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是"三严三实"要求的生动实践,14万余名驻村干部在广大农村真蹲实驻、真抓实干和"做实事不做过客"的干事理念,为全省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同步小康注入了强劲动力。"难忘的‘乡愁’,让我一直牵挂着柏果乡亲,他们就像自己亲人一般,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生命里。"这是六盘水市环保局驻村干部何大文的驻村感受。这位有着10年军旅生涯的军转干部,2013年2月主动申请驻进盘县柏果镇柏果村,"两年的驻村时  相似文献   

2.
在贵州驻村干部中,不乏令人感动的村庄故事。许多驻村干部内心深处,饱含民生关怀,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创业,把驻地当作故乡,他们甚至不舍离去,他们奉献着青春,也收获着感动!本刊记者通过深入采访,记述了三位不舍得"打道回府"的驻村干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生动片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驻村干部用心识真贫、用情真扶贫、用力扶真贫,争做贵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先锋军"。"十三五"开局之年,"对驻村工作来说,形势任务是重要机遇,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在4月18日贵州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2015年总结表彰暨2016年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上,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强调。会议表彰了30个"全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先进集体"、100名"全省优秀村第一书记"、100名"全省优秀同步小康驻村干部"。春末夏初,新一批4.3万名驻村干部接过了真情帮扶的接力棒,在田间  相似文献   

4.
姚远 《当代贵州》2014,(25):14-16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民生者在田野。数万名驻村干部,来到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走到群众身边,为推动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凝心聚力。他们带下去的是真情、智力与资源,带上来的是民情、民意与民心。对于贵州而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有一举三得之效:践行群众路线、培养锻炼干部、推动小康建设。这项同心同苦的民生工作,推动跨越、加快发展,利在长远;这些忠实务实的驻村干部,真情帮扶、脚踏实地,善作善成!  相似文献   

5.
刘成彬 《当代贵州》2014,(23):49-49
正路边青瓦白脊房、水果蔬菜养殖场、通村通组水泥路、休闲还有娱乐场……一道道靓丽风景折射出石阡县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同步小康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今年,石阡县紧紧围绕2020年与省、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派出1318名驻村干部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整合资源、协调力量,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用帮扶星火点燃同步小康燎原之势。"富"在农家产业发展把头带"现在,我们不出村就能打工赚钱了,村里有了产业,群众致富就有了盼头。"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村村  相似文献   

6.
朱钧 《当代贵州》2013,(15):45-45
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驻村干部应根据基层的发展变化,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推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扎实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民生者在田野。数万名驻村干部,来到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走到群众身边,为推动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凝心聚力。他们带下去的是真情、智力与资源,带上来的是民情、民意与民心。对于贵州而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有一举三得之效:践行群众路线、培养锻炼干部、推动小康建设。这项同心同苦的民生工作,推动跨越、加快  相似文献   

8.
孙蕙 《当代贵州》2013,(26):52-53
沿河自治县一条条干群"连心路"、一座座干群"连心桥"、一口口干群"连心井"正在驻村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卷起裤子"走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中建成,驻村干部用自己辛苦指数换来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有这样一组数据:沿河自治县2012年12月10日启动"干群连心·同步小康"干部驻村工作以来,在429个行政村设立了"干群连心室";1600余名驻村干部进村走访群众8万余人次;宣讲各类政策700余场,6万余人次参与;帮助群众办理实事好事790多件,  相似文献   

9.
<正>贵阳市坚持以"六化"措施推进驻村干部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致富领航员、党建指导员、民生服务员、矛盾调解员"作用,不断提升驻村工作满意度。近年来,贵阳市按照省委"实施精准扶贫、推动同步小康"总体部署,努力创新方式方法,坚持以"六化"措施推进驻村干部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致富领航员、党建指导员、民生服务员、矛盾调解员"作用,不断提升驻村工作满意度。精准化选派。立足精准帮扶,突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州进一步加大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力度,从省、市、县、乡四级选派驻村队员55864人,以县、乡镇、村为单位分别组建了11590个驻村工作组,首次实现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两个全覆盖。"看到干部跟我们同吃住,带动乡村发展,大家也愿意跟他们说说心里话。"说起村里来的驻村干部,各地村民纷纷点"赞"。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让驻村工作在党建扶贫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务川精准脱贫,确保2020年如期与全国同步奔小康,近日,务川自治县委组织部开展了精准选派驻村干部回头看活动,大力实施"驻村+脱贫"战略,以"五个一"精准管理驻村干部、抓好驻村工作,让驻村干部"选得准、驻得下、管得好、成效明"。全县一平台。全县建了一个驻村工作微信平台,将所有驻村干部,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2月28日,55864名干部带着行李,带着"帮扶农村、同步小康"的任务与梦想,向基层一线走去。他们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他们为群众解决最关心的问题,出谋划策,帮助发展;他们用真心换来群众的赞誉,同心同苦,扎实务实。他们虽然来自各个地区,单位不同、层级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驻村干部"。  相似文献   

13.
<正>紫云县坝羊乡所有行政村均建有村级食堂和同步小康菜园(简称"一园一堂"),村干部在午餐时间接待群众来访,不仅创新了全天候为民服务机制,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保障了驻村干部"真蹲实驻"。创新全天候为民服务机制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战斗堡垒,是稳固党的执政根基、维护社会稳定、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坝羊乡党委立足根本实际,紧紧抓住基层党建工作不放,为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创新实施了"一园一堂"工程(即:全乡7个  相似文献   

14.
2015年8月以来,按照中组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通知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先后选派了21名优秀干部到贵州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他们和贵州选派的近万名驻村干部一道,为推动贵州农村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注入了强劲动力。本刊选取四名代表,讲述他们的驻村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盘县广大驻村干部访贫问苦、解困纾难,成为村民信得过、处得来的"好兄弟""好闺女""好帮手",赢得群众点赞。到农村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到农村去,服务群众,锤炼作风到农村去,砥砺品质,建功立业……随着一声呐喊,2013年以来,盘县2464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奔赴全县454个村,扎根基层、立足基层、服务基层,描绘出小康梦的壮美画卷,2014年全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5%。两年来,广大驻村干部俯下身  相似文献   

16.
<正>年初,在天柱县远口村驻村即将结束,魏丕业已打好回家的背包,但父老乡亲们联名挽留,深深地感动了他。魏丕业又向组织申请继续驻村,和乡亲们再干一年。今年,贵州选派5.7万余人、组建1.1万余个同步小康工作组,再次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和驻村干部魏丕业一样,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的还有很多。老百姓说,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的干部留在我们身边,心里踏实多了。  相似文献   

17.
驻村故事     
驻村干部把脚印"印"在了泥土里,把真情"驻"在了群众的心上。在此遴选的10个驻村故事,从不同角度反映了1万多个驻村工作组、5万多名驻村干部如何真真切切听民声、实实在在帮发展,他们同心同苦的情怀与忠实务实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赞誉,推动了乡村的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切实推动农村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贵州省直机关工委以实施“六项行动”为抓手,推动省直机关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农村,服务群众,每年选派600名党员干部参加驻村工作,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苦同小康。驻村干部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真蹲实驻察民情、真帮实促解民忧、真抓实干帮民富,受到老百姓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9.
杨彦荣 《当代贵州》2014,(36):34-35
正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绿荫间,老人们在院坝里边晒太阳边聊着家长里短。水泥院坝的一角,一堆黄澄澄的玉米粒铺洒在骄阳下……走进安顺市普定县猴场乡水落洞村,祥和、秀美、惬意的乡村景象随处可见。问及如今村美、民富、生活优的秘诀,村民们憨憨一笑,说出一句心里话:"他们帮扶得好!"大伙口中的"他们"是指贵州省总工会驻普定县同步小康工作队。从2013年起,省总工会同步小康驻村联系点调整为安顺市猴场乡,重点帮扶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过深入部分后进村走访座谈,发现群众对部分驻村干部“心不驻”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机关干部驻村“心不驻”,主要表现:一是有的驻村干部作风漂浮,不联系群众,不倾听民声,干群关系疏远;二是有的驻村干部三天两头往回跑,一个月在村里呆不上几天,名义上驻村,实际上“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