈害《稽功之宜》)  相似文献   

4.
<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典出:《管子·禁藏》原文: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情。气情不营则耳目穀,衣食足。耳目穀,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  相似文献   

5.
经典语录     
正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晋·葛洪《抱扑子·极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西汉·戴圣《礼记·文王世子》)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春秋·管仲《管子·七臣七主》)  相似文献   

6.
经典语录     
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战国·姜子牙《六韬·文韬》)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相似文献   

7.
经典语录     
<正>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韩非子·主道》)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淮南子·兵略训》)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大学·经上》)  相似文献   

8.
经典语录     
<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春秋孔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战国孟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先秦荀子)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战国子思)  相似文献   

9.
经典语录     
正在己无不尽之心为忠,在人无不实之言为信。(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养生主》)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耻焉。(东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相似文献   

10.
经典语录     
正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王楼贺韦华传》)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唐·房玄龄《晋书·宣帝纪)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时必乱。(战国·荀况《荀子·君道》)  相似文献   

11.
曹应旺 《当代贵州》2020,(10):78-78
毛泽东从韶山读私塾时起,就读了《论语》,也读了《孟子》。他从小就熟悉《孟子》的思想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内容的重视事物特殊性的观点,重视区别不为与有为、不为与不能的观点。《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许行主张"市价不二":"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批评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相似文献   

12.
经典语录     
<正>通于物者不可惊以怪,喻于道者不可动以奇,察于辞者不可耀以名,审于形者不可遁以状。(《淮南子·修务训》)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孔子家语·五仪解》)己未善,则舍己之未善而从人之善;人有善,则取人之善而为己之善。(孟子三·公孙丑中)  相似文献   

13.
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既不能为所欲为,也不能为官不为;既不能滥用职权胡闯蛮干,也不能身居其位不谋其政。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党员干部对严格的纪律一时不太适应,面对新任务一时手足无措,出现了不敢担当、萎靡懈怠的情况;有些党员干部奉行不出事就是好事、不做事就不会出事的庸俗理念;有的甚至认为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正闲来翻看《论语》,感觉孔子是位善且会饮的老头儿。比如,他在《论语·乡党》篇中说:"唯酒无量,不及乱。"意即"饮酒不限量,却不至于醉"。《论语·子罕》篇还有几句:"子曰:‘入则事公卿,出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大意是说:"在外侍奉君臣,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努力去操办,喝酒不被酒所醉倒,除了这几点以外,一无长处。"对"不为酒困"这句话,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不为酒困’——喝酒没有醉过。我  相似文献   

15.
经典语录     
正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清苦不以穷否而怨,则必永其令问矣。(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先秦至汉《黄帝内经·素问》)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录     
<正>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近思录》载程颐语)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呻吟语·存心》)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极言》)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语录     
正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战国·商鞅《商君书》)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西汉·刘安《淮南子》)  相似文献   

18.
经典语录     
<正>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朱子语类·卷十八》)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六韬·大礼》)君子得位,欲行其道;小人得位,欲济其私。欲行道者心存于天下国家,欲济私者心存于伤人害物。(《日知录》)  相似文献   

19.
经典语录     
<正>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顺也,不可强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二程集·遗书》)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此是大担当;老者衣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此是大快乐。(《呻吟语·谈道》)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管子·七臣七主》)  相似文献   

20.
经典语录     
正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陈澹然《寤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东汉·王符《潜夫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