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伟大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伟大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治党、立国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主要有:严厉地批评了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重新深刻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科学界定中国历史坐标,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情,讲透了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思想的道理,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奠定了广泛的现实基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涵、时代特征及中国国情"三位一体"的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点",解决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问题;原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命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道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四大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实质性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民族性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实践性目的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根本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5.
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密切相联的重大理论问题。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作出了很大贡献。毛泽东最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大旗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是当代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推向新阶段 ,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集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最坚定,最科学,理解好这一点,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他的伟大人生和由他创立的伟大理论。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要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信仰,就要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活动是实现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及时总结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验,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必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新的历史性飞跃的起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实践的历史、斗争的历史和创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来自于实践、来自于伟大的生产实践活动、来自于对人和自然界的双重改造、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实践精神。中国梦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人民心中树起的一面精神旗帜,是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美好生活的思想先导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全面恢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被确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起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共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总结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的有机结合,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坚持不渝地进行党的理论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现实基础。党的先进性建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主体条件,营造了有利环境,开拓了新的视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先进性建设高度地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中。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不竭源泉;改革开放增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优势;改革开放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新的更高起点。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立足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和科学发展观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才能赋予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巩固和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群众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法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生命力的科学,在20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突出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征途中,出现了三次重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些伟大理论成果,对于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相似文献   

18.
八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历史表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中树立起的不朽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光辉典范。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规律对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具…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民族特点与民族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这一重大命题自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后,我们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无不体现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创造性的显著特征,是时代特征与实践要求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并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由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以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