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红霞 《世纪桥》2014,(2):45-46
利益实现是一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根本要求,主流意识形态也是利益在理论上的体现。随着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在利益分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分化现象:利益差距的加大、利益代表者的腐化以及利益失衡机制都降低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甚至对其产生了质疑,这直接威胁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成功地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打破了原有的利益主体单一化和利益分配平均化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化经济利益主体和多样化的经济利益来源,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由此也带来了利益分配不公、利益差距过大等问题,造成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地区、行业间工资差距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是衡量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行业间工资差距问题,对于我们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地区、行业之间产生工资差距的必然性(一)劳动差别是产生工资差距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是个人收入分配的唯一依据和尺度,社会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劳动成果,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提出,是建立在承认社会分工和劳动存在差别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利益差距为切入点,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六十年划分为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型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依次分别从农村内外部考察了其间农村居民利益差距的历史演变,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农村居民利益分配格局由平均化转向不断扩大。而这一结论也可以通过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洛伦茨曲线分析和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泰尓指数分析得以验证。造成此演变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王冰  刘蕾 《学习论坛》2009,25(12):24-27
市场经济运行性矛盾和市场经济利益性矛盾是市场经济中的两类重要矛盾。市场经济运行性矛盾包括市场与政府、竞争与垄断、供给与需求、信息不对称与公平交易、私人成本与外部效应的矛盾等;市场经济利益性矛盾包括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利益、生产经营者之间利益、经济激励与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6.
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理顺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魏民区域经济是一个涉及资源配置和发展关系的综合经济概念。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主要作为生产力布局的资源配置合理性概念加以研究。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由此产生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收入分配差距变动轨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和全局性的问题.浙江在市场化体制变革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差距变动轨迹,有可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变动轨迹的基本趋势.浙江近十多年来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轨迹表明:浙江在经济活动效率提高与社会稳定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上有着较为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1、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衡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建立的标准是什么?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市场机制调节的比重基本达到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水平,一般在70%左右。但是只要单质的国有经济占主体,以上标准就难以达到。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利益为导向的竞争经济,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初探马文斌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也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0.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明显增多。本文论述了社会利益矛盾的形成、表现和正确处理社会利益矛盾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对收入差距拉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关于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可归纳为生产要素分配不等说、经济发展说、市场体制缺陷说、灰色收入说、非正式制度导向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说。关于控制收入差距拉大的对策可总结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政府行为、发展经济、强化公有制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贺海波  黄红发 《求实》2015,(2):82-90
"行动者与结构"分析框架既认同结构对行动的限制,也肯定行动对结构的影响,认为二者是互相建构的关系。当前,国家、利益表达客体、大众传媒和弱势群体等行动者采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的策略行动,并生产出利益表达的特定社会结构,致使弱势群体形成了不合理的利益表达逻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表达的合理逻辑是个体利益受损时应通过正当渠道合理表达寻求补偿,但要顾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国家、利益表达客体、大众传媒和弱势群体等行动者应改进策略行动,营造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利益表达的社会结构,从而解构与重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逻辑,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完成从无序到有序的跨跃。  相似文献   

13.
陈耕 《理论与当代》2003,(12):26-2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贸组织,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垄断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弊端逐渐暴露,垄断行业靠行政垄断获得垄断利益,既阻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公平有效竞争,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平。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已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年,也是各方面改革措施出台较多的一年,工会工作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分析概括起来有六点: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利益格局、利益关系更加明晰,劳动关系企业化、市场化、契约化,工会代表职工利益,参与协调社会矛盾,处理劳动关系的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在如何进行利益整合,实践、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经历了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利益整合、计划经济时期的利益整合、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的过渡型利益整合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时期的利益整合四个历史阶段,并且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考察执政党利益整合模式的历史发展,总结利益整合的历史经验,对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保障,作为政府行为及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制度却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逐步完备的,并且已成为现代经济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制度之一。众所周知,以市场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经济制度,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间利益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民主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民主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王亚平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利益格局的重新组合加速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经济主体与权力主体渗透融合,出现了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腐败现象,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主要是由市场机制来调节的。但市场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利益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称,它表现了人的社会活动的动因,思想意识的基础和社会冲突的根源。 利益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强有力的杠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会引起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格局的变化和调整.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利益是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