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私有财产权在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生命权、自由权等权利的物质基础。保护私有财产权是中外各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拟从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障的三重结构对我国宪法与外国宪法作一比较分析,以推动我国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万其刚 《民主》2004,(5):14-16
1982年《宪法》在深刻总结我国民主、自由和人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仅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而且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位置提前,放在第一章“总纲”之后、第三章“国家机构”之前,从而凸显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执政为民。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宪法权利限制的实质、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享有权利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但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个人宪法权利还必须受到限制。然而,权利限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进而实现人的价值。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我国宪法对公民宪法权利的限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公民宪法权利的实际享有。因此,亟需从宪法权利限制的原则、方式和具体条文等方面完善我国宪法权利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2,(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这部宪法由《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组成,共有一百零六  相似文献   

5.
根据调查所掌握的基本情况,本调研报告针对进一步实现和维护农民法律权益提出五项建议。选择农民最需要、与农民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知识和观念作为宣传重点,以法制宣传、集中培训、现场教育等为主要形式,搞好普法工作,真正让法律进乡(村)。依法进行调解,充分发挥调解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推行《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推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保证老有所养。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组织,确立和保障农民的自治权利。  相似文献   

6.
詹玉璞 《民主》2010,(5):19-22
国家赔偿制度直接涉及公民权力行使和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作为与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部重要法律,《国家赔偿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于1994年5月12日通过,1995年1月1日起实施。这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化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7.
陈多旺 《学理论》2014,(20):96-98
农民权利系农民基于城乡二元制度所定位之农民身份而享有。农民的身份性也为今天给予农民权利以公法保护提供了客观基础。公法具有不可消解的内部张力,这是推动公法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公法之所以能够为农民权利提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保护的原动力。宪法的静态规制功能是赋予农民权利以平等保护的前提,行政法的动态调整功能是给予农民权利以倾斜性保护的条件;农民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是宪法的价值追求,其享有和行使的程度是行政法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政党政治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一大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赋予我国各民主党派享有与中国共产党在法律上平等的权利。这是当代中国公民的平等权在政党政治中的充分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是当代…  相似文献   

9.
认真对待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发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农民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目标,农民有权与其他个人、群体平等地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有发展成果。新农村建设中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神圣条款内容的必然延伸;是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因此,营造充分保障农民发展权的相关机制,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25)
当表见代理进入诉讼程序后,一般对被代理人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果,相对人相应地享有选择权进行权利救济,但是,表见代理也对其他两方产生相应法律效力,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也应享有一定的权利进行救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更好地保障经济活动合法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树立宪法权威建设法治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法治国家 ,必须树立宪法权威。宪法权威的树立有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 ,同时才能充分体现宪法在普通公民心中的法律尊严。要树立宪法的权威 ,就必须做到纠正通常认识中对宪法理解的偏差 ;解决司法实践中宪法的适用问题 ;在司法程序的运作中加强和完善宪法监督 ;一切党政、经济、文化等活动都不能超越在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能动司法本质上是司法机关对立法机关立法权的侵蚀。宪法作为法律体系中位阶最高的法,体现了法律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应作为能动司法的边界。依据宪法,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权解释宪法,司法机关没有宪法解释权。但通过人大常委会"督宪权"与司法机关"司宪权"之不同层级的分工,司法机关应享有默示的授权以对普通法律做合宪性解释。而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即在能动司法与宪法司法化之间构筑了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信息知情权、网络政治参与权、网络权益表达权和网络舆论监督权等网络基本权利构成其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而现实"数字鸿沟"的存在和加剧却造成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差距,制约影响其网络基本权利的实现。为此,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民网络权益保障基础;扩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保证公民网络信息知情权;加强公民网络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完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网络权益表达权;以权利保障为主、权利规制为辅维护公民网络舆论监督权,从而努力消除网络"数字鸿沟",保障和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权益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遵法守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不仅是我们必尽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所以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把法制宣传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无数事例说明,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极大地推动生产任务的完成。湖南有个运输站,有些职工有赌博行为,认为赌博只不过是玩玩而已,没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经由宪法的确认和法律的规定,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内在结构上看,它是由多层次的子权利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以人的基本需要为依据,按照满足适当生活水准的要求,从收入保障权、健康保障权和发展保障权三类基本内容来理解和构建社会保障权利体系,既能与现行制度相衔接,又能为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权利体系提供目标框架。  相似文献   

16.
农民权利就是农民基于其农民身份而享有的权利。与私法的消极维护相比,公法的功能在于积极的保护。宪法的静态规制功能是赋予农民权利以平等保护的前提,行政法的动态调整功能是给予农民权利以倾斜性保护的条件;农民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是对宪法合理性的证成,其享有和行使的程度是行政法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一些学术文章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提法:“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等。将“自由”与“权利”的概念并列使用,我以为值得商榷。权利,在我国古文中有“权势与货利”之义,含有政治与经济的内容。现代用语中的“权利”,则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某种权力与利益;根据这种权力与利益,公民可以作出一定的行为(作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不作为),同时可以要求有关的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或相应的不作为。二是指政党、社会团体等组织的章程中所规定的成员所享有的权利。法律用语中的“权利”特指前一种意思。自由,顾名思义就是“由自己作主”,这是相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2)
自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树立和践行"自由"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研究切实把握客观规律、积极而合理地改造客观与主观世界;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障和落实公民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由权利;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努力奋斗。同时要划清界限,反对自由主义;旗帜鲜明,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提高警惕,抵制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9.
略论我国公务员的检举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拥有三种法律身份,即普通公民法律身份、公务员法律身份、公务人法律身份,因此就有三种检举权的可能.一名公务员作为公务员法律身份、公务人法律身份,他不享有检举权,而作为公民法律身份则享有此权利,且这一权利受到三重法律身份义务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文喆 《民主》1996,(11)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公民必须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就是说,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那么,公民就有权利要求政府提供合格的学校,提供均等的机会,让他的子女受到与其它公民一样的对待。义务教育的平等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义务教育强制性的前提,否则公民有权拒绝“差的教育”,拒绝让自己的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