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活佛转世出现以来,藏传佛教有数百个活佛转世体系,区分活佛的大小就是看其是否受过中央和西藏地方的册封.据有关资料记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仅由清朝中央政府在蒙藏地区册封为呼图克图的,在理藩院注册、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就有160名之多.其中像达赖、班禅,是最大的活佛之一.藏区有这样的说法,天上太阳月亮,地下达赖班禅.他们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那是因为他们的称号、封文、印玺都是由中央政府颁赐的.因此,达赖班禅两位活佛,在佛位上并没有高下之分.但就政治权力而言,历史上,达赖更高一些,因为他主管全藏事务,而班禅则主管后藏事务.达赖喇…  相似文献   

2.
宗教事务是国家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事务管理是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事务的管理是历代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特别是历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活佛转世管理为中心的活佛转世制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实现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说到活佛转世,就一定要 讲一讲金瓶掣签。 我们知道,活佛转世在延 续了500多年以后,开始弊端 百出,一些上层大贵族、大喇 嘛的亲属意识到家族有人转 世为活佛是有利可图之事,于 是贿赂神汉,假托神言,任意 妄指之事时常发生。金瓶掣签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1780年清朝乾隆皇帝七 十寿诞,六世班禅进京祝寿, 不幸得天花圆寂于北京黄寺, 乾隆皇帝对此十分悼惜,用 7000两黄金造一金塔盛殓班 禅法体,并派大臣护送班禅法 体至扎什伦布寺。班禅在京期 间接受皇家很多赏赐和僧俗 首领大量供奉,当这些财物运 抵日喀则时…  相似文献   

4.
“金瓶掣签”的历史由来及形成(上)历史上的藏传佛教僧侣以活佛为核心,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阶层。这一阶层通过活佛转世继承,延续其权力。以往活佛转世过程中,多因护法神降神、任意附会、谋私妄指。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六世班禅去世后其兄弟之争,引起廓...  相似文献   

5.
《台声》1995,(1)
藏传佛教噶举派十七世噶玛巴活佛结束了为期三周的内地之行,于1994年10月中旬回到了历世噶玛巴的祖寺——西藏楚布寺。 噶举派是西藏佛教的四大派别之一,俗称“白教”,创立于11世纪。今年十岁的伍金赤列活佛,是根据第十六世噶玛巴郎俊雷培多吉的遗嘱进行寻访,认定的,并于1992年9月27日在楚布寺坐床。他是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由中央政府批准的第一位转世活佛, 活佛内地之行受到了极高的礼遇。江泽民主席亲切接见了他。  相似文献   

6.
1998年5月22日,风和日丽,阳光普照,坐落在金沙江西岸的德钦县羊拉乡茂顶寺,香烟线绕,法号声声,彩幡猎猎,一派吉祥喜庆的景象,。祝贺第十三世热伙·土登赤列却吉江借活佛转世灵童坐床。第十三世热伙·土登赤列却吉江措活佛于1983年圆寂于德钦县的奔子栏。他的一生精心修炼,为茂项寺及德钦县藏传佛教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做了许多善事。在僧俗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寻访转世灵童是德钦县羊拉乡7所藏传佛教寺院僧侣及广大信教群众盼望已久的事,近年来,茂顶寺寺管会及信教群众遵循有关活佛转世政策和法规,严格按照藏传佛教教规教义,并…  相似文献   

7.
乾隆四十五年,是弘历的70寿辰,作为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罗桑巴丹益希请求亲自进京田间。对此.乾隆奋极为重视,他认为作为第一个来内地的班禅活佛为其祝寿,说明喇嘛教首额已经完全倾心依附清中央政权。于是下令:准六世班禅进京说法传佛;同时敕谕:仿扎什伦布寺式样于热河建规模宏伟的须弥福寿之庙;在北京雍和宜建班排楼和戒台楼;在西郊香山田园建“宗镜大昭之庙”;在南苑重修宏而庄严的德寿寺;在北郊复建西黄寺,作为六世班禅源研佛经之地。花区四十四年,六世班禅率领众高增喇嘛及随行人员一千余人,由清政府驻藏大臣护送自西藏…  相似文献   

8.
由中央统战部组织举办的我区新转世活佛培训班,于6月5日至10日,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后,6月11日至17日前往山东省参观学习。  相似文献   

9.
三宝殿     
三宝殿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那么何谓“三宝殿”?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憎,“三宝殿”即佛教寺院中佛、法、僧三个主要活动场所。“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经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和尚“燕...  相似文献   

10.
一辆紫红色越野汽车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奔驰,经过八九个小时的颠簸,门格庆嘎查(村)到了。从车上走下了一位身材不高,面目慈祥,身着黄色蒙古袍的长者。这时,几十户人家的嘎查欢腾起来,乌兰庙佛旗招展,法号齐鸣。蒙古族牧民和喇嘛涌上前来,把这位尊贵的长者迎进蒙古包,献上了洁白的哈达,端来了香喷喷的奶茶。这位长者是专程来到这草原深处视察喇嘛教工作,了解牧区经济文化发展、牧民生产生活情况的。他就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佛教协会会长乌兰活佛。乌兰活佛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一个蒙古族家…  相似文献   

11.
班禅大师与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两位转世活佛,享有崇高的宗教和政治地位,受到藏、蒙、土,纳西等族人民的信仰。本文对历辈班禅大师的事略逐一介绍,除了对研究该问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史料外,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从中看出历辈班禅大师在祖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中,在国家的政治、宗教活动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塔佛经载,建造塔一表人胜,二为起信,三为报恩。法轮轮,原本是古印度的战车,能席卷战场之敌。佛教取其摧破、圆满等义。莲花莲出于泥而不染,佛教以之比喻法界的清净。光相佛、菩萨造像上的光环。分为头光、身光。头光是眉间、头顶的光,身光是四周的光。(音wan)...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教派与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规范地称为“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系统之一。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在征服西藏各地方小邦过程中不断扩大活动地域,在建立吐蕃王朝后,先后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  相似文献   

14.
金瓶掣签     
金瓶掣签是清朝乾隆末年以来认定达赖、班禅等蒙藏大活佛的法定程序。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清朝中央颁赐一金瓶于拉萨大昭寺(后移布达拉宫),专掣达赖、班禅等藏族呼图克图以上的大活佛;再颁赐一金瓶于北京雍和宫,掣定蒙古各部呼图克图以上的大活佛。金瓶掣签的方法,《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第一条规定:“…··岭后遇到寻访灵童时,邀集四大护法,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地签牌上,放进瓶内,选拔真正有学问的活佛,祈祷七日,然后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大昭寺释达牟尼像前正式拍定。”认定达赖喇嘛…  相似文献   

15.
高僧乌兰活佛秦蒙,乌力吉一辆紫红色越野汽车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奔驰。经过八九个小时的颠簸,门格庆嘎查(村)到了。从车上走下了一位身材不高面目慈祥,身着黄色蒙古袍的长者,这时几十户人家的嘎查欢腾起来,乌兰庙佛旗招展,法号齐鸣。蒙古族牧民和喇嘛涌上前来,把这...  相似文献   

16.
每年四月十五日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槃的传统圣节。一九八三年的这一节日,北京著名的喇嘛庙雍和宫连续三天举行了盛大的千供法会。著名的西藏活佛班禅亲临供灯、上香、诵经、献哈达,并分别向喇嘛、僧民和佛教学员们布施结缘。最後他率领僧众前往位於北京西郊的灵光寺,向一干多年来珍藏有一颗释迦“灵牙舍利”的宝塔朝拜。今年四十六岁的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一九四一年被选定为十世班禅。新中国诞生後,他长期担任了国家的领导职务。现  相似文献   

17.
湖湘学的奠基者是胡安国的儿子胡寅、胡宏。胡寅儒佛邪正之辨,是从道学家道统论立论而辟佛的,他守儒家三纲五常而辟佛不忠不孝,违背伦理道德;不穷理尽性而至于命,而以万物皆空;反对佛教三世轮回说等。胡宏思想路线,是其对父兄胡安国、胡寅“心与理一”思想路线的继承和阐扬。正由于胡宏的道性形上学的本体学的哲学个性和特色,而为湖湘学奠基,并为湖湘学与程朱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三奠定基础,与其学生张拭哲学思想发展开出新的精神路向。  相似文献   

18.
印度佛教的孝道观 印度佛教是十分重视供养父母的.主张要对父母“报恩”。《梵网戒经》说:“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认为供养父母不仅是一种人间行孝的实践,而且是一种佛教伦理的修行方法。《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将“不供养父母妻子.使父母妻子受饥寒及不教养子女的人”视为五种恶人之一。《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中提到,今日世人所遭到斩身断肢的报应,乃是因为过去“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的结果。《父母恩难报经》认为,对于父母的恩德,即使子女“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也是不能报答的。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是当今西藏佛教格鲁派的大活佛之一。班禅大师住在北京一幢「丁」字形的二层楼房里,院内环境幽静,花香四溢。当一位藏族侍从引导我们穿过紫藤花架,来到书房时,他已在门口迎候。这间书房约有三十平方米,墙上挂有八幅绘制精美的佛像,写字枱后面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佛经和政治、经济书籍。一九八二年班禅大师回西藏视察时,我们曾在日喀则采访过他,因此,见面更加亲切。他向记者畅谈了他的宗教活动、政务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两重身份一条心「班禅是一个宗教的称号(大班智达之  相似文献   

20.
苏枫 《小康》2010,(5):66-68
“让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上座部佛教……互相理解和尊重,互相扶持。重要的是信仰,不是信仰与信仰的区别。”活佛洛卓尼玛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