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月25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获得高票通过。监督法实施办法的通过,是我省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两个先行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子林 《天津人大》2006,(10):14-15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人大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监督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为依据,进一步完善了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形式和内容,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和人大工作实际的重要法律。《监督法》的颁布实施,为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和加强监督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对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思考研究,积极探索实践,保证《监督法》在全区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已于今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举措,是人大监督工作迈人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4.
监督工作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贯彻实施监督法,重在提高监督实效,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监督法将公开作为人大监督的一项基本原则予以确立,这是影响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一件大事,是体现并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次重要落实。但任何一项好的制度安排,都需要回到实践的土壤,才能扎根。人大监督的公开,同样如此。其实,人大监督的公开化,已有多年的实践探索,监督法意义在于将此法制化,使人大监督公开成了一项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当下,贯彻人大监督的公开原则,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监督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必将有力地促进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实施《监督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不断提高监督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树立人大监督的权威。  相似文献   

7.
《天津人大》2006,(9):4-6
8月中旬,《江泽民文选》第一卷至第三卷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人们关注和期盼已久的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入贯彻实施监督法,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都具有首大的现实意义和深沅的历中意义。  相似文献   

8.
韦继军 《人大论坛》2007,(12):20-21
20年磨一剑。2007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全面实施,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该如何贯彻《监督法》,力求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已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学习贯彻监督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监督工作,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四个特征”.突出“四个注重”。  相似文献   

10.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工确领导下,经过二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刀.监督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和制定监督法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地方人大工作实际,把监督注认真学习好、贯彻落实好,努力开创人大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杨军 《云南人大》2008,(3):18-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谭蒙军 《前沿》2007,(12):171-1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人大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监督法确立的人大常委会监督的重点性、程序性、公开性等鲜明的特点对监督法的正确实施奠定坚实的法律依据。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大的这部监督法能够得以很好的施行,能够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仰,能够为其他领域的监督树立起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张秋文 《人大论坛》2008,(10):43-43
近日,思南县人大常委会举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贵州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开展。  相似文献   

14.
吉林市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施行。监督法的颁布与实行,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15.
崔金爽 《天津人大》2008,(10):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规范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内务司法工作监督,是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于2006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于2007年1月1日施行。应当说,监督法的出台,在赋予人大七项监督职权的同时,对人大监督工作也是一种规范,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提高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然而,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各级人大常委会在贯彻监督法和实施监督工作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公艳萍 《时代主人》2006,(11):14-15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并将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监督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了法律保障。为贯彻实施好监督法,广丰县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学习,并在实践中认真践行监督法赋予的职权,为该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半个世纪之后,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经过20年孕育的监督法终于诞生了。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从法律上、制度上、程序上保障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年1月1日起,监督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人大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随着监督法的出台,人们对人大监督将给予更多的关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学习贯彻监督法,进一步做好人大内务司法工作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