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党治国 《各界》2008,(2):73-75
何慧贞以命令口吻要我搬离工棚,和清华的同学一块住,没有退路了,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当时正在读两本小说,一本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本是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今天形形式式的现代西方哲学仍然在继续着这种挑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呢?我觉得卢卡奇的一些看法是很值得介绍的.卢卡奇是匈牙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一生坎坷,几起几落,在国际共运史上,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早年的著作被人们公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晚年却又鲜明地站在批判"西方哲学思潮"的立场上,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分道扬镖了.  相似文献   

3.
正早在学生时期,我就学过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小桔灯》等课文,后来又读了她的诗集《繁星》《春水》。一直以来,冰心先生在我的心中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位诗人。但最近,我在读《冰心全集》的时候,发现冰心先生竟然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她小时候听三国、读三国,长大后模仿三国、借鉴三国,晚年领悟三国、再听三国。一位柔情似水的女作家、女诗人为何会与三国结下一世情缘呢?先从冰心先生的童年说起。  相似文献   

4.
要我介绍一本书,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那些越写越长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以男女“做爱”取胜的小说,我自己就没耐心读下去,怎么能挑一种推荐给读者? 我自己就不相信看相算命,怎么能推荐《麻衣相法》这类的书呢。 我自己就不打算“下海”,当然我也不想推荐什么《厚黑学》。 《红楼梦》已经成为一门学问,一部  相似文献   

5.
方华 《瞭望》1987,(49)
我是一个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记者,经常阅读新闻业务刊物,可谓“阅”历不浅。但是,象新创办的《中国记者》那样吸引我的新闻刊物并不多。每次《中国记者》到手,总是先睹为快,每读则必有收益。 《中国记者》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呢?通读了创  相似文献   

6.
韩松 《瞭望》1988,(30)
1979年,我考入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中,我的另一些同学则没有这么幸运。后来才知道,他们中有些人中学未毕业便退学了,有的则进了职业学校。五花八门的职业学校算不算得上是这十年的一个特殊现象呢? 进重点中学读书,对于我来说,多少是运气。跟现在的孩子不一样,在小学里我几乎是玩过去的。聪明和机遇帮了大忙。我真正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是在进中学后。当我意识到那枯燥课本上的东西跟几年后  相似文献   

7.
我的大学梦     
我做了半辈子的大学梦,没想到五十岁以后真成了现实。 我出生在湖南省隆回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得天独厚地上了高小。要知道高级小学一个乡才有两所呢。学校离家有十几里地,要读寄宿。因此村里人都叫我“大学生”。然而大学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却没有见过。听说大学很远很远的地方才有,要很多很多的钱才能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命运。1952年春节,一个县中学生,我上高小时的同学,再三动员我去考中学。我那已经死亡的心开始复苏了。我卖草鞋筹集  相似文献   

8.
《瞭望》周刊的编辑给了我这篇报道——《他为什么被怀疑?》,读了一遍,越读越有兴趣,读完之后不禁拍案叫“好”! 我的叫“好”处,倒不在新闻记者下乡采访却受盘查干扰,而在这位记者打破惯例,既不蹲在报社里靠书面材料写“八股文”过日子,也不靠地方长官前呼后拥地用汽车接送,而是自己骑着自行车直接深入边远的县和乡,到人民群众中去采访新闻。从这里,我也看到我们新闻事业的一个改革动向,同时我也看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方面的改革动向。 这样说,是否有点“浮夸虚报”呢? 不。只从他骑自行车出城采访,途中被人怀疑,两次受到盘查——这  相似文献   

9.
开卷有益     
读《海边絮语》是一种享受。它以平易流畅的风格和真挚恳切的深情打动你,叫你一经捧读,便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具有这么强烈的吸引力,原因何在呢? 我认为首先在于内容的针对性。收入的40余篇短文,无一不是有感而发,或褒扬,或针砭,或议  相似文献   

10.
孟皋卿,1928 年生,山西 平定人。幼读私塾,贪读古典文学。受其父──民间老艺人孟占璧熏陶,爱好民间文艺。1947年参加解放军,1950年到北京大学深造。后调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联等部门工作。对民间艺术有着较深的研究,创作出版了《艺坛名流风云录》、《京都工艺》、《中国工艺精华》等书,著述共约200多万字。 记者:你为什么致力于民族工艺的继承和发展,虽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呢? 孟皋卿:我酷爱民族工艺胜于爱我自己,这是有渊源可寻的。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民间艺人家里,父亲孟占璧是有名的民间艺人。他会民乐…  相似文献   

11.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聪明的,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呢?”青少年时代读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至今约略背得其中不少警句。渐登年龄的高坡,视野也许开阔起来,但感岁月更匆匆,我那颗“八十年代”的印章,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一位素不相识的《瞭望》读者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了我的地址,从辽远的东北来了封信,说读了《对艺术和人生的庄严感》那篇“独白”,里面提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那篇“小说的倾向我不想在此评说”,要求道:“是不是可以评说一下呢,我们这里很多人读过这篇小说。”千里迢迢,盛情难却,就来评说评说吧。只是,这篇“独白”就变成“对答”了。  相似文献   

13.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创业者,我今天的一切完全是靠自己做出来的我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很专注,专注使我获得了前进的动力。1984年,读初二的我来到深圳,那时候深圳刚刚开放,确实是创业的热土和窗口,从此我就在这片热土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读大学时,我从编写软件程序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乐趣。我发现自己面对网络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人之调和     
<正>20世纪80年代,我疯狂读书,到了90年代就很少读书,现在又开始零零星星地读,但读的不再是文学、哲学,而是中医学。这个中医学也不是治病的中医学,而是跟认知有关的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问。确切地说,我读它,是因为我越来越想弄清楚,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正在读的这本书,叫《本草问答》,谁问的、谁答的不重要,关键是它把我吓住了。它吓住我的有三句话:一句是"大地调和为宇宙",一句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6,(Z2)
正上中学时,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眼中的赵云(字子龙)是一个果敢骁勇、无人能敌的大英雄,令我敬佩之至。初夏时节到河北正定,偶然听说三国时期的"常胜将军"赵云生于斯长于斯,而且现存有赵云古庙,于是专程前往拜谒。赵云庙在正定县城的东边,一路走去,"赵"字大旗在道路两旁猎猎飞扬,威武壮哉!庙殿山门前,赵云塑像威风四射,他身穿白袍白甲,左手紧抓缰绳,右手挥舞龙胆长枪,身下彪悍的白龙驹正驰骋飞跃……面对塑像,我忍不住想:赵云是紧急去救主吗,还是要冲锋陷阵呢?  相似文献   

17.
大度读人     
《党政论坛》2009,(18):26-26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它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18.
王寅 《慈善》2021,(1):26-30
重提20世纪初的科玄论战世人都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中医书,只有学中医的人才会去读,更有人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天书,有一个中文系的博士生就说过,"我什么类的书都看过,就是不敢看《黄帝内经》,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让我望而怯步了"。问题就来了,如果《黄帝内经》仅仅是一部专业医书,又何必用"黄帝"来命名呢?中国历史上以帝王名...  相似文献   

19.
张勇 《党政论坛》2010,(1):50-50
习近平同志目前指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作为组工干部,如何践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认真读哪些书呢?  相似文献   

20.
向马克思学文风——重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话。读了这个引人人胜的开头,会有什么感觉呢?就是想读下去,想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的幽灵?为什么共产主义会成为幽灵?这个幽灵给欧洲带来了什么样的恐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