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时期。综观新中国成立后29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1,(4):1-1
这29年历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杨军 《求实》2009,(Z1)
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的见解及以他的思想为基础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同形成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带有强烈的革命理想主义色彩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同,它是在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遭受了重大挫折的情况下,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陈健  张旭 《理论学刊》2020,(5):120-129
一国革命胜利和建成社会主义是有前提条件的,要先在大国进行革命与建设,在大国建成社会主义基础上再推进多国社会主义实践。大国是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大国有足够的人口、经济、军事力量和国土空间打破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封锁,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国的优势在于更有条件利用自身的规模经济优势,更容易形成超大规模市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更有坚实基础。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俄国和中国是两个主导型大国,中国走出了一条更典型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大国道路。  相似文献   

5.
杜吉明 《奋斗》2011,(7):29-30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纵观90年来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全面走向复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所有这一切,靠的就是我们党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战胜一切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站立起来"①,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之所以能够根本"改变历史方向和国家面貌"②,完全是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胜利进行的两大革命:"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夺取全国政权";"一个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③.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和探索者.他不但领导了中国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政治统一,为中国的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社会前提,而且还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比较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和门类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这是我们当今改革开放的前提、对象和依托.他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跃进"、"调整"、"文革"三个回合的探索,结果"不怎样成功",其问还犯过不少大错误;然而这只是探索者在前进中的错误,他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和探索者.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以毕生奋斗,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15):17-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事业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不可能有"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列 宁继承了这一观点,他虽然提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建成是一 国所不能完成的。斯大林后来改变了马、恩、列的观点,认为"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探讨"一国能否建成 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外政策的制定,具有战略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仲勋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顽强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今年是习仲勋诞辰100周年,笔者从习仲勋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的解放独立、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己任,英勇奋斗,艰难求索,百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召开纪念建党85周年学术研讨会。回顾我党85年辉煌历史,总结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意义是十分重大的。85周年的光辉历程,57年的执政实践,贯穿着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着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革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始终坚持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开阔姿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交融;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品质紧密结合。总结这些经验,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独立、自由、幸福",是越南在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革新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它既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也是越南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革新事业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具有浓厚的越南社会主义特色,彰显着越南共产党人和全体越南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体现了价值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它直接指导并影响了越南的社会主义革新开放事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变革,而且预示了越南社会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胡玲  刘希岩 《探索》2015,(1):136-14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应从多维度分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者以及诠释者,领袖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国民教育者,党内外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人民大众的"多质性"、"群体性"等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客体",也是"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的多维性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独白"叙事和"复调"叙事并存不悖,既要"宏观权力"的强制灌输,也需要"微观权力"的无处不在,更需要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朱德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手工业的思想,诸如:手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组织手工业生产者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手工业生产以满足人民的需要。发展手工业的思想,是朱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国家摆脱混乱失序、追求统一稳定,摆脱屈辱压迫、追求平等自主,摆脱贫穷愚昧、实现富裕文明的愿望,找到一条能够救国、兴国、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国人民作了许多尝试和努力.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累过程,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些步骤:器物引进;制度改良;制度革命;文化变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长期不懈奋斗得来的,是人民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人民是创造主体,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道路不是也不可能是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翻版".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比较起来,中国道路有着自己的优势,并已逐渐积累起对自身发展更为有利的战略态势.未来中国依然会面临各种难题和意想不到的风险挑战,但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行程遥远.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也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科学理解。攀枝花的开发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典型特点,它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缩影和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