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家 《中国民政》2013,(8):27-28
威海市军休中心成立于2007年3月,目前已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78名,全部分散居住,最远距离市区50多公里.近年来,威海市以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军休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军休工作改革创新模式.工作中坚持"从感情上贴近,从服务上入手,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的思路,在实施人性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化社区化管理基础上,运用信息科技化手段,先后研发和建立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信息系统、军休干部医疗费用查询专线、军休干部信息网站三大平台,构建起与军休干部直接交流的立体空间,推行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军休干部幸福生活指数.  相似文献   

2.
针对军休干部居住越来越趋于分散的新情况,如何适应军休工作社会化的新要求?辽宁省锦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服务管理中心张继文认为,要根据军休干部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通过"四进社区"活动,推进军休工作社会化。一是服务进社  相似文献   

3.
孙海 《中国民政》2007,(9):43-43
青岛市民政局在践行"亲民躬政,播撒爱心"的过程中,把如何发挥军休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提出了开展军休干部"融入社区,奉献杜会"主题实践活动。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军休队伍建设,推进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完善军休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  相似文献   

4.
万勇 《中国民政》2013,527(2):56-56
湖北省襄阳市军休一所着力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和组织军休干部为社会服务的“双项服务”,大力提高军休干部的幸福指数,树立军休干部的良好形象。一.立足“三个坚持”,满足军休干部“三大需求”。一是坚持尊重为先,满足军休干部在政治上的需求。做好军休干部服务工作,首先必须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满足军休干部在政治上的需求。实行学习引导,一方面定期组织军休干部开展政治学习,过好组织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在军休系统热烈开展的创建和谐军休活动,标志着黑龙江省军休工作深化改革迈上又一个新台阶。从1985年开始大批接收安置军休干部至今,黑龙江省的军休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已经具有完善的工作体系,成熟的保障体系,成型的政策体系。他们以创新精神研究解决在改革开放中军休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军休工作的新方法,改变服务保障方式,拓展服务工作领域,创新服务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实践,得到民政部的高度重视。2003年8月,民政部在哈尔滨市召开全国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座谈会。黑龙江省在会上作典型发言。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国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开始从探索阶段向整体推进。在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深化改革中,如何把党和政府对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进一步落到实处?如何使军休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如何把军休工作和军休干部休养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黑龙江省以建设和谐军休为动力,以"打造休养环境、创新文化环境、融入改革环境"为抓手的探索实践,为新形势下军休工作的创新发展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丰台区军休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管理工作为中心,以保障军休干部的切实利益为目的,以军休干部满意为标准,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加强行风建设,促进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今年被民政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表彰为全国军休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7.
李琨 《中国民政》2013,(8):52-52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将做好军休干部最关心的医疗保障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工作内容,狠抓服务管理,使军休干部医疗保障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广大军休干部们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军休文化是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者共同创造的精神产品和财富总和,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先进军休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湖北省襄阳市军休三所以发展军休文化为引领,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为军休工作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三大服务",大力推进军休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宝华 《中国民政》2011,(10):56-57
创建“和谐军休家园”是民政部关于军休工作的目标要求,是新时期做好军休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军休所把创建“和谐军休家园”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主线,以军休干部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准,不断探索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倾心竭力地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打造“和谐军休家园”,赢得了军休干部的称赞和好评。市军休所先后获得国家级“安置服务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和谐军休家园”先进单位:省级“民政基层示范窗口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为十堰市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0.
坐落在青岛东部城区的青岛市军休五中心,是一个有着1158名军休干部的"大家庭"。近年来,中心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以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让军休干部感受到尊崇、体味到情暖、触摸到幸福,打造出和谐军休家园。中心先后2次获得"全国军休系统先进单位",获得"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富有活力的服务队伍"让军队离退休干部这一社会特  相似文献   

11.
军休文化建设工作应本着落实军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基本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全面提高军休干部的文化生活待遇和管理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分类分层网格化管理,在军休系统建立起以活动为主,在服务中强化管理和引导的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实现军休文化建设工作从被动开展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采访黑龙江省的军休工作是一种享受。既享受到和谐军休的欢乐,又享受到思想启示的收获。采写完黑龙江省的军休工作,还有一种言犹未尽的牵挂,这就是黑龙江省军休工作改革创新的深刻记忆和思考。比较而言,黑龙江省接收安置军休干部数量并不多,从1985年开始接收安置军休干部至今,全省共接收安置3800多人。但服务管理工  相似文献   

13.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以下简称"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是关系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关系军政军民团结和广大军休干部生活幸福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通常将其划分成"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两大部分:接收安置是指军休干部通过军队移交和地方接收实现从军营到地方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09,(12):44-44
湖北省红安县军休所张红华认为,做好军休服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具体而言.一是深入军休干部家中,提供上门服务。每位军休干部家中的状况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军休文化建设工作应本着落实军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基本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全面提高军休干部的文化生活待遇和管理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分类分层网络化管理,在军体系统建立起以活动为主,在服务中强化管理和引导的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实现军休文化建设工作从被动开展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张继文 《中国民政》2007,(12):F0003-F0003
如何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辽宁省锦州市从党政领导自身重视做起,民政部门从打造强势军休入手,业务部门从满足军休干部要求的贴心事着力,创造了和谐军休的新业绩,促进了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又快又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杭州市长乐干休所地处美丽的西子湖畔,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共接收安置192名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其中师团以上干部188名.作为杭州市军休系统工作做得有特色、有成绩、有影响的干休所,一直把提升军休干部幸福指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军休工作的重点,"用落实生活待遇来提升物质指数,丰富文化活动来提升精神指数,打造优美环境来提升舒适指数,整合社会资源来提升共享指数,送上亲切关怀来提升温暖指数,培养忘我大爱来提升感情指数,追求无私奉献来提升价值指数"的"七提升法",来综合提升军休干部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8.
正组织全国性军休干部开展文体活动,是军休安置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丰富军休干部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多年来,民政部坚持根据军休干部特点,适时举办有奖征文、书画摄影、门球比赛、文艺汇演、集中疗养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军休文化,成为军休系统一道亮丽的风景。10月30日,由民政部主办的全国移交政府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歌咏汇演《红色记忆》在北京举行。来自河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07,(11):F0004-F0004
近年来,青岛市军休八所积极探索军休工作融入社区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军休干部的余热,敞开大门、融入社区,组织军休干部为驻地社区、学校和单位讲传统、作形势报告。同时,充分发挥住所老干部医务人员居多的优势,推动医疗保障服务进  相似文献   

20.
赵湘尧 《中国民政》2011,(2):44-44,46
济南市自1982年以来,已接收地方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2916名。多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军休干部的一系列政策规定,积极开展"贴心民政、温馨军休"活动,大力做好军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了军休所(处)离退休干部的思想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