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呈多极格局。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对世纪初,亚太地区可能会呈现六极格局,即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东盟和印度六极。美国凭借其在亚太地区的强大经济影响和军事存在,在亚太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原苏联为首的华约解体后,美国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似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克林顿政府给了亚太地区与欧洲一样重要的地位,美国将在欧亚两个地区各部置1()万美军。IJ本向来视亚洲为实现其做“政治大国”、做未来世界战略格局的“一极”战略目标的第一台阶。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马尼拉专电 6月6日至7日,东盟6国和中国、美国、苏联、日本、南朝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代表在马尼拉举行“东盟以及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前景”研讨会,探讨世界形势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谋求在本地区90年代安全合作前景问题上取得共识。会上,美国、中国、日本和苏联等四国代表分別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表明了各国的立场,东盟国家的代表也发表了各自关于安全合作的意见。东盟: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东盟6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代表认为,东盟目前奉行的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是确保东盟这个非军事联盟、乃至整个地区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印尼外,目前其他5个成员国都在东盟内部或同其他大国拥有双边安全合作协议。由于6国在“最大外来威胁”上没有共识,因此,东盟无意于建立一个“联合安全盾”,也无意于推进三边以至多边安全合作。东盟认为,成员国内部各自的不稳定因素是东盟目前最大的威胁。东盟应该扩大成员国双边国防安全合作,扩大同亚太其他大国的合作。亚太地区依然充满着冲突的隐患,如边界领土争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印度尼西亚利用亚太地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其内外政策,并努力在地区经济及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现阶段的印尼外交活动半径很大,东、南、西、北,四面出击,在稳定周边环境,特别是加强与东盟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同时,正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经济事务,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首先,极力推进“大东盟”战略,力图在地区内建立有利于其安全的“战略防波堤”。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印尼极力提倡将东南亚地区建成无核区,并努力将整个亚太地区建成和平、自由、中立区。在现阶段,印尼主张以东盟部长扩大会议为核心建立地区安全机制,同时该地区国家应在增加海上救助及维护航道安全方面进行合作,以确保本地区安全。在经济关系方面,与其他东盟国家一起,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从去年1月以来,印尼先后减免了2000多种商品的关税,迈出了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今年9月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又决定将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前到2003年1月1日建成。  相似文献   

4.
有的是进攻性态势,有的是防御性举措,最令人侧目的是美海军战略: 由海向陆,对岸打击,防卫线筑到了别人家门口,不可不谓咄咄逼人。由海上起家的日本也不甘落后,把 200海里防卫区域扩充到了整个亚太地区。这两个国家的特点是:“安全”目标都不在自己的海域里。 冷战结束后,美、俄、日、英、法各国纷纷调整了自己的海军战略。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各国海军的战略调整各具特点,发人深省。 美国:“由海向陆” 冷战时期,美国海军战略主要是针对苏联海军在全球范围的威胁,准备与之在公海和远洋进行决战而制定的。冷战结束后,国…  相似文献   

5.
王嵎生 《党政论坛》2010,(22):19-19
美国心中始终怀着一个“亚洲北约”的梦想,妄图巩固美日韩“铁三角联盟”和美日澳“北锚”和“南锚”的“铁杆联盟”,并以此为基点,经台湾海峡和东盟,直至印度,形成既可对付中国、又便于控制有关国家的“第一岛链”。这是美国国际战略棋盘上的“一条线”,它时隐时现,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亚太地区徘徊。  相似文献   

6.
1995年,亚太地区继续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势头,主要表现:一、东盟扩大合作范围今年7月,在文莱举行的第28届东盟外长会议上,越南被接纳为这个组织的第七个成员国.这是东盟迈出的重要一步.此举说明,东盟已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向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存的集团发展.在接纳越南之后,东盟可能将在不长的时间内接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为成员,从而成为真正政治意义上和地缘意义上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第26届年会日前在汉城召开。包括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界著名人士70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是该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与会者以“开放的地区主义是全球主义新的基础”为主题,举行了全体会议和俄罗斯、中国、美洲、东盟四个特别委员会会议,讨论了克服地区主义和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等问题。这次会议成为探索和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使亚太地区纳入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8.
中美日三国虽然存在利益冲突,但受世界三大趋势的制约和影响,它们在亚太地区拥有共同的安全利益,因此,三国的关系应是非敌非我的“伙伴关系”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与美日关 系发展得不如此前平稳,磨 擦明显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美日两国从意识形态和地缘战略出发,都将中国看成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敌人。“中国威胁”、“遏制中国”的论调在美日国内经久不衰,并且体现在两国的对华政策中;尤其是美日同盟的加强,明显地有针对中国的战略动机。进入新世纪,中国与美日能保持伙伴关系吗? 看待美日对华战略,不能忽视中国与美日关系…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首脑11月28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了第三次非正式会议,认真讨论了东盟当前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和地区安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紧迫问题。这次会议虽然简短,但议题十分重要,因此对东盟在21世纪的崛起和应付新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组织,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政治和经济影响不断增强,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特别是今年4月柬埔寨加入东盟后,10国大东盟的最终实现将使东盟今后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1997年7月爆发的…  相似文献   

10.
关东 《学理论》2012,(20):28-29
从冷战后初期,以解决亚太冲突为目的的地区安全安排中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之间就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在亚太地区,霸权管理和涉及地区安全安排的国家选择已经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双边联盟和冷战后多边安全合作的机制化。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其“扩展战略”,亦即“扩大世界上由市场民主国家组成的大家庭”的战略。然而,在冷战后这个依然动荡不宁、复杂多变、格局难定的世界上美国的这一战略受到国内外种种因素的制肘而难于顺利推行。随着局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克林顿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和演化其对外政策,悄悄地将“参与扩展战略”取代了“扩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布什近来总喜欢讲“新思维方 式”。从6月中旬赴欧洲访问前在白宫 接见欧洲媒体联合采访团开讲,布什总统一路讲到马德里、布鲁塞尔、哥德堡、卢布尔雅那,最后讲到华沙。美国政府的“思维方式”新在何处呢? 这个“新思维方式”有两大支柱。一是“废除反导条约”。布什总统说,“反导条约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反导条约过时了”。所以美国要废除它。这个思维方式确实新鲜!说它新鲜,因为它同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发展的主流格格不入,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背道而驰。本来,冷战结  相似文献   

13.
东京专电5月12日至14日,亚洲协会在东京召开年会,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国家领导人,银行、企业家出席了大会,就亚洲在当今世界上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交换了意见。多年来,亚太地区局势比较稳定,经济繁荣,举世瞩目。“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处于萧条之中,一些地区纷争迭起、烽火频仍,而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4.
在亚太地区,东南亚国家联盟可以说是唯一已经成型并且日趋成熟的地区性合作组织。这个发展中国家区域合作组织在它22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把开展区内经济合作作为其活动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从而为促进东盟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自主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 东盟在它1967年8月成立后的最初10年中,由于成员国间长期形成的猜疑情绪和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  相似文献   

15.
日本力求掌握东亚区域经贸合作主导权东盟经济部长会议8月23日在吉隆坡结束。日本当晚在与东盟举行双边磋商之后,正式提出了对建立东盟与中日韩和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10 6”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从此前和现在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日本提出该构想意在通过从FTA(自由贸易协定)到“东亚EPA”(“东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多元化策略,实现日本“掌握主导权”、控制“东亚区域合作战略制高点”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两岸中国人十分有必要对目前两岸关系的现状、对两岸关系与亚太安全的关联性、以及如何构筑21世纪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等问题,作出深层次的思考。两岸关系与亚太安全的关联性 冷战后的两岸关系,总体是“相对稳定”,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具有相当正面的作用。而现在两岸关系的状况,已成为影响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并纳入国民党十五大二次全会的决议文件中,还企图将“两国论”“入宪、入法”。这一“政治豪赌”和玩火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基础,将两…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6,(50)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地区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因其英文缩写为APEC,也简称为亚佩克。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事件。此前,亚太地区已有了若干民间或半官方性质的组织,其发起者和领导成员多为学术界、企业界知名人士。前政府官员等,虽然他们也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毕竟难于就地区经济合作的重大问题开展实质性工作。1989年1月,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提出召开亚太地区国家部长级会议,以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的倡议,获得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盟的积极响应。同年11月,澳、美、加、日、韩、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堪培拉举行首届部长级会议,宣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翌年7月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二届部长级会议。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东盟(2)安全合作进程明显加快,具体表现在合作安全观的形成、东盟地区论坛的创建和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三个层面上。东盟安全合作在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地区安全环境的和平与稳定,但也给南中国海(3)问题的和平解决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应当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以争取建立有利己的周边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是我军一次重要的军事外交行动,是冷战结束后规模较大的一次国与国之间联合军事演习。专家认为,演习对于深化中俄战略互信,展示两军战略能力营造对我有利的国际及地区态势,扩大政治影响,提高我军组织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和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7月21日东盟七国外长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议,会上接受了柬埔寨、老挝提出的1997年加入东盟的正式申请,并让缅甸享有观察国地位。会议欢迎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成为东盟新的对话伙伴国,并希望扩大与这三个新对话伙伴国之间的合作,这对推进亚太地区的全方位对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反映东盟在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国务院部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这次参加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在更高层次上发展的新阶段。 东盟国家是中国南方近邻,并且同属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