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条件 1.随机选择临床健康的成年新疆驼(双峰驼)39峰,其中母驼14峰、公驼3峰、去势驼22峰,年龄6~26岁。试验当时的体温平均37.5℃(37.1~38.4℃)。驼群放牧,试验前由放牧地赶来,休息约2小时后开始测试。 2.试验驼在四柱栏内保定,栏内地面垫以3~4厘米厚的木板,测试时骆驼自然站立在此木板上,四肢不互相接触,身体任何部分亦不与栏柱接触,以保证良好的绝缘状态。 3.使用国产ZXD—1型热笔式心电图机,普通照明电源,妥善地接好地线(在室外湿地上埋入约50厘米长的细铁棒),严格按照该型心电图机的使用规程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2.
骆驼疥癣病在我旗已流行7年之久,给养驼业造成危害,我们曾用常规灭疥杀虫药治疗,效果不显著。1982年改用林丹乳剂配成0.05%水溶液用机械淋浴,经对878峰患有疥癣病的骆驼和与患驼有接触史的270峰骆驼进行治疗试验,治愈率达99.6%。(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上见到骆驼、山羊和绵羊发生的口疮病症状极为相似。但从流行病学调查又观察到,在羊每年发生本病,而与羊常年混牧的骆驼是首次罹患,那么从三种动物分离的病原体有何关系,是不是同种口疮病毒?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而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抗原:①驼骆口疮病痂皮悬液毒抗原(驼毒):采自发病驼口唇部痂皮病料,去毛  相似文献   

4.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2峰精液品质和成分不同公驼精清的结果表明,正常精清出现19个蛋白和多肽组分,而品质不良的公驼精清仅为13个吸收峰;两者在碱性蛋白、酸性蛋白组分以及诱导排卵因子(OIF)的浓度和成分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温度的加温方法,为探求猪水泡病病毒的热致死点,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1.第一次试验:将猪水泡病病毒株湘3号F_(4~6)鼠毒(系第四代、第五代和第六代鼠毒之混合物,每代取死鼠2~3只)做成1:10的无菌浸出液,接种乳鼠。 2.第二次试验:以湘3号毒株F_(5~7)鼠毒(系第五代、第六代和第七代鼠毒之混合物,每代取死鼠2~3只)做成1:20的无菌浸出液,接种乳鼠。  相似文献   

6.
自 1999年以来 ,本旗某些乡部分骆驼发生以咳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其发病率为 2 7.4% ,并出现死亡 ,对当地养驼业产生较大影响。1 发病情况1999年 11— 12月 ,本旗超格图苏木的 8群骆驼发生咳嗽 ,在饲养的 35 8峰骆驼中有 98峰发病 ,发病率为 2 7.4% ,死亡和淘汰各 1峰 ,死淘率为 0 .6 %。该病多发生于秋末冬初 ,其他时间较为少见 ,没有严格的季节性 ,同时也没有性别、年龄差异。2 临床症状多数病驼体温在 40℃以上 ,呼吸 2 6次 /min ,脉搏40次 /min ;病驼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咳嗽 ,有浆液或粘液性鼻液 ;严重病例出现食欲消失 ,反…  相似文献   

7.
Fitzgerald(1973)和Gwyther(1976)都报道过莫能霉素(Monensin)能控制兔的球虫病;殷佩云等(1986)用10~150ppm的莫能霉素试验预防该病,获得显著效果。本试验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观察该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的确切疗效,及本药对该球虫内生发育各阶段的抑制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无球虫寄生的健康大耳白兔,40~60日龄,共40只。 2.试验药物:莫能霉素(含量95~98%),由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教研组提供。 3.试验方法:试验分两组,每组20只兔。两组同时人工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一组从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进行骆驼传染性口疮病原分离鉴定研究中,采用SPA—固相免疫电镜法检测口疮病毒,获得较好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抗原 (1)骆驼传染性口疮病毒:取自人工感染发病驼痂块,按常规方法作1:10(W/V)稀释,—20℃冻结保存,使用前水浴融化,4000rpm离心30分钟,取上清备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选用槟榔、贯众两味中药组成合剂,于1984年7~8月在少乌农场对9个猪舍的492头3~6月龄仔猪进行驱蛔试验,效果理想,总结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 (1)动物来源:为少乌农场9个猪舍中3~6月龄自然感染猪蛔虫的仔猪。 (2)动物分组:以猪舍为单位,随机将9个猪舍等分为3个组。 2.试验药物: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切片而成。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贯众的干燥块根。药物剂量:Ⅰ组:槟榔30克、贯众60克,Ⅱ组:槟榔20克、贯众60克,Ⅱ组:槟榔15克、贯众75克。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目的,在于明了口蹄疫与猪传染性水泡病之体温、心脏病理有否不同,以求在区别二种猪的水泡症候之传染病时有所借鉴,故做此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一、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心肌肉眼病变观察 (一)试验材料: 1.动物:猪18只(6月左右浙江猪12只,1~2月龄临洮猪6只)。 2.病毒品系: (1)A型牛源毒阿克陶系44代毒(1:10倍)。 (2)A型兔化弱毒363代毒(1:10倍)。 (3)上海龙华猪水泡皮毒(1:10倍)。  相似文献   

11.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用兔: (1)健康兔:选自兔瘟非疫区,未经免疫,HI阴性的青年大耳兔,体重1.5~2kg。 (2)免疫兔:经HI测定为阴性的健康青年大耳兔,体重1.5~2kg,用兔瘟组织灭能苗1ml皮下注射免疫。 (3)人工发病兔:用以上健康兔每兔颈部皮下注射种毒0.1g为人工发病兔。 2.种毒:兔瘟人工发病,经菌检阴性,有典型病变兔的肝脏以PBS配成1:10(g/v)组织悬液,经双抗处理,作为人工发病种毒。 3.其他反应成分:  相似文献   

12.
1988~1989年,我们将外购的结核菌素(TB)试验阳性的11只猴隔离饲养,再按常规方法进行人型旧结核菌素试验2次,结果其中有10只猴呈阳性反应,1只为阴性反应,后改用牛型TB试验出现阳性。将此11只阳性猴全部处死,进行了系统尸体剖检及病原分离鉴定。(一)重复试验1.试剂:①人型旧结核菌素: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881,规格10万U/ml。②牛型结核菌素,系中国兽药监察所生产。批号85—1,规格10万U/ml。2.重复试验方法:与初次TB试验方法相同,于猴的上眼睑皮内注射人型旧结核菌素原液0.1ml(1万单位),分别于24、48和72小时时观察判断试验结果,2次试验的间隔时间为20天。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2月,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镇238峰骆驼相继在颈部、肩部、腿部等处肌肉或淋巴结发生脓肿,经病原检验和动物试验,并结合流行特点,综合诊断为假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骆驼脓肿病。1 流行病学调查1998年12月,马鬃山镇明水村某养驼户饲养骆驼60峰,其中15峰骆驼体表多处发生脓肿,同村相邻养驼户的223峰骆驼也相继发病,死亡28峰,发病率为9.20%,致死率为11.76%。据资料记载,该地区在60~70年代曾发生该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后通过自制假结核棒状杆菌菌苗免疫,控制了病情,近20年没有…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1月~1986年3月,作者应用英国生产的杀猪疥螨药—泼癞特以背部浇注的方法,对18头自然感染猪疥螨的病猪进行治疗试验,获得较好结果。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动物:由农家选购自然感染猪疥螨病的阉猪19头、母猪1头,感染强度为40只/4Cm~2以上,体重5~130公斤。 2.试验药物:泼癞特(Phosmet),是一种有机磷制剂(含20%亚胺硫磷),由英国杨氏畜禽药品公司生产,本品呈绿色而略具特殊臭味的油剂。  相似文献   

15.
一、血清中和试验 (一)项目和试验方法 1.试验用细胞株:采用BHK-21或IB-RS-2细胞。 2.细胞培养:将含细胞数 3×10~5cell/毫升的细胞悬浮液0.5毫升,置培养试管(13毫米φ×100毫米)中,静置培养2~3天,使其形成90~100%的细胞单层。 3.试验用病毒株:采用对上述细胞株已经充分适应驯化的O、A、亚洲Ⅰ型毒株。 4.病毒液的配制:用稀释液配制含毒量200TCID_(50)/0.1毫升的病毒液。 5.被检血清:置56℃30分钟加温灭活后,用稀释液等量混合。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是利用人工诱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动物进行腹腔间歇灌洗,以探讨其腹腔间歇灌洗方法与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疗效。 (一)人工诱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试验动物:经临床和血常规检查确认健康的山羊4只(编号1~4号),年龄1.5~2岁,体重45~50kg。驴2头(编号5~6号),年龄8~9岁,体重150~200kg。试验前对动物进行全身检查和血常规、腹腔穿刺液的检查。  相似文献   

17.
(一)免疫苗苗 本试验所用的大肠杆菌(K_(88)~+、K_(99)~+)灭能苗,系由湖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常温下,本苗可存放1~5个月。 (二)免疫方法 选择品种相同,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正常母猪,随机分为试验、对照两个组。 1.产前母猪免疫(简称母免):对妊娠母猪分别在分娩前15天、7天,及分娩后5天、12天和19天各肌肉注射大肠杆菌苗10~15ml,使初生仔猪通过母乳获得免疫力。 2.仔猪免疫(简称仔免):对未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在出生后2小时以内,吃初乳之前,每头服菌苗1ml。到5、12、19日龄时,每头仔猪再口服2~3ml菌苗。 3.判断标准:用以上两种方法免疫后,仔猪在30日龄内不发生黄、白痢等拉稀现象者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利用党参茎叶,我们曾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证明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多数为机体所必需。这次对其毒副作用进行急、慢性毒性试验观察,以确定党参茎叶的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急性毒性试验 (1)试验动物:昆明系小白鼠54只,体重:17~24g,雌雄各半,健康观察2天,随机分为6组,其中1组为对照。每组9只。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初步测定了鸽对呋喃唑酮的耐受性、用药剂量、急性中毒和致死量。(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试验用鸽,济南市近郊户养的成年健康信鸽6只,公母成对;试验用药,呋喃唑酮(片剂,100mg/片),由山东济宁兽药厂生产,批准文号鲁兽药宇(89)20087。2.方法:(1)分组:共分为3组,每组2只,甲组和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毕业实习时,作者在实习小组其他同志协助下,用眼压计对绵羊眼压进行了测定。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系辽宁省金县某几个自然村农户饲养的健康绵羊,均无眼病。 2.仪器: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压陷式眼压计。 3.药品:1%丁卡因液。 4.操作方法:两助手将羊侧卧保定,其中一助手保定羊头,使被测眼朝上,角膜与地面平行。另一助手用滴管吸1%丁卡因液点眼,每眼滴2~3滴(小羊1~2滴)。1分钟后,操作者手持眼压计(食指与拇指捏住其把手)。左手食指及拇指轻轻分开上下眼睑,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