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06,(9):57-58
吴仁宝,这位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担任村党委书记的40多年生涯中,凭着坚定顽强的信念,超前的发展思路,高尚的人格力量,率领华西村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使华西村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都不能少。华西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吴仁宝老书记带领下的华西村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让我们慢慢走近吴仁宝,走近华西村……  相似文献   

2.
江苏华西村:实事求是是发展的最大"法宝" 实事求是——华西村发展的最大"法宝" "红旗猎猎飘,小康步步高",华西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红旗。在华西采访,记者最关注的一点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华西村能够迅速发展、超前发展?吴仁宝带领华西村民创造中国乡村奇迹的秘诀是什么?对此,吴仁宝在华西村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坚持实事求是。吴仁宝告诉记者:华西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应对挑战的根本法宝只有四个字:实事求是!作为  相似文献   

3.
图片     
华西村村民悼念吴仁宝 3,919日,华西村企业职工排队准备悼念因病逝世的吴仁宝。当日,数干华西村村民和从外地闻讯赶来的各界人士代表来到华西村向吴仁宝遗体告别并开展吊唁活动。吴仁宝悼念灵堂设于他的家中,灵堂外道路两旁摆满人们敬献的花圈。3月18日,吴仁宝因病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4.
华西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吴仁宝是新时期农村干部的楷模。几十年来,华西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始终坚持率先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  相似文献   

5.
工人阶级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李永海人类的精神文明始终植根于社会物质文明的沃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指导着工人阶级坚定地走上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舞台,把人类精神文明推向新的里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  相似文献   

6.
没有哈佛背景、没有MBA经历,却有着丰富的经商头脑和稳健的政治思路,正是这些成就了吴仁宝成为中国第一代农民企业家、华西村的掌舵人。3月18日,被各界誉为"中国农民第一人"、"中国村官"的华西村村支书吴仁宝与世长辞,华西村正式进入"后吴仁宝"时代。从3月18日吴仁宝去世,到4月12日,华西股份小幅下挫,下跌了6.5%;华西村五星级酒店亏损,村民轮流全家入住拉动内需……一些关于华西村的负面消息  相似文献   

7.
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小平同志从来讲的就是两手抓,从来都是讲两个文...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其中蕴涵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农村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种文明全面发展了,才能说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王咏红 《群众》2006,(5):22-2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华西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跳出原有苏南模式,创新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发展农村的华西之路,形成了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同步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华西村创新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探索生产发展新路子——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走以集体经济为主的混合型经济之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为视角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内涵: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个演变过程从两位一体逐渐演变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和五位一体。把握其全面发展的历史和理论逻辑,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理解,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人民调解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法治状况,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传统的人民调解机制赖以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农村人民调解的作用有所减弱。对此,我们要坚定农村人民调解的理念,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在村民自治的框架下重塑农村人民调解的权威。  相似文献   

12.
涂世创 《政策》2006,(9):60-60
华西村,威名四海,被称为“天下第一村”。久闻大名,但无缘“相见”。这次专程赴华西村考察,百闻不如一见。虽是走马观花,但确实感受深刻。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同志的文字介绍材料,别具一格,极富特色,一口气读完,令人回味。看得出,文章不是出自文人之手,而是出自吴仁宝之口,凝聚了他近50年之心血、智慧,生动体现了他为人、处事及语言风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华西村的经验,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说是“百科全书”,从每个方面去总结,都可以归纳若干条。我觉得,华西村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发展生产。中央提出的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人民调解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法治状况,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传统的人民调解机制赖以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农村人民调解的作用有所减弱.对此,我们要坚定农村人民调解的理念,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在村民自治的框架下重塑农村人民调解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论述,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取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突破性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大局赋予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没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就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人大研究》2001,(11):1-1
李鹏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执法检查组全会上说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 ,起到了保障村民自治、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这部法律的重要性 ,才能贯彻好这部法律 ,也才能搞好对这部法律的执法检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 ,坚定了农民群众跟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发扬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部法律赋予农民自己管理自己重大事务的权利 ,使他们真正成了自己生活的主人 ,这样就可以…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漫议巩如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时还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成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成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他说:“在建设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7.
戚祖良 《湖湘论坛》2004,17(2):47-48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不仅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而且也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他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许多重要的、精辟的论述 ,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 ,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互为条件 ,互为目的的。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过来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又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江泽…  相似文献   

18.
部分农村女性青年理想信念的缺失制约着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影响了农村和谐社会建构。分析农村女性青年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并探求对策,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  相似文献   

20.
芮黎明 《湖北宣传》2006,(10):26-27
从“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到“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从“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到“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华西村以及其领头人吴仁宝的事迹早已是家喻户晓。华西村的典型示范意义在哪里?向华西村学什么怎么学?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很大,学习华西村也要实事求是,不是要克隆出一个个“天下第一村”,而是要结合自己实际,学习华西经验的精髓,学习华西村发展经济、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