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4年6月4日,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进入重庆酉阳南腰界,并以此为大本营,开展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7月21日至22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铅厂坝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黔东特区革命政府正式成立。黔东特区根据地,包括重庆酉阳、  相似文献   

2.
红二、红六军团主力转移离开黔东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地方军阀和土豪劣绅向黔东革命根据地疯狂反扑,在"一人当红军,全家都诛灭"的反革命叫嚣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处搜捕黔东独立师、红军家属、地方干部.沿河县河蛟岩乡苏维埃主席孔朝庭受尽敌人严刑拷打,毫不屈服,临终给儿子留下遗嘱:"等到我红军回来,你一定要替我申冤报仇"、"要与土豪彻底斗争到底".  相似文献   

3.
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同黔东各族人民共同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在云贵高原上竖起了第一面红旗.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处于不利的形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完全丧失,红军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三军转战湘鄂川边地区,数次准备建立根据地未果而进入黔东地区的背景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4.
一、黔东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的三种不同观点黔东革命根据地,作为一块独立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和二战时期全国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过程,并逐步趋于一致.回顾建国以来,在党的二战时期根据地史的研究中,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归属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见诸于各种史稿、资料和研究文章,大致有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5月,红三军进入黔东。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作出了"建立包括酉阳、秀山在内的黔东特区"的决定。会后,红三军印发了大量文件,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抽调部队干部组织地方工作队,分赴酉阳、秀山、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地发动和组织群众,组织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开辟根据地。  相似文献   

6.
1934年10月底,红二、六军团主力撤离黔东革命根据地,实施东进战略,开展湘西攻势。从此,留守根据地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和黔东独立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在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中,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孙秀亮为保卫红色政权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枫香溪会议   1934年,退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三军,经过湘、鄂、川、黔边地区的长期转战后进入贵州。 6月 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省沿河县枫香溪 (现属德江县 )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夏曦、贺龙、关向应等。会议根据“群众的斗争与情绪”,“敌情的薄弱”,“决定了在印江、沿河发展苏维埃运动”,“并决定调集一批干部把军委会的机关建立起来,即刻成立军委会的宣传队”。会议对分局书记夏曦执行“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了总结,作出了 3项决议: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恢复红三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抽调…  相似文献   

8.
1934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原红二军团)在贺龙、关向应同志的率领下,在贵州沿河、印江、德江、松桃等县,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组建了黔东纵队、黔东独立师等,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迎接红六军团的到来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9.
国保档案     
《当代贵州》2012,(18):52-53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它们是历史文脉宝贵的见证。在乌江流域,武陵山脉之间,至今保存着6处"国保",它们增添了"桃源铜仁"的历史厚重,也成为了"梵天净土"的文化地标。1934年7月21日,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创立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张永 《世纪桥》2021,(1):27-33
土地革命时期,红三军(1934年10月25日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动摇反动统治基础与统治秩序,开展如火如荼革命活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与红六军团西征胜利会师、红一方面军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创造重要条件.在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转战黔东开展的...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实现胜利大会师。毛泽东挥笔疾书:“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我们翻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就会发现,示意红军长征路线的“红飘带”,两次从黔东划过:黔东,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是贺龙率领他与周逸群创建的红三军,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是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从而孕育出红二方面军的地方。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出发,创建了更具影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大转移在这里驻足,然后挥师西进、北上。  相似文献   

12.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战略转移过程中,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进入巫溪、巫山、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后东进湘西,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四方面军进入城口、开县,改编川东游击军为红三十三军,解放城口全境,建立城口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扩大和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一部进入綦江,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红一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去到沿河、印江、德江、江口、石阡及四川酉阳、秀山等地的时候,思绪回复到上世纪30年代的“黔东特区”。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革命风起云涌,建立许多红色政权。  相似文献   

14.
<正>"沿河山水藏天下,乌江雨露润客游。"著名作家蒋子龙如此赞誉沿河。沿河,一个让人向往的风情之地:盛产空心李子,盛产山水美景,盛产土家歌谣。乌江画廊百里绵延,麻阳河畔群峰叠翠,土家村寨错落有致,秀美沿河名不虚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使沿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国家级黑叶猴自然保护区麻阳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等旅游名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5.
正1934年,贺龙率领红三军由湘鄂西转战酉阳、黔江、彭水,攻下沿河,于6月初到达酉阳南腰界。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会议,决定建立黔东特区根据地,组织干部深入发动群众,组建工农武装,开展政权建设。贺龙和参谋谷志标一起召集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红二方面军在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以后,红军其他主力部队也相继离开原来的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二方面军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组成较晚。1930年7月,湘鄂边地区的红四军和鄂西地区的红六军在湖北省公安地区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全军团约一万人。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1934年5月,红三军转战黔东地区,创建黔东苏区。1933年6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七师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八师组成红六军团,次年8月奉命西征,在湖南桂东寨前圩建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17.
枫香溪会议是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从此,红三军走出了"左"倾的阴影,进入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梅宏 《党史文苑》2012,(10):4-6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创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及"上山思想"后,"经营农村"思想具体实践的重要开端;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要开端;它为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乃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都具有榜样性的作用,是我们党土地革命斗争方式形成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19.
宋键 《红岩春秋》2023,(1):14-21
<正>1934年6月,红三军退出湘鄂西根据地,到川黔边创建以四川酉阳南腰界(今属重庆)为指挥中心和大本营的黔东苏区。1934年10月底,在贵州沿河水田坝、江口苗王坡、印江木黄等地,终于接应到奉命先遣西征的红六军团,两军在南腰界胜利会师。南腰界会师是中国红军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红二、红六军团踏上了并肩作战、团结奋斗、共创辉煌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红岩春秋》2009,(3):77-78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位于秀山县城西北28公里处隘口镇坝芒村。 1934年夏,贺龙率红三军在川黔边创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