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抗日战争爆发50周年。卢沟桥畔一声炮响,揭开全面抗战的序幕。海外侨胞旋即在侨居地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高潮,为祖国神圣的抗战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东南亚各国华侨的抗日行动唤起了当地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野心的警惕,动员、激励着当地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侵略者作斗争,并在反对日本占领者的斗争中与当地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仇敌忾,并肩战斗。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是祖国抗日战争的一条重要战线,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业绩永垂青史。值此抗战50周年之际,本刊谨以下列一组文章作为一簇小花,奉献给这个富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日,并以之表示对华侨抗日历史功绩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2.
1945年,因日本占领和美菲政局的影响,菲律宾掀起一场不同于以往的经济民族化运动。这一运动既影响到菲律宾的华侨零售业者,也波及到除美国外的其他外国商人。此时,美国正准备应对菲律宾的独立,菲律宾的极端民族化趋势令美国政府担心将来自身在菲利益受损。在菲律宾即将独立的敏感时刻,中国外交官员和侨领积极与美国政府交涉,终于通过美国的干预暂时缓解局面。这场未果的经济民族化运动,折射出1945年的亚太局势、美菲关系和菲律宾的政坛纷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菲律宾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时期.本文首先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菲律宾从事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作者群与研究机构.其次,从政治认同和社会融合、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华人经济成长、中国新移民等视角,阐述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领域及有代表性的成果.再次,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透视支撑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社会现实基础,探索促进研究重心与特点变化的深层缘由.最后,提出菲律宾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作者拟写的“菲律宾华侨史实辨正”系列文章之一,原发表于新加坡《亚洲文化》第9期(1987年4月)。菲律宾《世界日报》分别于同年9月6日和13日发表其中的第二第三部分,并加《编者按》,指出:“华人对‘华侨控制菲律宾商业说’是应该有所了解的,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华商被别有居心的人嫁祸或受菲民族主义冲击的一个根源。因此,对于这种说法我们除自己切不可盲目地随便加以附和外,还必须懂得向菲律宾朋友解释,华商并没有控制菲律宾的经济。”本刊这次转载,由作者勘正第一次发表时排印中多处错漏,个别地方略作修改。  相似文献   

5.
(一) 美国统治时期,菲律宾华侨经济发展,有其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之一,是在美国统治时期,菲律宾的生产有了发展,经济也趋向活跃。美国在菲律宾推行美菲自由贸易政策,使美国工业品得以向菲律宾倾销,而菲律宾的农业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麻、烟草、椰干、糖等也可以运销美国。为了促进这种对美国  相似文献   

6.
吴健一 《东南亚研究》2002,(4):73-75,80
日本华侨社会是有悠久的历史。在日本华侨社会中,华侨学校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日本华侨社会的变化,华侨学校也有许多变迁,现仅存5所学校。其原因是日本政府所采取的外侨政策和第二代、三代华侨的增加造成了华侨意识的变化,华侨学校的学生渐渐地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华侨学校既有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又有教学华文的作用。21世纪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华侨一定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华侨学校也有培养中日友好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海外华人研究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王赓武先生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华侨华人进行了研究;在对华侨华人的历史研究中,他十分强调对华人移民生活背景的分析,从文化的角度对华侨华人进行分析是其主要特色。王赓武先生的华侨华人研究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即中国和移居国的政策对华人移民的影响、华人移民对中国和移居国的认同、华人对中国发展的贡献。王赓武先生的华侨华人研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华侨华人的具体知识,更主要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方向和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反教会运动是近代菲律宾民族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菲律宾宗教民族主义诉求的目标是推翻西班牙教会的专制统治,争取菲律宾民族的宗教自由与平等权力.菲律宾反教会运动不仅推翻了西班牙天主教会,而且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并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菲律宾独立教会,对推动天主教在菲律宾的本土化、多元化以及文化解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余年来,大陆史学界对华侨与抗日战争关系的研究硕果累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华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和特点,华侨对祖国抗战的主要贡献,抗战期间有关各方的侨务政策,战时华侨领袖和著名人物以及华侨与太平洋战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作为晚清的著名外交家,为维护海外华侨的利益,加强海外华侨社会与祖国的联系,为清政府改变华侨政策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黄遵宪深受广大华侨的爱戴,被誉为当时保护华侨利益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马科斯执政时期 ,由于天主教内部的变革以及菲律宾国内的特殊情况 ,菲律宾天主教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同马科斯政权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到对抗的转变。菲律宾天主教会在推翻马科斯独裁统治的运动中发挥了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菲迪南德·马科斯是菲律宾独立以后的第六任总统。他在任20年有余,是菲律宾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他曾为菲律宾的经济振兴做出过贡献,也为菲律宾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了一定地位,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但是,他又终于阻碍了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发展,为自己塑造了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的业务流程外包与信息产业(BPO-IT)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拉动菲律宾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缓解贫困的引擎.本文介绍BPO-IT产业在菲律宾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的贡献;探析支持该产业在菲律宾快速增长的外部推力与内在动因;分析菲律宾的竞争与比较优势,预测BPO-IT产业在菲律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南洋华侨的文化认同与适应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本文对1929年6月由国立暨南大学组织召集的第一次南洋华侨教育会议,以文化认同与适应为视角进行初步研究,旨在探讨教育对华侨的文化、社会认同与适应的建构、贡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华人社会,从16世纪70年代以来,已持续存在四百二十多年了。其间,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具体说来是1976年)为断限,此前四百年可以说属华侨社会时期,因为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保持华侨身分;此后可说属华人社会时期,因为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已...  相似文献   

16.
西班牙统治菲律宾虽长达三个多世纪,但对菲律宾本身的经济开发却几乎没有什么贡献。霍尔曼指出:“中国人和日本人是最先现实地把工商业的观念带给原住民的国民”,而成田节男则进一步点明:“西班牙人不得不依赖与中国人贸易的最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开拓菲律宾的意志。他们的所谓开发菲律宾,仅是在马尼拉进行建设,创  相似文献   

17.
陶铸作为党和政府的一位重要领导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期主持中南局和广东省的工作。陶铸十分重视华侨高等教育,曾亲自担任“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和在广州重建后的暨南大学首任校长,为暨南大学的重建与发展,为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问题一直是现代菲律宾社会的热点,历史上的菲律宾也经受过伊斯兰教的重大影响。伊斯兰教传入菲律宾是它在东南亚迅猛的传播、扩张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传入菲律宾的过程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在全球视角中,菲律宾的伊斯兰化始于伊斯兰在全世界范围内东扩到达东南亚,一面是伊斯兰教东进,一面是西班牙西进、葡萄牙东进,在东南亚东端的菲律宾相遇碰撞。所以菲律宾的伊斯兰化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及其与基督教世界的争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督教世界绕过半个地球来到远东与伊斯兰世界再次发生文明冲突的碰撞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1968年,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开始出现“穆斯林独立运动”,由此,菲律宾的“穆斯林问题”便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1972年,以米苏阿里为首的“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成立,要求将菲律宾南部地区分离出去.南部发生的穆斯林与基督教徒间的局部武装冲突,遂发展成为波及整个南部的武装斗,形成持续不断的穆斯林运动.这场运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影响目前菲律宾和平和安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关学者已从多个方面对这一运动作过探讨,然而,对于运动的宗教背景及根源的实质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对外扩张,其亚洲殖民地菲律宾成为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最大的海外实践基地.在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旨在通过综合性规划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发展问题.而在菲律宾,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重构政治空间,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以殖民宗主国美国为模板的菲律宾现代国家.丹尼尔·H.伯纳姆和威廉·帕森斯等美国规划师不但重塑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公共空间,还将美国的城市美化模式推广到群岛各地.他们将现代性和美式民主制度的特性提炼成直观的空间表达方式,试图向菲律宾民众展示美国民主改革和菲律宾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向,构建殖民者认可的菲律宾现代国家、将国家统治扩展到整个菲律宾群岛并整合菲律宾经济,从而引导菲律宾走上美国设计的"现代化"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发展和民族国家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