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古典学研究。这与社会科学的面向现实、面向未来截然不同。就如黄侃所说:学术研究不在于发现,而在于发明。何谓“发明”?当人类的、民族的、时代的心灵失去了方向、变得支离破碎的时候,最直接的合理的道路是回忆,回忆那个曾经的最淳朴的整体的时代,那种对人生宇宙问题的最基本应对方式,就像回忆大地、童年、故乡、母亲一样。因此,“发明”就是“回忆”,如果回忆不可唤回,那么末世已经降临。因此,对古典的回忆也是一条唯一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哲学界某人,在1988年7月12日和8月9日的《文汇报》上发表了《现实主义和反映论问题》洋洋数万言的长文。该文提出了一个“新发现”,即列宁是一个“直观反映论者”(即机械论者);与此同时提出了一个“新主张”,即“用别的提法来代替反映论”。该文刊出不久,思想理论界的某些人(如金观涛之流)便一拥而上,大抡板斧,砍杀“反映论”,提出用“选择论”、“建构主义”取而代之;企图一举实现该文提出的“新主张”。这涉及到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的、根本的问题,是不能不辩论清楚的。于是便引出了本文的论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史学界有些同志发表文章,对“传统”的“五种社会形态”说提出质疑,主张代之以“三大形态”、“四大形态”,或以所谓“复线论”、“多元论”取代社会发展的“单线论”。这些论点实际上大多是三十和五十年代论战中被否定的旧观点。现在既然又提出来了,就有继续讨论的必要,因为这关系到历史研究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的问题。本文拟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刘保明 《前进》2004,(3):26-27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以往,人们更多地立足农村,着眼于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时至今日,这条路子已越走越窄。从现实看,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模式,把“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置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局来考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市开发和小城镇建设步伐,通过发展城市来繁荣农村。中央关于“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方针和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挖掘城市化潜能提供了良好契机。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  相似文献   

5.
薛德震 《传承》2013,(1):57-57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的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议论几乎从未间断过,出现了诸如“怀疑论”“否定论”“过时论”等观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的人甚至主张“丢弃马克思主义”。这实际上涉及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对于为什么会产生犯罪和为什么刑事案件发案率会波浪起伏的根本原因问题,犯罪学界存在不同观点,可归纳为六论,即“旧社会残余论”、“十年动乱论”、“外来影响论”、“经济发展同步论”、“商品经济发展论”、“多因素综合论”。笔者对这六种犯罪成因论持不同看法,本文试作一点剖析。所谓旧社会残余论,是苏联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产生犯罪,所以存在犯罪是由于旧社会残余作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们沿用苏联这一理论也是为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产生犯罪。应当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虚拟经济我在以此为题撰写的前六篇论文 (“一论”、“二论”、“三论”、“四论”、“五论”发表于本刊 ,“六论”发表于《高校理论战线》2 0 0 3年第 2期 )里 ,对目前存在于美国的虚拟经济的内涵均曾在不同程度上作过说明。考虑到我国学术界近年来就这个问题所展开的讨论 ,我以为有必要在此就这个问题再做几点说明 ,供参考。综合前六篇论文的内容 ,关于目前存在于美国的虚拟经济的内涵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 ,我所说的虚拟经济 ,是对美国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一步展开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所谓“新经济论”所…  相似文献   

8.
洛克的“反省”说过去在苏联和我国的哲学史教科书里一直被视为难心主义而受到批评,全面地、实事求是地把握“反省”说,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反省”说的提出和“反省”的真正含义 “反省”说是洛克在其哲学名著《人类理解论》中提出来的。它是如何提起来的?“反省”在洛克那里的含义是什么? 众所周知,十七世纪的欧洲广泛地流行着“天赋观念论”。欧洲大陆的唯理论特别是笛卡尔和英国的剑桥柏拉图派都固守这错误观点。这引起了洛克的不满。洛克从经验出发,致力分析“天赋观念论”的各种论据和借口,逐一加以驳斥,而后针锋相对地指出,无论是在“思辨领域”、“认识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道德领域),所谓  相似文献   

9.
真理与超越     
一由于真理问题历来是引起争议的,人们对它作出了多种解释,有些看法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并且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使得当代西方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试图取消真理概念的倾向,而且持这种观点的西方哲学家决非少数几个人。“真理冗余论”是拉姆赛在20年代提出的,后来艾耶尔、斯特劳森、格罗弗等人又加以充实和发展。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真理问题产生于语言混乱,“真理”和“假的”这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认识论研究有两个热点,一是主体性问题,一是认识的本质问题。然而,这两者都是由“反映论”所引发的。在这一时期内,“反映论”特别是“反映”范畴成了一些研究者批评的主要对象。有人认为反映论不过是“照像理论”;有人则认为反映论不能避免消极直观性,等等。一句话,“反映”范畴不能揭示认识的本质。与此相应,学术界突现了“选择论”、“建构论”、“创造论”等各种不同的认识学说。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1.
徐进 《学习与实践》2001,(10):29-30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必将进一步推进解放思想,也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够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面向世界的开阔视野,因为它要求我们党的建设一定要在世界的这样一个大格局中来认识,要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联系,这就对我们过去长期就党的建设来谈党的建设,就中国的问题来研究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不论东方美学还是西方美学,二十世纪都是一个走入困境又寻找出路的时代。(尽管中国美学的困境和“突围”是二十世纪晚近的事)。本世纪初的1903年,威廉·奈德在《美的哲学》一书中开头第一句就预言:“美的本质问题将作为一个理论上无法解答的问题被放弃。”这个预言尽管没有完全应验,但却符合了二十世纪美学的总体趋势:本体论美学走向终结,经验美学大角度崛起。这就是引入注目的西方美学重心的转移——从客观论转向主观论,从本体论转向审美经验。由于审美主体和审美经验的被强调,“审美态度”就被历史地推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审美态度的转变为视角,我们就会对二十世纪美学的原野有着一个比较具体和清晰的切入点,同时,也会对二十一世纪美学的走向提供一个思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规律性、必然性与人的自觉选择活动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颇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近年来,在这一问题上争议很大,有人把唯物史观归结为“历史决定论”,并以“历史选择论”与之抗衡;有人则认为唯物史观不是决定论,也不是非决定论,而是二者的超越即“历史选择论”。  相似文献   

14.
几个月前,当中国的各大报纸推出一位老龄界的新闻人物——新任中国的老龄协会会长张文范时,熟悉他的人具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论年龄,他最多不过五十来岁,论身体也是身强力壮。虽两鬓开始染霜,但也决不够老年的资格。按常规,中国老龄委这第一把交椅以往都是离退休的老同志来坐,怎么会选上他呢?就连他的女儿听说老爸当了这个“差”,也立刻蹿到父亲面前,端详了好一会儿,扔下一句话:“爸,您真的老了吗?”每每有人如此而已,张文范总是笑着说:“这是缘份”。怎么个缘份呢,仁人莫名其妙。张文范出生在甘肃宁县一个黄土地上的农民家…  相似文献   

15.
世象是明摆着的,人心则是隐藏着的,可对世象抱什么态度(姑称“世态”),却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从来“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由各人对世象的态度即可透视其内心“小秘密”,这就是哲人所说的心理外化。即使城府再深、技术化程度再高的老手,也不免“捉襟见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不少人对性生活持轻率态度,过早偷食“禁果”,致使近年来未婚先孕而要求做人工流产的成倍增R,这与青少年的性成熟提前,而性教育明显滞后有直接关系。不少人还出于对医疗知识的缺乏,对人工流产术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致三番五次不稀奇,创记录的竟有“八进宫”。根据北京、上海、天津等几大城市医院提供的资料,未婚先孕者作人洗手术的占该手术总数三分之一以上,成为当今困扰社会的问题之一。来自医院的一组镜头【镜头之一】攀高校的代价他们是很奇特的一对,没结婚就怀孕了,她象是得了金牌,不仅毫不避讳,反而和相熟的人说…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基本观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 ,它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权 ,怎样才能实现和保障社会主义人权”这一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中心问题而展开的社会主义人权的“起源论”、“发展论”、“本质论”、“基础论”、“保障论”、“主权论”、“国际观”、“道路论”等一系列基本观点 ,是建构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黄启学 《桂海论丛》2004,20(5):20-23
发展问题不仅是当今世界而且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邓小平理论是指引中国加快发展的理论,他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命题,并以系统、全面的发展理论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前提性的历史性贡献。主要有“六论”,即:中国发展主题论;道路目标论;动力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论;力量论;政治保障论。  相似文献   

19.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9,(21):40-42
在繁华美丽的都市里,那些盖了半截的“烂尾楼”,就象是一道伤疤。然而,随着房地产业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房地产公司开始接触“烂尾楼”,并因此获利颇丰。  相似文献   

20.
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到位。这一问题在基层表现比较突出,很多领导不能像抓业务工作那样投入精力去抓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认识不到位,这种差距可以用“两论五说”来概括。 “两论”,一是“过时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战争年代和阶级斗争时期的产物,现在再强调重要性不合时宜,有极“左”之嫌;二是“无用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虚功,软指标,有没有无关紧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