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社会严重撕裂,政局持续混乱 台湾"三二○"选举引发的种种重大争议,已为未来几年的台湾政局埋下动荡与不安的祸根.陈水扁凭借扑朔迷离的枪击案引发的部分选民的同情心,以微弱的优势当选.对于这样的结果,泛蓝阵营及其支持者拒不接受,提出了"选举无效"和"当选无效"的司法诉讼,并发动了多起大规模的街头抗争活动.蓝绿双方在政坛的对抗十分剧烈,泛蓝阵营及其支持者不断升高抗争层级.自"三二七"、"四○三"、"四一○"等大规模街头抗争后,有许信良的绝食抗议及50万人的大聚会,更有愤怒的民众撕毁张贴陈水扁当选的公告栏,并砸破"中选会"的玻璃门.  相似文献   

2.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修正案,开启了城乡居民"同票同权"的时代,改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城乡代表比例不平等的状况,同时也从制度层面上落实了我国宪法中"选举权平等"的规定。从实质上实现城乡同票同权是一项系统工程,还应该以此次选举法修正为契机,推动一些相关制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和保障,现实中破坏选举的行为层出不穷。而破坏选举罪适用范围上过于狭窄,致使不少严重危害行为置于刑法的射程之外。因此,应将破坏选举罪适用范围扩展到相当范围的政治性选举活动,具体到我国,应包涵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选举、中国共产党党内选举、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法律议案表决活动等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的选举。  相似文献   

4.
2002年底,武穴市王冲村的卢学斌被村民全票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后当选为村支书。  相似文献   

5.
选举是古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由选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推举民意机关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政治活动。选举制度是选举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有关选举的基本原则、程序、方式、方法等一系列规则制度的总称。各国在宪法或宪法性法律和宪法惯例中都规定了本国的选举制,有些国家还有专门的有关选举的制定法和判例法。文章简要介绍俄罗斯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6.
2006年底,台湾的"一二·九"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候选人郝龙斌当选台北市长,民进党候选人陈菊当选高雄市长,国民党在两个市的市议会中都是第一大党,占有一定的议政优势.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不管是市长或市议员选举,均无法与国民党和民进党抗衡,已经走向边缘化.鉴于选前的特殊政治形势,此次台北、高雄市长选举十分重要,对台湾政治生态和政党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台湾政局的未来发展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贿选"行为是当前选举活动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严重破坏,也是破坏选举罪重点打击的行为。实践中,"贿选"行为手段日益多样化和隐蔽化,"贿选"行为在其范围、对象、类型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疑难,需要予以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8.
2012年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说明,单名选区相对多数当选制有利于两党体系的强化。这次选举延续了"蓝大于绿"的政治版图,体现了单名选区制对现任"立委"和既有政治生态的照顾,而"总统"和"立法院"合并选举,则加强了两党对决的氛围。此外,"北蓝南绿"、"蓝大于绿"的县市执政格局,也影响到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具体得票多寡和选举的最终结果,强化了台湾的两党体系。  相似文献   

9.
选举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的选举文化存在诸多弊病,如悲情牌、省籍族群牌、贿选、黑道参政、蓝绿阵营极端对立等。台湾地区的选举文化也有自己特色的一面,诸如"创意口号"、"强力宣传"、"积极动员参与"等。台湾地区选举文化中的劣质因素不利于实现台湾的政治稳定。随着台湾地区政治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台湾地区的选举文化将朝着良性变迁的方向发展,台湾民众在选举中将变得更加理性而非盲目,候选人也将更加职业化。  相似文献   

10.
李因才 《外交评论》2015,(1):136-155
选举援助是联合国在冷战后权势拓展的新领域。为协助受援国或地区建立可持续的选举能力和选举制度,联合国选举援助的重点经历了由即时性援助向关注整个选举周期的中长期援助转变的过程。中长期援助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国家层面的选举援助以及社会层面的选举援助。国家层面的选举援助旨在建立能够独立筹划、组织和操办国家和地方选举的一系列选举能力和选举制度。社会层面的选举援助则致力于促进公民高质量地、有序地参与整个选举进程,并能够自我组织、自我监督,从而有益于其长久能力的发展。其中,协助受援国或地区选举管理机构的制度和能力建设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援助领域,在这方面,联合国的工作重点是协助选举管理机构的体系设计和改革,对其机构人员进行能力培训。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联合国的中长期选举援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如何平衡技术与政治、超越本土知识等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修改后的《选举法》确立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原则,这是对我国选举制度的重要发展。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滞后和缺位,在实践中城乡人大代表同比例选举这一目标的实现仍存在障碍。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下次修改《选举法》时,可以考虑以居住地为划分选区的唯一标准,同时可以采取"异地选举"的方式,将上亿流动人口纳入选举制度中来。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确立的“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原则,既符合宪法中的选举权平等权原则,也适应了我宪政发展的实践,必将对我国的宪政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将来的《选举法》的修改,就是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累积投票制的设立,可以通过增加中小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机会,弥补直接投票制的不足,实现股东地位的实质平等。防止大股东利用其持股优势控制董事会、侵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但是,由于累积投票制存在的缺陷,应当扩大其适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其适用过程中的具体的程序性规定,增强可操作性,以保障切实可行。同时。累积投票制度应慎重适用,并注重发挥其他配套制度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立法本愿。  相似文献   

14.
表决权虽名为权利,但在资本多数决的股东大会决议机制下却分化为意思表达权和形成权两种性质各异的权利,而其原因在于股东大会决议行为的特殊法律行为属性和特殊法律效力,在于股东表决的不同性质——意思通知和单方法律行为,并由此导致对一系列关乎股东表决权制度的重新评价和审视,如表决权排除、类别股东表决、异议股东股份购买请求权以及资本多数决的决议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选举法规定的"选民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中的"联名",社会常人的理解与专业机构理解以及实际操作有巨大差距,如果缺少明确操作指引,或者缺少专业服务,冲突的发生是必然的,消除冲突,明确选民提名操作程序,做到选举操作的规范化、透明化,实现常人理解专业术语背后的意义,选举法必须回应公民主体意识增强的现实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公司大股东借助表决权优势侵害公司和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屡有发生,表决权排除制度可有效杜绝股东为私益而滥用表决权,维持决议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7.
投票与民主     
作为主体的民众之所以投票,是为了实现"政治参与",并且这种政治参与并不限于投票行为.以投票人数的多寡来衡量某个地区的政治制度是否符合民主理念,不仅忽略了言论自由、个人利益等民主的必须内容,而且因为缺乏对其他民主内容的重视,造成对投票这一方式的迷信,甚至是对公民投票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借鉴西方的表决权代理与表决权信托制度的有关经验 ,我国应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一样的国有股表决权信托证 ,并在沪深股市竟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 ,与原有流通股一起共同构成统一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国有股控制权的流动化、市场化将有助于构筑国家与上市公司经营者之间的信托关系 ,建立外部控制机制 ,实现政企分开 ,构建股市的用手投票机制 ,促进经理人市场的形成 ,从而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边区的政权依据新形式下的民主选举原则,既保证了无产阶级在各级政府中的地位,又广泛地吸收了各抗日阶级、阶层的代表到政权机关中去,从而体现了抗日民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这种民主选举原则在陕甘宁边区,以及其他抗日民主区域得到实施和发展,成为激发广大人民抗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坚持和扩大民族革命战争无穷力量的源泉。今天,仍不失为我们应遵循的民主选举原则。  相似文献   

20.
警察权是行政权。这是因为:1.警察权在国家权力谱系中所处的位置决定其权力属性;2.侦查权具有完全的行政权属性而不具有司法权特征;3司法机关所具有的行政权应予剥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