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建设要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郝志信,张福国城市是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在社会发展中,由于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我盟经济试验区建设以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经济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圆满闭幕,仔细研读全会公报,可以发现,此次全会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农民收入、社会改革等问题的认识上,吸收了许多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具体任务也作了进一步明确。根据过去的经验,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条件,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当前,社会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在面临的一些社会矛盾,如消费增长缓慢、投资低效、一些国有企业效益差、一些政府机构效率低等等,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推进社会改革,解决这些矛盾,正在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条件。此次全会,对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到了突出的地位。现在,中国结束了的对外封闭,利用对外开放抓住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但是今后的扩大开放,将面对更多的经济全球化和国外形势多变的冲击,这种冲击可能会超过国内的承受能力。因此,扩大开放的速度不能不以国内改革发展的承受能力为依据。在所有制认识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公有制经济方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以及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的任务。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允许私人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让非  相似文献   

3.
城市、城郊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徐向秀城市、城郊与农村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三个层次和三个主体。社会化大生产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社会分工、又有密切联系,既是各自独立的主体、又彼此依存,互为条件,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一、城郊与...  相似文献   

4.
自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以来,开发热潮席卷宝岛各地。工业开发区、旅游开发区象雨后春笋,争相破土。这无疑给海南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大活力。但是,在这股开发浪潮中,我们也要清旦地看到,有些开发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并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上马。随着大片标准厂房、别墅、宾馆、游乐园的崛起,是大片良田、林木、草地、河涌的湮灭。如果我们再不重视经济开发中的环保工作,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力求开发与环保协调同步发展,那么,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脱节所产生的历史悲剧,将会在我们这里移地换时地重演。几十年、…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主席在APEC欢迎宴会的致辞中说,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APEC蓝"是全力进行污染治理的积极成果,要继续保持下去,实现山青水绿的绿色发展,则需以更大的力度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从确保国家现代化的安全环境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促进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是一个涉及国家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作为区的工作层面,如何强化和实践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发展观”、两副重担一起挑的“责任观”,我认为,尤其应注重“三强化”和“三加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重要考验.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正确的城市建设方针和思路.大连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了对城市建设的关心和指导.使大连市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使城市建设成为两个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使大连市城市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思文求美,精心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中央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满足人民群  相似文献   

8.
<正>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惨景让人触目惊心。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警示全社会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安全和生存环境;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城市安全的执政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城市建设与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增强社会公众防御灾害风险的意识,提高城乡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努力营造安全的人居环境,是全社会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惨景让人触目惊心。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警示全社会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安全和生存环境;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城市安全的执政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城市建设与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把握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 促进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林翘银吉水县地处吉安地区北沿,全县总面积2747.17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105国道、赣江和京九铁路从县境贯穿而过,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我县城镇开发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开创统一战线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当前在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一定要坚持统筹兼顾,特别应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金明 《今日浙江》2003,(18):12-14
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始终的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发展,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刘福 《前沿》1996,(Z1)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我见刘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郑重地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要重视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在以往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它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国际上近年来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经济、社会、科技与环境协调发展陈智具有全球影响的世界观察研究所在1992年向世界发布环境状况报告指出:世界环境正在恶化,需要开展一场环境革命来拯救人类命运。英国著名的生态学家爱德华·戈德史密斯指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可喻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由...  相似文献   

15.
16.
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不仅关系到国防的安全和巩固,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北京市民营经济规模稳步攀升.截至去年6月底,北京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89.5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157.7万人.2019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占全市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51.1%;实现各项税费收入6165.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47.9%.北京民营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靖宇  宋洋 《中国发展》2007,7(3):88-97
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中,东北综合经济区能够建设成为全国意义的主体功能区,并且在这一进程中要注重实现大连城市经济开发的引擎效应。为此,应当认定大连城市经济与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因素与综合优势,必须促进大连采取城市经济开发与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开拓对外贸易新局面,带动东北腹地走向世界;努力经营旅游产业,构建东北亚国际旅游中心;拓展金融大市场,打造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进步,实现城市经济的跨越发展。只有这样,大连市才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龙头作用,拉动东北地区重新确立在全国未来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张强 《北京观察》2021,(1):22-25
适应阶段性变化,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心摆放在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相得益彰的定位,特别是过去未曾重视过的逆城镇化趋势,坚持总书记对大城市地区提出的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相得益彰的要求,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交流,以逆城镇化带动乡村振兴。在全市统计人口城镇化率已多年稳定在86%以上的背景下,京郊不同地区的村庄人口增和人口减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于1月31日发布。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合金量很高的强农惠农政策。其中,不但“农民工”三个字眼出现了12次之多,而且提出了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概念。传递出党和政府对大约2.4亿农民工和占农民工总数超过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本期特邀业内专家撰文,对诸如迫在眉睫的民工荒,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企望及如何融入城市以及农民工的权利贫困等问题进行阐释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