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体现为三种状态:政府与公民之间基于信任而产生的隐性契约关系;基于相互期望和认知而产生的心理契约关系;基于公共权力所有权和行使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当代中国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契约关系有其独特之处,这种特殊性也体现着中国社会公共事务治理活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型国家和重塑新时期中国公共权力结构已经是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战略性诉求,如何解决好公共权力结构与利益能动因子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政府改革的重要理论和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政府公共权力价值目标—公正与效率的研究,揭示了其二元化价值取向的内在矛盾及其实现途径:在动态博弈中获得“次优选择”。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诉求与实践轨迹都是致力于通过对政府公共权力的改革,追求管理效率与社会公正的平衡。我国政府公共权力的价值取向同样是二元化的公正与效率。公共行政中的种种问题与弊端的根源是政府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导致公正与效率失衡的结果。针对我国公共权力所存在的机制缺陷,提出了“收缩、规范、公开”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日益突显,迫切要求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主要目标是将全能政府模式转变有限政府模式,即政府让权于社会,实现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在现代民主社会,有限政府模式是一种法治型政府模式。由于权力扩张的冲动,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常以"创新"为由,突破宪法与法律约束,不断地扩充自己的权力。因此,社会管理创新需要通过完善宪政制度与健全法律体系,对有限政府的权力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5.
转型社会出现了诸多新的现象,行政权向社会转移无疑是其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行政权向社会转移是否存有边界?这个问题似乎是处于一个不断被消解的过程当中。其边界该如何划定?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中,总是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在各国也呈现出不一样的面项,并且不时被现实突破和更新。边界界定中究竟应秉持何种立场?行政权在社会化后的责任又该如何承担?虽然公权力机关有职能具体履行上的选择自由,但为了避免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受到不当侵害,国家必须在特定领域中伸出必要的"干预之手",以承担其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责任。无疑,对上述问题作出怎样的解答,是摆在每一个学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客观上要求政府权力结构作出更多的回应,进一步厘清其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并确保政府为其提供高效的管理与服务。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的角度看.现实状况需要政府权力结构进一步改革。现代政府决策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和科学的论证,政府对决策的执行力依赖于执行部门的精干、专业,也依赖于监督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意寓有赖于解析和建构,虽然公共领域改革一直没有停止,但公共权力意识从未得以充分地激发,许多人追求公共权力却带着模糊的公共权力意识,甚至只有私权意识,这是公共权力异化的深层原因.公民的公共权力意识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语境基础,公共权力意识的觉醒既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社会前提,也是它的过程指向,应充分地激活公民的公共权力意识,对于公共权力,公民有责任去建构它、维护它,如同爱护私权一样去爱护它.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意味着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由社会国家化逐渐向国家与社会竞合阶段过渡,意味着政府权力与公共权力的合理定位。然而在社会转型的实际过程中,政府权力与公共权力的关系定位还不甚明晰,边界模糊。因此,厘清政府权力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对传统的政府权力与公共权力加以调适,乃是转型期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应在全面转型过程中努力营造和保持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为此,中国的政府改革要进一步拓宽改革的视角,转变改革思路.市场经济不应成为政府改革的惟一着眼点,要立足于市场经济又着眼于社会转型,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不断明确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是反腐败最广泛、最深厚的社会基础。公民社会是政治力量平衡的政治安排、合理机制和合法结构。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监督的现实性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社会阶层分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正义性表现在实质性特征、形式正义性特征和程序正义性特征三方面。公民社会监督类型可分普遍性监督、制度性监督、自治性监督、结构性监督、功能性监督。加强公民社会监督功能的路径在于实现国家、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主体的行为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作为现代政治文明产物的政治主体政府承载了政治文明的全部内涵,因此,政府行为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政府文明的一切建构最终都要通过政府行为体现出来,而政府行为在实质上就是政府权力的运作过程,政府行为文明就是政府权力运行规则化、制度化,具体而言,就是对权力的取得、权力的边界、权力的内容和权力的监控都要实行规范化、法治化。同时,规范有序的政府行为文明需要体现现代政治文明的法治观念的强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 ,发展中国家没有建立制度化的政治秩序 ,迫在眉睫的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问题 ,更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也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这些行政生态情况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职能要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强。无论是经济 ,还是社会发展 ,政府主导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今世界危机事件的增多 ,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已成为各国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政府也应该适应这种行政环境的发展要求 ,不断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建设 ,提升防变抗变能力。本文介绍了政府危机管理的相关内容 ,就我国的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我国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政治社会化的运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政治社会化活动的要素主要有:价值观念、同侪群体、他人与社会评价、社会角色意识。这四种因素层次不同,影响方式各异,它们交织作用,共同构成了政治社会化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小康社会政府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小康社会阶段,我国行政管理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政府必须加快建立适应小康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加快改变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对全社会实行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公共权力结构是多中心的、分散化的多样性模式。中国的公共权力是单一的、全能的层级制。中美地方政府改革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差异。两国地方政府改革都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所进行的;改革都是为了提升政府能力,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经济环境,有效地履行其职能;注重政府职能的优化和改革中的创新;都致力于建立一个民主、灵活、高效和廉洁的政府。但两国地方政府改革的差异是明显的,美国地方政府改革对我国地方政府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权力关系视角下的政府公信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有影响的社会公共事件,折射出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严重状况,深入分析政府失信事件,找出政府失信的权力根源,厘清权力来源,理顺权力关系,合理配置权力,加强权力监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确保权力的有效运作,这对于重塑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政治学的视角,政府结构、政府过程、政府发展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特殊主体和行为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政府总是倾向于一种主导性知识作为其运作的基础,但是知识的转型与政府的知识选择使这种依赖单一知识基础的政府行为往往趋向一种结构性的失衡与偏向,而后来的政府却又往往依赖另外一种主导性知识来解决以前的政府行为偏差,造成了另外一种趋向的行为偏差。因此,和谐政府的建立是必要的,而在和谐政府的建立过程中,实现非歧视性的知识的和谐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今法制建设的阻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阻碍作用。作者指出 ,只有在正确地认识到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建设阻碍作用的基础上 ,才能肃清其消极影响 ,顺利地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必然决定和体现科学的政府绩效观。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绩效评估是一种以"统筹"为价值导向的评估模式和体系,贯穿于评估的主体、原则、对象、内容、指标、方法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